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支撑要素 夯实强能根基 切实提升主力军国家队硬核实力

2022-06-09高鹏

消防界 2022年9期
关键词:分队装备救援

高鹏

当前,森林消防队伍现代化和防火灭火体系建设日臻完善,遂行属地防灭火任务,基本能够实现“早到快扑,一次性奏效”目标。但应急管理部和局党委着眼使命任务的新拓展,提出了“跨区域综合救援机动力量”职能定位,为队伍转型升级、提质强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必须把“指挥组网、力量布控、装备建设、应急保障”四个要素作为转型强能的重要支撑,实现遂行任务能力由单一型、临时性、区域性向复合型、常态化、全域性转变,才能更好地履行国家队和主力军的核心职能使命,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注重提高效率,建设精干指挥网络

转制以来,队伍行动不再局限于防火执勤和灭火作战,多样化综合救援、跨区域机动增援任务日益增多,任务量陡然跃升3倍,指挥能力备受考验。构建科学高效地指挥组网,是实施精准指挥的关键所在。

一是多路联动拓宽指挥手段。通过协商共建、技术改造、引进项目等辦法,建立监测预警“六位一体”(卫星遥感、雷电监测、飞机巡护、视频监控、人工瞭望、地面巡护)预报和会商机制,逐级召开联席会议,建立“联合值班”“驻勤联络员”等制度,实现信息共享。系统对接省(市)级应急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融合内部采集与外部引接的海量数据,充分挖掘效能,引进全息投影技术和分布式综合管理平台,提供数据支撑。建立“基本、前进、移动、空中”四个平台,借助“互联网+”“浮空中继平台”等建立健全高效规范的作战指挥模式。

二是多级分训提高指挥能力。分批次、分专业、分岗位培养体系完整的指挥人才队伍,突出“指挥所—一线指挥员—专业分队”技能训练。首长机关突出灾情研判、战法运用、组织协调等内容,开展业务培训、战例复盘、战法研讨、指挥所演习和跨区实战见习,提高统筹、决策和协调能力;分队指挥员突出行动组织、指挥控制、现场管理等内容,强化研判、处置和协同能力;专业分队突出专业基础、基本技能、综合演练等训练,区分不同地域、环境、任务,开展夜间迷山、雨雪冰冻、抗洪抢险等特殊任务情况处置,适应“一主两辅”任务需要。

三是多方协调顺畅指挥关系。与地方党委主动对接签订指挥联动协议,固化协同指挥模式,明确各方职责,建设及时顺畅的指挥关系。优化指挥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队伍内部垂直指挥体系功效,明确队伍主导作用和协同配属力量,实现指挥权“由虚变实”,切实做到各级各尽所能,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周密协同的作战指挥格局,确保作战指挥顺畅。

注重优化整合,科学布防救援力量

转制后,队伍跨区、作战和机动增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队伍逐渐从“固守驻地”向“辐射全国”转变。必须按照“科学调整、力量聚合,一队多能、合并建设,重点打造、优先调用”原则,抓好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形成以守点力量为支撑、机动力量为后援的救援布局,随时做好遂行任务准备。

一是准确定位,完善力量体系。突出抓好以特勤大队、快反分队为主力,特战小分队、常规分队应急班组为补充的力量体系建设,坚持成建制组建,模块化使用,平战结合、训战一体,从难从严开展专业训练,扎实做好应急救援准备。按照体系结构,进行分类指导,逐级向下梯次配置,做到总队有宏观框架、支队有本级部署,大队有详细方案,分队有人员编组,形成优势互补、纵深配置的力量格局,打造成为全域机动、高效响应、能征善战的机动拳头力量。

二是探索规律,优化力量编成。探索将一线分散力量适当收缩部署,防期依托现有大(中)队营区、靠前驻防点前置部署,平稳期收拢力量集中部署,解决队伍作战区域广、驻防分散、力量不足矛盾;努力构建“跨区机动、区域联动、力量流动、防灾前置”的网状格局,对力量进行优化整合,实现“一线有攻坚、二线有预备、三线有增援”目的,针对南北队伍差异大,作战环境相对陌生现实,利用任务间歇期加强队伍间大范围沟通学习,组织战场勘察、联演联训和技能培训,随时做好全域跨区救援准备。

