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荧屏上的帝王

2022-06-09徐江

综艺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历史剧权势朱棣

徐江 诗人,作家,文化批评家。生于1967年,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居天津。

这些被权势和恐惧烧灼的帝王,哪个按照正剧呈现,都不会逊色于莎士比亚悲剧的主人公

在电视上看朱元璋、朱棣爷儿俩半真半假的故事。起先一直以为是《山河明月》来着,后来发现人家电视剧的名字叫《山河月明》。“月明”“明月”,有区别吗?好像有一点,但又好像区别不大。

之前已看过一部《大明风华》了,现在又轮到《山河月明》登场。这样也好,等于先逆着时序看朱棣晚年和身后的故事,再回过头温习他的成长和篡位史。只可惜一部号称朱棣是男一号的戏,被老爹朱元璋活生生撑到了33集,后面哪怕故事再紧凑,12集也不足以表现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更何況在称帝前, 还得跟新一代权臣和大侄子建文帝再消耗掉几集。

有人说,《山河月明》的原本长度是80集,要是不压缩估计会好点儿。我倒觉得未必。一来之前媒体已经曝光过,说删掉的多数是宫斗戏。二来真实历史上的朱棣,记载里好玩儿的情节实在太少,《大明风华》用过了一些,没用过的新鲜材料,对于观众来说还是太少了。朱棣一生波澜壮阔,但因为是篡位称帝,他对史官之笔盯得紧而又紧,这一点跟李世民有一拼。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有关朱棣的记载,实在算不上好玩儿。

我一直奇怪,为什么那些投资人竟然会青睐拍朱棣的题材。除了他夺权后开疆拓土这一点还有的夸耀,朱棣的一生,实在是血腥味太重了些。还有他老爹朱元璋,晚年杀人如麻、开启古代特务政治的潘多拉盒子……这爷儿俩的内心和脑回路, 显然不是今天的编剧、导演们所能触摸到的——哪怕剧本一直不停地给这血腥的爷儿俩洗白,哪怕拉出史诗大剧的阵势,最终都逃不脱“戏说”的迷宫。

帝王的戏其实都不好拍。因为他们的权势之路, 与太多的负能量和心理纠结相伴。近年影视多爱把这些往鸡汤成长史上改编,资本是找回收益了,可对观众认识历史、思考人生,乃至解读日常的人际关系,却不是多好的事情。帝王的题材不是不能拍,关键还看怎么拍,老往琼瑶阿姨的路子上跑就算了。至于近年飞蛾扑火般涌上荧屏的后宫宫斗剧情,一般说来也不太适合“朱棣”们,强势的君王基本不拿人命当回事儿,不太可能被自己的女人整得五迷三道。除非你拍的是晋武帝司马炎,可中国历代开国皇帝中,司马炎也不过只有一个。至于其他有作为的君主,一旦你把过多的女人戏加进剧集,呈现出的往往就是不伦不类。想当初《清平乐》众望所归,可播出后却遇冷, 就是现成的例子。

当代人拍帝王戏, 很大程度上与真实的帝王没关系, 只是拍自己的世界观。《雍正王朝》被视为历史剧的经典,但是很可惜,它对结尾的处理不如二月河的小说。在小说里,皇帝离世前已近乎疯了——虽然我们知道,真正的雍正并没有疯,但是唯其小说这么处理,人物的悲剧感和宫廷政治对人性的异化,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反人性的东西得到了批判。

真实历史上,晚年因为接班人问题变得疑神疑鬼乃至濒于疯狂的帝王, 其实不乏其人,而且不少都大名鼎鼎。除了这两年由于剧集播出而在观众中变得显赫的朱元璋和朱棣,还有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以及三国时吴国的孙权。后者甚至因为怀疑陆逊介入皇子夺嫡事件,直接赐死了一代名将。这些被权势和恐惧烧灼的帝王,哪个按照正剧呈现,都不会逊色于莎士比亚悲剧的主人公。问题是今天的影视人, 想到从这个角度去批判性地呈现他们了吗?

过去的几十年,我们在荧屏上看到的封建帝王,受到了太多不应有的美化。帝王御用文人班子捧臭脚美化出来的所谓史实,若被编剧和导演直接用来当作历史定评,未免有些轻浮和随意,少了些文艺创作的严谨与独立见解。

不要总想着用镜头励志,不要总想着给野蛮、血腥的封建王朝洗白。至少对于历史剧而言,“励志”绝对不能与权谋、诡计这些词汇画等号。

拍历史剧,不是不能虚构,关键是最后编、导通过虚构完成了什么:是仅仅拍成了一部亮丽的“殿下(王妃)成长记”,还是在成功塑造人物的同时,很好地传递出历史感和中华文化特色。

猜你喜欢

历史剧权势朱棣
理趣与诙谐的有机融合——习志淦新编历史剧丑角艺术探微
革命历史剧的“共同体美学”建构路径——以电视剧《觉醒年代》为例
朱棣“魂牵”建文帝
骄傲与谦卑
动物的“恨”
历史剧中现实中的指涉与受众需求探析
『影帝』朱棣
朱棣压顶,解缙“三字拨千斤”
狐假虎威
史上最有骨气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