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2022-06-09柏丽丽
柏丽丽
語言表达能力是人的重要能力之一,在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是幼儿习得语言经验的主要渠道。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将教育内容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形式展现给幼儿,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开拓幼儿的思维,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本文探究了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信息技术运用于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方法,以供参考。
首先,有的教师和幼儿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教师的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幼儿生性活泼好动,他们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有时教师需要暂停教学去管理班级纪律,影响了教学活动的进展。最后,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一)直观展示,降低学习难度
3~6岁的幼儿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对抽象的词语往往难以理解,这也是幼儿在语言学习中的难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形成生动逼真的形象、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清晰标准的发音,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的交互式语言环境。这种环境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降低了幼儿学习的难度,促进了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高效开展。
比如,在语言活动“大海”中,笔者借助多媒体,首先为幼儿呈现海水荡漾的声音、海浪起伏的动态图,让幼儿对大海有了直观的认识。其次,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笔者向幼儿进一步拓展了大海的相关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比如,笔者在给小班幼儿讲解“井井有条”这个成语时,告诉幼儿这个成语的含义是“物品摆放整齐或说话办事有条理”。但是仅凭笔者的口头讲述,幼儿对这个成语还是不太理解。于是,笔者运用多媒体,首先播放了一段大班幼儿有序排队洗手的视频,引导幼儿关注视频中的小朋友按规范流程洗手的详细过程:卷袖子—开水龙头—打湿手—关水龙头—放洗手液—搓手—开水龙头—冲洗—关水龙头—擦手。幼儿通过观看视频,对“井井有条”有了直观的认识。其次,笔者播放另一段视频,视频展现了大班幼儿生活区中的水杯、洗脸巾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场景,让幼儿加深了对“井井有条”这一成语的理解。
(二)逼真情境,引发探索兴趣
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以讲解词汇为主,难以体现语言中蕴藏的感情色彩。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语言教学,发挥其“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可以构建逼真、立体的语言教学情境,使幼儿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比如,在大班语言活动“会变颜色的房子”中,笔者首先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小猪盖了一座新房子,它想给新房子涂上颜色,可是不知道用什么颜色好。小羊说绿色的房子好看,小猪将房子涂成了绿色。过了几天,小狗说黄色的房子好看,小猪又将房子涂成了黄色。又过了几天,公鸡说红色好看,小猪又把房子涂成了红色……”笔者在讲故事的同时运用课件播放视频,一一呈现了小猪的房子涂上不同颜色后的动态效果,并配上诙谐动感的音乐,深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其次,笔者对幼儿提问:“小猪的房子为什么会变色?如果你是小猪,你想让房子变成什么颜色?”幼儿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提议在房子周围撒下花种,到了春天就会开出各种各样的花,房子就变成五颜六色的了。活动结束后,幼儿还意犹未尽。
(三)及时提问,锻炼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有的幼儿活泼好动,语言能力较强,且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有的幼儿较为安静,不愿意主动沟通和交流。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言教学时,针对不同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和性格特点,对幼儿及时提问,引导幼儿大胆表达、敢于表达,可以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中班语言活动“云彩和风儿”中,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初步感受诗歌中的语言美、意境美,并理解诗歌中的事物形象,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为了让幼儿对天上的云彩和流动的风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并大胆想象云彩千变万化的形状,笔者首先播放了《云彩和风儿》的配乐诗朗诵,同时以图片和GIF动画的形式为幼儿展示各种各样的云彩。其次,笔者对幼儿提问:“云彩会变成哪些形状呢?”,有的幼儿说变成小老虎的形状,有的幼儿说变成小兔子形状。最后,笔者继续提问:“云为什么会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呢?”幼儿思考后回答:“是风吹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适时运用构建了动态的教学情境,教师的及时提问是幼儿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桥梁。两者的有机结合创设了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应答的环境,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
(四)动画故事,拓展思维能力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幼儿通过观看动画故事拓展了思维能力,同时语言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增强。比如,大班语言课“小壁虎借尾巴”中,笔者为幼儿播放相关的动画故事,帮助幼儿尽快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当动画视频中的壁虎小尾巴断了时,笔者问幼儿:“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伤不伤心?它该采取什么补救措施呢?”在笔者的引导下,幼儿们畅所欲言,有的说应该去找医生,有的说要去找壁虎妈妈。笔者没有立即给出答案,而是让幼儿带着疑问继续观看视频。视频播放完毕后,笔者再次向幼儿提问:“壁虎分别向鱼姐姐、燕子阿姨和牛伯伯去借尾巴,尾巴借到了吗?鱼姐姐、燕子阿姨和牛伯伯分别是怎么回答的?小壁虎最后靠自己长出了尾巴,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幼儿们思维活跃,纷纷举手回答。由此可见,形象生动的动画故事给幼儿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增强了幼儿参加语言活动的兴趣,强化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诗歌朗诵,激发美好情感
诗歌朗诵是幼儿园语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诗歌朗诵活动中融入信息技术,借助图像、音乐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将幼儿带入到诗歌所描写的特定情境之中,使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幼儿的美好情感。
比如,在《春雨》的诗歌朗诵活动中,笔者给幼儿播放诗歌范读,同时播放春雨洒向大地的视频,并配上春雨“嘀嗒嘀嗒”落在地上的音频。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让幼儿闭上眼睛,幻想春雨纷纷落向大地的情境,并在脑中想象种子在湿漉漉的泥土中长出嫩芽、花园中的植物开出鲜花、柳树长出绿色枝条的场景。通过这种情境式教学,幼儿仿佛身临其境,深深地被诗歌的意境吸引,对诗歌中的字句有了正确的理解,促进了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语言教学的结合,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开辟了多种途径,不仅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手段,还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冈镇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