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赫哲族鱼皮文化的发展走向

2022-06-09吴文琮苏萌萌

海风 2022年2期
关键词:张琳鱼皮赫哲族

吴文琮 苏萌萌

我国少数民族中有一个独特的渔猎民族——赫哲族。勤劳、智慧的赫哲族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种类丰富的鱼类资源、历史悠久的渔业生产活动、勤劳智慧的创造力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多彩的传统民俗鱼皮文化。鱼皮文化蕴含巨大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在其传承过程中面临着渔业资源萎缩、传承保护意识淡薄、传承后继乏人等困境。从文化传承方面来看,对于传统鱼皮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仍然具有重大意义。当代传统的民间艺术如何生存和持续发展下去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传播迎来了新的契机。本文本着传承赫哲族鱼皮文化,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填补空白的初心,以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为例,针对赫哲族文化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建议,立足民族文化特色,巩固其商业价值,从而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一、多措并举传承传统工艺

赫哲族的鱼皮文化来源于其渔猎生活,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下,捕鱼慢慢淡出了赫哲族人们的生活。当原有的生产关系已不能满足赫哲族人当前的生活所需,赫哲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由此发生了巨大改变,捕鱼业不再是他们唯一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一转变的同时又影响着渔业文化的传承。随着丰富多彩、舒适便宜的现代衣饰的出现,传统的鱼皮饰品渐渐失去了市场。如今仍然掌握传统鱼皮制作技艺的人已经很少了,传承者更是寥寥无几。传统的鱼皮文化没有得到广泛的宣传和传播,认知局限于个别地区,消费群体范围狭小。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材料的普及,使年轻一代对传统的捕鱼技术和鱼皮制作工艺越来越陌生。据调查报告显示,大约仅有70%的被调查者表示听说或者知道鱼皮文化,但对于这种古老美丽的赫哲族文化的认知程度只是停留在浅薄的了解和知道的层面上。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所了解的途径大多是听家人或朋友提及,也没有购买过鱼皮工艺衍生品的产品。近几年来,学者们对于赫哲族鱼皮文化的研究虽然有所增加,但却仅仅局限在学术层面,并未面向大众进行宣传与推广,鱼皮文化并没有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它仅仅是研究者们的一项艺术成果,并不是大众所普遍了解接受的民族大众文化。

传承传统工艺要发挥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通过鱼皮工艺中经济价值的实现吸引更多的从业者。就目前市场来看,随着近些年国家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相当多的工艺产品如鱼皮民族服装、皮带、钱包、名片盒等已经在赫哲族当地迅速开发并且实现规模生产。尽管价格并不低廉,但准确的市场定位仍然让鱼皮制品有着不错的市场前景。从制作工艺来看,解剥、晾晒除鳞、晒干鱼皮、捶数、漂染颜色等繁琐的制作工艺,使得鱼皮制品仍然需要依靠人工技术,而无法实现机械化规模生产。绝大部分工艺流程依靠人工完成,对于制作人的要求也是十分的严格和苛刻。也正因为每张鱼皮的独特性和手艺人的原创性,鱼皮制品散发着一种独有的光芒[1]。

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知识传授手段,在传统工艺的传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师徒制教授方式已渐渐淡出社会生活中,学校教育成为主流。一方面在当地学校中开展地方性课程,将鱼皮文化和鱼皮工艺融入学校课外教育中;另一方面,开设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鱼皮制作工艺产业培养专业人才。其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线上学习变得更加便捷,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近距离接触到鱼皮制作工艺。随着直播经济的兴起也为产品销售开辟了新道路,可以通过寻找鱼皮制作手艺人在赫哲族民族度假村开设通俗易懂的直播教学课程,让有兴趣的学生直接借助网络平台学习制作鱼皮的手工技艺。就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来看,年轻人群体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若要借助年轻人的力量来实现对于赫哲族鱼皮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就必须运用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国家宝藏》和《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综艺的播出引起广泛关注,都足以证明传统文化若要抓住时代的潮流必须凭借数字化手段,来绽放自身的活力。

在传承赫哲族鱼皮文化中,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张琳。在哈尔滨松北区一栋居民楼内,张琳的办公桌上放着几张已处理好的鱼皮、一匣子手工刀具、一张画纸等,这些物件是她制作鱼皮画必备的材料。多年前与鱼皮画的一次偶遇后,美术专业毕业的张琳,走上了将鱼皮技艺发扬传承的漫漫长路。“五一”假期,极目新闻联合东风雪铁龙发起的“沿着高速看中国极目中国万里行”活动东线采访团,沿着京哈高速来到“冰城”哈尔滨,“非遗”传人张琳讲述了她与鱼皮技艺的美妙情缘。

