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32例*
2022-06-08臧亮韩珊珊
臧亮 韩珊珊
(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慢性炎症及溃疡形成为主要病理特点,病变部位累及肠黏膜及黏膜下层,范围波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严重者甚至扩展至整个结肠[1],主要临床表现为:粘液脓血便、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具有治愈困难、反复性强等特征[2]。近年来,UC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已发现UC发病与免疫、感染、环境因素以及遗传等因素相关[3]。我科临床研究发现温针灸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1月—2020年8月于我院肛肠科就诊的UC患者共64例,所有病例均经结肠镜联合病理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6~54岁,平均(29.9±6.2)岁;病程1.2~10.5年,平均(6.5±2.3)年。治疗组采用温针灸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32~61岁,平均(32.1±7.8)岁,病程0.9~12.5年,平均(5.2±1.4)年。两组UC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符合[4]《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中关于UC的诊断标准;②对针灸、艾灸、美沙拉嗪无过敏反应;③临床资料完整;④伦理审查告知;⑤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⑥属于轻度、中度UC定义:轻度UC:患者每天大便次数少于4次,间歇性出血,Mayo内镜下评分(Mayo endoscopy subscore)为1,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血红蛋白正常,粪便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FC)在150~200 μg/g间;中度UC:患者每天大便次数超过6次,频繁便血,CRP升高,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高于30 mm/h,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的75%,Mayo评分为2或3。
1.2.2排除标准 ①伴有各类结肠炎、肠梗阻等其他胃肠道疾病患者;②伴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异常性疾病;③伴有精神障碍性疾病;④已接受手术治疗、放化疗等其他治疗方式。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 取穴:中脘、关元、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上巨虚(双侧)、阴陵泉(双侧)。温针灸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排空膀胱,局部穴位消毒,取直径0.35 mm、长75 mm的一次性无菌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定位后直刺0.8~1.2寸,出现酸麻胀痛即为得气,得气后将艾条(江苏康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8 g/支)裁剪成长约2~3 cm的艾柱,艾柱下端中心戳一个约1.5 cm的小孔,勿戳穿艾柱,从下端点燃艾柱,将艾柱套与针柄上,分别将所有穴位完成相同操作,距离皮肤约3 cm,皮肤与艾柱间放一大小约4 cm×4 cm的硬纸片,以减弱火力防止烫伤,待艾柱燃尽,留针30 min,即可将针拔出,结束温针灸治疗。
药物治疗: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生产厂家:黑龙江天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359,0.25 g/片),每日4.0 g,分4次服用。疗程:温针灸治疗1次/d,连续治疗5日,休息2日,共治疗10次;美沙拉嗪连续口服14天。
1.3.2对照组 取穴:中脘、关元、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上巨虚(双侧)、阴陵泉(双侧)。针刺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排空膀胱,局部穴位消毒,针刺操作方法及步骤同治疗组,但只针刺不艾灸,留针30 min。针刺及温针灸操作均由专业主治医师定位、操作完成。治疗期间口服药物及疗程与同治疗组。
1.4观察指标
1.4.1疗效评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规则》[5]制定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肠镜检查黏膜后发现黏膜病变基本正常,溃疡糜烂处呈愈合状态;②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肠镜检查黏膜后发现黏膜仅有轻度炎症;③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肠镜检查黏膜后发现黏膜炎症有较大的改善;④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病情加重,肠镜检查黏膜后发现黏膜炎症部位无减轻现象。有效治疗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2疾病评估 参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6]制定的UC疾病活动的严重程度及肠黏膜病变轻重分级,选取改良Mayo评分和Baron分级进行疾病评估。