三是突出特色,加强力量协同。制定专项预案,明确力量配置,实现“四个确保”:即确保基本力量齐装满员,机动力量编成明确,支援力量形成合力,保障力量技能过硬,努力实现“无缝合成,无隙链接”。科学统筹规划常规力量和拳头力量,发挥装备优势,合理进行战斗编组。直升机分队部署在前指开设位置,主要担负空中观察指挥、远程力量投送、吊桶灭火等任务;装甲分队部署在重要方向,主要担负复杂地形快速转运,碾压中强度以下火线,开设阻火隔离带等任务;常规分队由各方向队伍按建制统一编组使用,根据地形灵活编组,提高赋予的各项任务。

注重融合创新,不断完善装备体系

必须在“高、精、尖、大”与“小、巧、智、便”结合上下功夫,实现装备模块化、专业化、体系化和信息化、多能化、智能化双向同步发展,以满足不同环境及不同类型灾害救援的保障需求。

一是用好现有装备。目前队伍还不能采取大面积淘汰更新的方式来实现装备的新老更替,为满足不同类型灾害对装备需求,一方面应注重现有装备的优化组合,根据灾害特点对特种车辆、通信设施、救援装备重新整合,以实现局部突破带动整体跃升;另一方面做好装备的移植开发和革新改造,扩展装备系统功能,增强兼容能力,提升现有装备信息技术含量。

二是开发适用装备。要以利于实战这个根本需求为落脚点,秉承战斗力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严格执行经费使用管理,提升投入产出效益比率。一方面,必须主动加强与社会单位协作,将生产厂家、研究院所、行业专家广泛纳入进来,共同研发改造。坚持以实战需求倒逼装备研发,注重在增强装备性能的前瞻性和科技含量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小革新、小创造活动,加强装备自主革新,不断开发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地域使用的装备,推进主战装备进一步与实战需要契合、与任务环境贴合。

三是提高装备效能。在现有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装备效能,做到以训保用、以训促管,深入解决队伍装备训练落实差、质量低,专业骨干素质不过硬等问题,实现人与装备、技术与战术的最佳结合;将装备训练纳入日常训练计划之中,定期组织复杂环境下的装备训练,适时组织带实兵演练为背景的训练检验,使消防救援人员进一步熟悉装备的性能,提高在各种环境下使用装备的能力。

注重内外联动,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本着“平时保障、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战备要求,用活手中资源和社会资源,在提高任务综合保障质量上求突破见实效。

一是积极争取支持,用活社会资源。借助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资源,以队属资源为骨干,以地方社会资源为依托,构建整体联动、就近保障、相互支援的应急保障体系。搞好地方政府的协同保障,明确支援保障介入时间、保障范围、内容和职责,签订支援联动协议,固化协同模式。加强与消防救援队伍的联勤保障,定期开展联保演训,深化在训练场地共用、优势资源互用等方面合作范围。吸收市场、企业等各方优势资源,拓展多维保障,统筹推进设施“共建”、器材“共储”、装备“共研”、网络“共享”、资源“共用”和队伍“共育”,提高战斗力保障服务。

二是着眼全域需要,提升投送能力。把握转制后遂行任务投送距离远、出动力量多、保障战线长等特点,发展内部应急投送拳头力量,加大驾驶员队伍培养力度,抽组建设应急输送分队,担负紧急情况下小规模、跨区域投送任务以及区域内任务分队的支援保障,释放内部运输潜力。依托地方应急投送优势力量,积极协调签订民航、铁路应急投送联动协议,真正使国家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为队伍全域投送提供强力支撑。加强与预设地域总队、支队之间的联系协调,借助友邻应急投送支援力量,建强二次投送能力,明确指挥动用规则,为应急投送提供保障。

三是探索多元战略,优化储备模式。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物资储备,形成以队伍自储为主体、区域储备为支撑、市场储备为辅助的特有物资储备体系。优化分级分储保障机制,分灾种、分层级、分区域开展各类应急物资储备规模需求的研究,科学确定并合理调整各级、各类应急储备规模。建立协议储备资质、补偿机制、补贴标准,明确储备规模、质量标准、定价策略和经费渠道,提升应急物资协议储备能力;加强对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物资需求的预判,提前采取紧急采购和集中生产等预储备措施。完善应急储备物资调配模式,采取“电商供应+物流配送”模式减少应急物资转运环节,提高应急物资调配的精确性,确保应急物资送达救援一线更加迅速,“最后一公里”物资分发更加高效精准。5DBC032F-E675-46A5-9F22-9A9C0C1B8A7B

猜你喜欢

分队装备救援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俄组建反黑客特种分队
告别战火丛林女兵换红妆
救援物资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
俄第二批护航分队返港
幸福途中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