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高山滑雪运动训练损伤特性研究

2022-06-08崔维勇

关键词:高山滑雪部位

崔维勇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0 引言

高山滑雪是竞技体育中的高危运动项目,其特点是速度快、动作复杂以及比赛环境恶劣[1-3],而且为了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需长期经受大负荷、高强度的训练[4],在整个过程中运动损伤较为普遍.运动损伤的发生会导致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停滞,竞技水平下滑,甚至会对其职业生涯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特征的分析,能够深入掌握该项目运动损伤的规律[5],制定具有高度针对性的科学防治方案,进而降低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这对保障运动员训练状态,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促进高山滑雪运动项目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已报道文献的研究结果,归纳出了滑雪运动损伤的相关特征以及防治措施[6],且为本研究提供了相关的理论基础[7-8].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30名青少年滑雪运动员,其中男性运动员和女性运动员各占15名.运动等级均为国家二级运动员,年龄分布范围为16-21岁.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法

以青少年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特性为研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并向运动员和教练组成员发放.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有效度核验,具体结果如表1.经过核验,本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有效度满足研究需求.为评测调查数据的可信度,利用重测法对同一批运动员在间隔1个月后再次进行问卷评测,并进行相关系数的计算,相关系数为0.92,数据可信度满足研究需求.

表1 调查问卷有效度

2.2 数理统计法

针对青少年高山滑雪运动的损伤部位、损伤原因、损伤特征和发生比例等进行调查和分类统计,并结合滑雪运动损伤的相关研究理论进行分析.

3 结果

3.1 运动损伤情况

对30名高山滑雪运动员的受伤类型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1所列.分析数据可以得出,在总体受伤比例上,女性运动员略高于男性运动员.女性运动员在脚踝伤、腰部伤和韧带挫伤等方面均略高于男性运动员,经过队医的研究评判,认为造成这一非显著差异的原因可排除技术因素,主要在于女队员的体型偏瘦,且关节骨密度相对于同水平运动员偏小,造成身体在落地时,重要承受冲击力的骨关节及其相关滑膜构造出现了微型弹跳[9],从而引起相关的损伤.经过统计,同时具有2个关节类损伤的女性运动员为7个,同时具有3个关节类损伤的女性运动员为4个;同时具有2个关节类损伤的男性运动员为4个,同时具有3个关节类损伤的女性运动员为2个.

表2 高山滑雪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类型

3.2 运动时间与运动损伤关联

对30名队员的运动时间和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和总结,具体如表3所列.研究发现,总体上受伤几率同运动年龄呈现正向关联.运动时间在4年左右的运动员为4人,受伤人数为2人,整体受伤比例为50%;运动年龄为5年的人数为10人,其中受伤的人数为9人,占比为90%,在超过5年的运动员中,受伤比例为100%.运动年龄的计算按照四舍五入原则.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高山滑雪运动的受伤特征与运动训练次数紧密关联[11],总体上呈现运动训练次数越多,身体受力关节和肌肉韧带等发生应力性和疲劳性损伤的概率就越大,随着次数的不断增加,其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越趋近于100%.

表3 运动时间与运动损伤关联

3.3 损伤部位

相对于高山滑雪运动常见的几种损伤类型,在运动训练中容易受伤的部位要更多一些.其主要的运动损伤或者训练后引起不适的部位如表4所列.

表4 运动损伤部位统计

其中头部、颈部及腕部的受伤类型主要为撞伤和扭伤,发生原因多集中在运动过程中技术动作失误,造成身体翻滚,而导致头部和颈部的撞击.腰部、髋部和膝踝关节的损伤是占比最高的损伤类型,总体覆盖比例达到了100%.造成此类损伤的主要原因在于做速度冲击后,接地时的冲击角度和程度过大,导致了应力性挫伤.

4 运动损伤分析

4.1 训练因素分析

高山滑雪运动是一项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巧都要求十分严格的体育运动.对本研究中的30名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的训练因素归纳后,发现主要是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不足,训练内容难度大、训练载荷高.准备活动不足,是由于运动场地温度极低,运动员的运动神经系统兴奋程度下降,各个关节和肌肉群的板结程度高.如果在热身运动没有做好的时候便进行运动训练,非常容易因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不足而造成躯体的反应不及时,继而造成运动损伤;或者是由于关节和肌肉群不够放松和自由,导致在运动和冲击后受伤.同时由于运动训练后的机体恢复措施实行的不及时、不到位,导致肌肉细胞内堆积大量的乳酸,进而影响到运动员的机体运动能力或者导致伤病.

训练难度大,主要集中在需要实行的动作技术水平较高,或者实行长距离和高速度的冲击,这类技术动作往往会在瞬间对身体产生大载荷的冲击作用,并且这类高难度技术动作的失败率明显要高,在动作失败后往往会发生身体与雪地赛道的剧烈碰撞,这同样是导致运动损伤的关键因素.

关于训练载荷,过度训练和恢复作为体能提高的重要手段,往往被应用于青少年高山滑雪运动的训练中.由于高强度、大负荷的训练使得运动员机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在疲劳状态下,身体的脆弱部位的程度更大,更容易受伤.同样训练内容缺乏科学的统筹安排,密度过大,大部分训练集中在某个项目上,例如体能训练中的力量训练,使运动员的局部的肌肉群或者神经传导系统发生疲劳,就会造成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例如肌肉的拉伤等.此外技术动作的练习安排,高难度动作或者新动作的练习密度和组数过多而导致运动员身体以及心理上产生双重疲劳,引发运动损伤.

4.2 运动技术分析

高山滑雪的动作技术是导致运动损伤的关键因素.高山滑雪运动的项目主要包含回转类和速降类.运动员在做回转类动作时,其躯干重心下移,小腿收缩的同时膝关节向内弯曲,并且进行连续的曲张和扭转动作,在做上述动作时,膝关节的韧带部位会处于放松状态,同时由于两侧肌肉较少,那么随着外界施加的负荷越来越大,骸韧带及键膜牵张力不断增强,骸骨、股骨关节面的挤压力逐步增加,膝关节承受负荷超过了原有生理极限,极易造成韧带挫伤和扭伤.

4.3 运动生理和心理分析

在导致运动损伤的生理原因中,运动疲劳和运动耐力不足是主要原因.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运动疲劳会导致骨骼肌内的乳酸生成量大于消耗量,从而产生乳酸堆积,同时ATP等功能物质的产生能力下降,导致肌肉的舒展性下降,板结程度上升.在此状态下进行运动拉伸动作,极易产生拉伸损伤.在运动心理层面,主要集中在机体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上.运动员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主要是由于对运动生理学和相关关节的力学作用特征不清楚,从而导致的轻视和盲目惶恐,再加上运动后的及时恢复的意识不强.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运动训练的熟练程度不够到位,从而造成运动失误,形成运动损伤.

5 结语

青少年滑雪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受力冲击载荷较大的关节部位,如膝关节、踝关节、髋部等部位,同时发生肌肉拉伤的概率大.男性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要略小于女性运动员.从总体上来看,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急剧增加,滑雪5年的运动员损伤率可达100%.分析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热身准备不足和运动载荷过大,这是由滑雪运动的训练温度和运动特征所决定的,还有运动时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也是导致运动损伤的关键因素.因此针对上述要点进行针对性预防,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运动损伤.

猜你喜欢

高山滑雪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冬来啦,滑雪去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嘿,一起去滑雪吧!
滑雪,冬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高山从何而来?
滑雪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