论抗战时期党妇女工作的实践内容及借鉴意义
2022-06-09陈慧琳
陈慧琳
抗日战争时期党对广大妇女进行了载体丰富、新颖多样的妇女工作,这些伟大创举对于动员广大妇女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生产、推进妇女解放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抗日战争时期党在边区、国统区、沦陷区的妇女工作,以期总结党妇女工作的借鉴意义和价值旨归。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中国革命战争性质发生改变,党妇女工作的任务与目标变为动员各阶层人民加入到抗战队列中,而作为我党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工作,在这一时期的任务和目的也随之变为动员广大妇女加入到抗日战争的行列之中。党在抗战时期妇女工作的实施对象主要包括:对国统区妇女、沦陷区妇女和对边区妇女脚踏实地地展开妇女工作,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由于三者的自身素质以及所处环境的差异,妇女工作的实践内容与方法也各有不同。
一、我党在抗战时期进行妇女工作的现实依据
1937年“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中国革命战争的性质由国内战争转变为反对日军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一大批热血男儿为了保家卫国纷纷拿起武器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而妇女与男子相比不仅在体力上不占优势,在思想上具有保守性,政治觉悟普遍较低,抗战积极性不高。但党看到了潜藏在妇女身上的巨大力量,对她们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妇女工作。
(一)妇女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曾在《致路德维希库格曼》一文中指出,“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变革”[1]。中国妇女作为一个占据全国人口总数二分之一的庞大群体,能否调动起妇女参与革命积极性是关系到抗战胜利和社会进步的大问题。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妇女工作,向全中国妇女发出“全中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的革命号召,以此鼓励妇女投入到抗战的浪潮中。除此之外,广大妇女不仅饱受“四权”的压迫、欺凌和剥削,还是受战争迫害最严重、最痛恨日军的一个群体。战争打破了妇女们原本安稳平静的生活,日军在占领区无恶不作,奸淫妇女,烧杀抢掠,妇女所遭受的丧亲之痛与受辱之耻使她们从苦难中觉醒,认识到自身命运与国家存亡息息相关,她们开始为自己的解放振臂高呼,更为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而进行英勇的斗争。她们身上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与坚定信念使我党认识到妇女是抗战中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是决定战争胜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妇女自身的局限性影响其加入抗战行列
要想发掘妇女这支人力资源,争取妇女加入抗战队伍。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解决妇女自身的局限性问题。
(1)妇女深受旧中国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四权”的羁绊。
她们具有较强的人身依附感,欠缺自由思想,独立人格逐渐丧失。而宗法社会构建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与“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思想,使得妇女不得已地被局限于以家庭为中心的狭小的天地里。
(2)由于战争的爆发,当时的中国满目苍夷,民生凋敝,许多地方没有学校,妇女无学可上,无书可读,难以培养他们的家国天下的情怀。
极强的人身依附性与教育环境的桎梏导致广大妇女对于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表现冷漠,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漠不关心,缺乏家国情怀,因此唤醒长期受压迫妇女的意识觉醒,调动保卫家国的参战热情迫在眉睫。
二、我党妇女工作的实践内容
党看到了广大妇女身上蕴藏的巨大的抗战潜力,意识到帮助她们克服自身局限性,调动她们的抗战积极性势在必行。因此我党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国统区、沦陷区、边区的妇女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展开实践探索。
(一)我党在国统区妇女工作的实践内容
国统区是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域,由于国民党的贪污腐败与专制独裁,致使国统区日渐民生凋敝,哀鸿遍野。对此我党联合各民主黨派以及广大青年学子掀起了反内战、争民主的群众性爱国运动,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国统区妇女工作的顺利展开,党积极建立妇女组织、创办报刊,对妇女进行教育训练,为维护巩固妇女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提高了威望,为共产党赢得了民心[2]。
1.建立妇女运动委员会开展妇女工作