1987年,张琳从哈尔滨师范学院美术专业毕业,如愿以偿,她成为了一名设计师。十几年前的一个下午,张琳正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天空突降暴雨,她赶忙找到一间小屋避雨。在这里,一位赫哲族老人引起了张琳的注意。老人端坐着,一旁摆放着一些画作和鱼皮,老人告诉她,画作是用鱼皮做成的。张琳当时发现鱼皮画独有的立体感和动感,是其他美术材料所无法取代的,便开始认真研究,并与老人攀谈起来。张琳的美术天赋和专业的见解,让老人有些激动,他向张琳请求指导,以让自己的鱼皮画更具价值。带着老人赠送的6张鱼皮,張琳一回到家就开始查阅鱼皮画的相关资料,又购买了制作工具。不久,她做成了人生第一张鱼皮画:一幅高1米的财神像。“完成那幅画的时候,我真的很激动,也很感动。”张琳回忆道。张琳的鱼皮画作品在那之后,老人又给了张琳30多张鱼皮,她的作品也完成得越来越好。惟妙惟肖的鱼皮画,让张琳与赫哲族的联系更加紧密。多年前,她结识了赫哲族手艺人刘升,向其学到了不少鱼皮画的制作技艺,也更深入了解了赫哲族人的生活习性。十多年间,张琳屡次带着学生奔赴赫哲族人聚居地,对鱼皮画的现状进行调研,对鱼皮画的加工能力、现有工艺水平等有了全面的了解。“鱼皮艺术走进校园可以更广泛、更深入地传播”。在张琳的带动和推广下,哈尔滨轻工业学校将鱼皮画制作作为校本课程,哈尔滨工程大学也将鱼皮画列入选修课中。张琳先后到过英国、俄罗斯、日本等国推广弘扬鱼皮艺术,一些国际组织和友人也来到中国学习。每一次与他们接触时,张琳都会悉心推介这精美的民族瑰宝。张琳创作的鱼皮画作曾在上海世博会、深圳文博会、深圳大运会上展出,先后被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齐白石艺术馆收藏。

二、紧跟潮流融合大众审美

鱼皮制品的潜在消费对象主要为广大的青年人,新的社会时期下,美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美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鱼皮为了适应当下的审美应当选择与时代审美观念相结合的发展路线。目前鱼皮制品主要集中于鱼皮画、鱼皮衣、鱼皮包等,此类物品因设计较为古朴、实用性不高,无法满足日常生活需求。通过市场调研更新产品设计,生产既具收藏价值又可满足日常需求的实用工艺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了解青年人的审美观,在创新传承传统文化的前提下,融入现代审美元素[2]。

三、深入挖掘注重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是包括鱼皮文化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生不息的源泉,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舍弃其特有的文化底蕴。鱼皮制品因成本高、制作难度大,短期内价格依然偏高,除了其精美的外观,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样是吸引消费者的一大原因。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鱼皮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追求现代化的征程中,增强保护鱼皮文化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意识,树立保护赫哲族鱼皮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赫哲族鱼皮文化的广泛宣传,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鱼皮文化,扶植培养赫哲族鱼皮文化的新一代传承人,解决赫哲族鱼皮文化面临的传承人员匮乏问题,使赫哲族的传统鱼皮文化得以代代相传。

赫哲族文化作为根源于东北地区的本土文化,对丰富东北地区特有文化内容,增进东北地区人民文化自信具有深刻意義,同时,作为赫哲族重要的文化符号,其对发掘赫哲族民族历史,保护赫哲族民族文化以及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融合,增强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3]。

四、产业升级发展地区经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需补足的一块“短板”。打好脱贫攻坚战,帮助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也是我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赫哲族鱼皮工艺作为生产率低,难以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手工工艺,难以作为一般日用品进行生产销售,但依托于地区特色民族旅游,同时通过互联网进行特殊产品定制,将鱼皮工艺品作为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工艺品进行销售,将有利于赫哲族实现脱贫致富。实现赫哲族民俗鱼皮文化进行有效的市场运作,推动赫哲族鱼皮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使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拥有多种形式保护和传承的新途径,促进赫哲族民俗鱼皮文化与大众良好的动态循环,增加赫哲族居民的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谷文双.赫哲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4):55-60.

[2]吴瑶.赫哲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4):120-124.

[3]王楠,谭杰.赫哲族鱼皮文化的保护与开发[J].经济师,2020(3):160-161,166.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互联网+赫哲族鱼皮文化扶贫项目(编号:202010212054)。

猜你喜欢

张琳鱼皮赫哲族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我最爱的点心①
佳木斯市赫哲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调查探究
few, a few, little, a little小练
赫哲族“鱼皮部落”:遥远又神秘的东北部落
我的爷爷
我的太行
赫哲族舞蹈的研究综述
鱼皮帮助烧伤病人快速恢复
烧伤后“植入鱼皮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