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耕海1号”
2022-06-09张丞
张丞
2022年5月上旬,烟台海洋牧场综合体“耕海1号”首批8 000尾珍品鱼类鱼苗成功投放。
“耕海1号”在国内首次将海洋渔业、智慧养殖、科技研发、科普教育等功能集成在一个平台上,是装备型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年产海洋渔业产品约150吨。
作为我国首座综合性、示范性、集成性的智能化大型现代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耕海1号”有哪些看点?
“耕海1号”由3个养殖网箱组合而成,构成直径80米的“海上花”概念,每朵“花瓣”养殖体积约1万立方米,总养殖体积约3万立方米。
“耕海1号”的总占地面积超过5 000平方米。这么庞大的平台为什么可以如此稳固地矗立于海面上呢?这得益于平台上最稳的高科技——液压装置。
将3组液压装置插入桩插入到指定的入泥深度,单柱风暴支持载荷可以达到520吨,整个平台最高可以抵抗14级风力。这3组液压装置相当于“耕海1號”的3根定海神针。让“耕海1号”可以稳固地矗立于海面,保证海上作业能够平稳安全地进行。
站在“耕海1号”平台上,芝罘岛、崆峒岛、养马岛一览无余,这是“耕海1号”的独家视角。有人不禁要问:如此庞大的海上综合体平台是如何保障海洋作业与游客安全的呢?
“通过红外摄像可以实时观测平台和海面状况,当发生意外时,通过红外摄像可以第一时间传输到监控室,安全员可以通过监控第一时间进行施救。”“耕海1号”的工作人员说,平台设置的安全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识别报警、红外摄像热成像功能、无人值守功能履行安全保障职能。
平台上的水下环境监测系统、水下巡检系统以及无人机巡检装置全部依托于5G技术的应用。通过5G通信技术,推进海洋牧场海陆通信,能够实现水上1080P视频传输。
平台在水下布放大量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水质环境亚毫秒级的水下视频及水质监测数据收集传输,满足“5G+海洋牧场”应用扩展能力。
海洋牧场是发展海洋产业的重要抓手,也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节气规律。眼下,海上“夏耘”正当时。
作为山东首个尝试产业融合的海洋牧场综合体,“耕海1号”在养鱼的同时,还增加了休闲渔业项目。
3个“花瓣”上设计了60个休闲垂钓位置,“花瓣”相交部分设计了近6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可以实现休闲观光、科普教育、海洋监测功能,还可以召开海上展会,平台顶部还设置有直升机停机坪,是名副其实的海上综合体。
“耕海1号”中间“花心”的位置分为四层,一层为亲海休闲区,二层为浮海咖啡厅,三层为深海放映厅,最顶层是可登临的“海上看烟台”观景平台。
“耕海1号”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如此庞大的游客接待量,平时产生的垃圾如何处理?平台又是如何进行水电供应的呢?
平台的海水淡化系统利用了先进的反渗透膜工艺进行海水淡化,每天可产淡水20立方米,能够满足平台3天的使用量。同时,平台上还有一套与南极长城站同款的防污处理系统,可以实现防污减排、节能环保,达到“零排放”的标准。
平台还配备了清洁发电系统,网箱设有太阳能、风能发电系统,初步布置了60块太阳能光伏板和3台风力发电机。在日照充足、风力稳定时基本可以满足日常用电需求。同时,设置了1组蓄电池作为低压电源,用于日常照明、监测等设备供电。
从海水淡化到防污处理再到清洁发电,这些高科技设备为“耕海1号”提供了既环保又可持续的水电供应。
“耕海1号”在为改善海洋环境作出贡献的同时,平台本身也是一个生态环保系统。“平台禁止任何垃圾排放入海,全部打包上岸处理。”工作人员说。
“耕海1号”不仅将为港城烟台增加一个“海上看烟台”的地标式休闲海洋文旅项目,还将以“蓝色粮仓+蓝色文旅”的模式丰富烟台市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