1938年中共中央先后在武汉重庆设立长江局妇委和南方局妇委,邓颖超任书记,从事妇女抗日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党在国统区的妇女工作,奔走在国统区团结妇女的最前线,为各界妇女投身于抗战而鼓与呼。南方局妇委在邓颖超的带领下,坚持党“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方针,将巩固扩大妇女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中心工作。为了打破当时国统区妇女运动狭隘的阶级观念与派别成见,邓颖超经常与各界妇女领袖沟通交流,在妇女抗日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各妇女界领袖逐渐打破成见,建立亲密的团结合作关系,集中精力与力量放在了推动劳工妇女文化普及工作、改善妇女的生存福利条件、支援抗战,和为妇女抗战鼓与呼等方面。在国统区建立妇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唤醒了各阶层的妇女加入抗日救亡的行列中,大大提高了国统区内共产党的威望,赢得了民心,同时也推动了国统区妇女救亡事业的发展[3]。
2.积极对国统区的妇女进行宣传动员
抗日战争时期,党十分重视舆论阵地的建设,针对国统区广大妇女抗战宣传动员的任务,在国统区开辟了《妇女之路》,其内容主要包括号召国统区妇女支援抗战、为国统区广大妇女投入抗战而鼓与呼、介绍根据地妇女运动成就,传达中国中央对国统区妇女动员工作的指示等。《妇女之路》鼓励知识女性充当“桥梁”,发挥“桥梁”沟通连接的作用,号召女学生们深入群众,回到农村中去,以面对面这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目不识丁的基层妇女传达中国共产党的指示,并且动员、引导她们支援抗战。长此以往,无论是在繁华大城市还是落后的小乡村,都能唤起妇女大众投入到抗战中来。作为奔走在国统区妇女统一前沿的领导人,邓颖超在每年“三八”妇女节和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都会发表文章或者讲话,以期及时总结妇女工作的经验,纠正错误,指出正确工作方向,这对国统区妇女宣传动员与妇女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在她的领导下,南方局妇委借助进步力量,与一些妇女团体进行合作,派出演出队、宣传团,通过演唱抗日歌曲、发表抗日演讲、表演抗日戏剧,以喜闻乐见的方式鼓舞了国统区妇女参军参战的热情,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我党在沦陷区妇女工作的实践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直接地、秘密地通过各种形式把沦陷区妇女组织起来进行抗日斗争。在城市,向女工、家庭妇女、知识妇女宣传抗日,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进步书籍,对妇女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农村,党通过组建抗日团体、开办识字班、绣花组等多种形式对妇女进行教育与训练。经过训练的妇女以英勇的姿态投入到抗战的各项工作之中。为了躲避日军的残酷镇压与搜查,沦陷区的城市妇女以较为隐蔽的形式进行抗日,而沦陷区农村的妇女大多直接深入参与到抗日武装中,斗争十分艰险,损失也十分惨重。但沦陷区妇女的抗日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共产党像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着沦陷区的妇女们,打击了沦陷区日军的残暴统治,同时也配合了边区和国统区的抗日斗争。
(三)党在边区的妇女工作实践内容
1.加强妇女文化素养教育,动员妇女参与政治
随着根据地的建立与革命形势的发展,党亟需一批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高的妇女干部参与政治,投入到根据地建设中,共同巩固根据地政权,但根据地妇女不懂识文断字,不能领会党的精神,无法看懂党中央的文件,严重阻碍了妇女建设根据地的工作效率,无法满足根据地建设的需要。党意识到要想发动边区妇女积极参与抗战,就必须对妇女进行文化教育工作,赋予她们受教育的权利,对她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这样边区妇女才能够明理,才能主动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脱盲教育中,我党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对于思想落后的边区妇女,需要提高党的宣传水平,丰富宣传教育形式。例如,开办妇女培训班、教唱抗日歌曲。宣传人员学习当地方言,把抗日歌曲改编成朗朗上口的民歌,帮助边区妇女理解和接受;并且组建妇女纺织识字小组,该小组充分适应了妇女家务缠身,劳务繁忙的特点,推行边纺织、边学字,使妇女们生产和识字学习两不误。此外,边区成立的许多大學都宣布招收女学生,学习马列主义;开办妇女干部培训班,提高妇女政治文化素养;地方建立了众多妇女组织为妇女提供了参与政治活动的机会。经过一系列的动员与教育,边区妇女的文化素养和政治权利得到加强,参政意识也不断提高[4]。
2. 通过立法等形式,解决妇女的实际问题
1937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妇女工作大纲》,该文件详细规定了党的妇女工作的基本任务、妇女工作的斗争纲领与策略,为抗战时期妇女工作确立了目标,指明了道路。首先,我党进行婚俗制度改革,对婚姻制度立法,颁布了第一个婚姻条例,该条例明令禁止强迫包办婚姻、禁止纳妾、实行一夫一妻制。新婚姻法的普遍推行,使边区妇女摆脱了旧式婚姻制度的统治。苏区婚姻制度改革解放了精神个性受到极大摧残的妇女,获得身心解放的边区妇女从此成为抗战队伍中的重要一员。其次,党深刻认识到要摒弃“女主内”的落后观念,培养妇女劳动观,让妇女认识到只有在经济上取得独立地位,思想上才能摆脱原有的枷锁,而开展妇女工作的物质前提和基本保障就是通过立法让妇女获得土地,通过分田将妇女与边区紧密地联系起来,命运与共。党通过立法的方式解决了妇女的实际问题,赢得了边区妇女的民心,保证了边区妇女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抗战时期党妇女工作的经验借鉴
抗战时期,我党的妇女工作既贴合当时实际,又坚持了国情与民情的统一,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使妇女经历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改变再到焕然一新的过程。深入学习这一时期党的妇女工作经验对于做好当代妇女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一)妇女工作的开展要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
抗战时期党的妇女工作始终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的。抗日战争爆发,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倡导各民族、各阶层、各个党派人民以国家利益为重,团结一致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这一时期党的妇女工作依据党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方针,将工作重心放在推动妇女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任务上,在国统区先后成立中共中央长江局妇委、南方局妇委,从中积极斡旋,消除各界妇女领袖之间的隔阂,达成共同抗日的共识。在边区,由于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党亟需大量能干且专业的妇女干部领导边区妇女工作,这时党的妇女工作重心就放在了加强妇女文化素养教育,动员妇女参与政治生活方面上。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原有的价值观念,理想目标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因此,妇女工作要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围绕在党的周围,服从接受党的安排,动员妇女走出家门,实现自我价值,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二)妇女工作的开展要具有针对性
抗战时期,党在开展妇女工作时就密切关注妇女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解决。面对妇女饱受旧式婚制摧残的情况,党通过立法给予妇女婚姻自由,严厉打击买卖婚姻,一夫多妻的情况;面对妇女文化水平低下的情况,党开展脱盲工作,培养妇女干部;面对妇女家庭地位低下的情况,党通过分田地来鼓励妇女进行生产劳动,为妇女人格与思想上的独立提供了物质保障。
新时期的妇女工作要紧密结合妇女的实际需求、思想特点、阶级层次、受教育程度等情况,采取符合个体发展特殊性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针,保障妇女工作取得实际效果。面对妇女遇到的实际问题,党在进行妇女工作时不能回避与无视,要有针对性的帮助妇女去寻找解决的途径。同时,要对妇女进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针对性宣传教育,使其内化于自身理论体系之中,提高妇女的自我效能感,发挥自身价值。针对性地开展妇女工作,将妇女工作与与妇女实际生活相结合,给予妇女关心与爱护,化解妇女的思想问题,这将会给妇女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发挥妇女组织的作用
1939年邓颖超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妇女运动》这篇文章中总结出当时党妇女工作曾面临的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对妇女群众组织力度不够,广大妇女无组织性,且基础比较薄弱。因此,为扩大抗日队伍,加强妇女界之间的团结,1983年,在国统区,共产党与各界知名人士精诚合作共同筹备建立了第一个妇女界抗日统一战线组织——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1940年,国统区的另一个妇女统一战线组织——中苏文化协会妇女委员会,在邓颖超的倡议下宣告成立。这两个妇女组织动员了重庆各界妇女投入到抗日斗争中,巩固了妇女界抗日统一战线,成为了南方局妇委开展妇女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新时期,党丝毫没有放松对妇女组织要求,长期致力于推进妇女事业进步、提出妇联改革的新要求、指出妇联发展的新方向。通过汲取妇女组织在抗日战争时期发展与建设的经验,广泛团结各阶层妇女,使妇女组织真正成为团结各阶层妇女的广泛的群众组织,重视发挥妇女组织的作用,增强依靠妇女力量的群众性观念,在党和国家中心大局中谋求妇女发展。
四、结语
抗日战争时期党对国统区妇女、沦陷区妇女和对边区妇女脚踏实地地展开妇女工作,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由于三者的自身素质以及所处环境的差异,妇女工作的实践内容与方法也各有不同。通过对该时期当妇女工作的分析与总结,给新时期党做好妇女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仝华,康沛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展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刘文静.抗战时期当在边区的妇女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意义探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1):26-30.
[4]王倩.我党在苏区时期的思政教育及其启示探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