1.4.2.1改良Mayo评分 腹泻:正常(0分),超过1~2次/d(1分),超过3~4次/d(2分),超过5次/d(3分);便血:未见(0分),不到一半时间内出现便中混血(1分),大部分时间内为便中混血(2分),一直存在出血(3分);黏膜表现:正常或无活动性(0分),轻度(红斑、血管纹理减少、轻度易脆)(1分),中度(明显红斑,血管纹理缺乏、易脆、糜烂)(2分),重度(自发性出血、溃疡形成)(3分);医生评估情况:正常(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
1.4.2.2Baron分级 0级:黏膜正常血管清晰,无出血或溃疡;Ⅰ级:黏膜有充血,血管较模糊;Ⅱ级:黏膜有接触性出血;Ⅲ级:黏膜自发性出血;Ⅳ级:有明确的黏膜溃疡。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治疗率均为100%,比较无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愈率18.75%,治疗组治愈率5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6.545,P<0.05;结果说明两组治疗方式均有效,其中治疗组的治愈率更高。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对比[n(%)]
2.2两组患者治疗后UC活动性的改良Mayo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Mayo评分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t=0.990,P=0.287),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Mayo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403,P=0.016),P<0.05。治疗组治疗后Mayo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t=-7.410,P=0.000),P<0.01;对照组治疗后Mayo评分也显著低于治疗前(t=-7.202,P=0.000),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UC活动性的改良Mayo评分比较
2.3两组患者Baron内镜分级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Baron内镜分级经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P=0.792(Z=-0.264),P>0.05,无显著差异,数据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Baron内镜分级比较,治疗组0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4(Z=-2.257),P<0.05。见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Baron内镜分级比较(n)
3 讨论
UC属于炎性肠病的一种,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西药治疗为主,对于轻度及中度的UC,氨基水杨酸制剂是首选用药[6]。美沙拉嗪属于新型氨基水杨酸制剂,但单独应用美沙拉嗪治疗UC疗效并不理想[7],研究证实,在美沙拉嗪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能有效提高UC的临床治疗效果[8]。
中医认为本病与饮食劳倦、感受外邪、情志不调等有关[9],其引起脾胃虚弱,内生湿浊,气血瘀滞肠内,郁久化为热毒,损伤脂络,腐败化为脓血,故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10]。中医治疗UC疗效确切,针灸是中医治疗UC的代表之一,针灸能够调畅气机、平衡阴阳。研究证明[11-12]针刺可以调节UC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调节炎性肠病的相关细胞因子及其基因表达,对结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温针灸是针与灸的结合,针刺能刺激相关经络穴位,结合艾灸的温热效应,通过直接辐射和针身传递,到达穴位深部,能激活局部免疫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调节肠道的蠕动和吸收,增加肠道有益菌的数量,同时通过刺激新生血管生成加快血液流动,进而达到治疗炎症的目的[13-14],起到温阳补虚,散寒止痛,祛邪扶正、活血化瘀、调节阴阳的作用。这表明温针灸治疗UC的有着坚固的实验数据基础。
研究发现[15]针灸治疗UC取穴最多的经脉是胃经(使用频率55.6%),取穴排名前3位的是足三里、天枢和上巨虚,均属于足阳明胃经。本研究选用中脘、天枢穴分别为胃、大肠经募穴,足三里、上巨虚分别为胃、大肠经下合穴,合募配穴法,具有疏通肠腑、清泄胃肠湿热、活血化瘀之功效。合募配穴是在脏腑辨证指导下治疗疾病,具有临床疗效好、选穴少等特点[16]。合募配穴,一升一降,纵横交织消除腑病,是经络学说中标本根结的体现[17]。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合穴,具有健脾化湿,主治一切湿证。关元为小肠募穴,温补肾阳,益气补虚,诸穴合用,起到温阳补虚,散寒止痛,祛邪扶正、活血化瘀之功效[18]。
本研究结果显示,温针灸联合美沙拉嗪对UC治疗后在治愈率、改良Mayo评分和Baron分级明显优于普通针刺联合美沙拉嗪组,说明温针灸联合美沙拉嗪能在缓解UC患者的腹泻、便血及粘膜病变程度等方面更有优势。温针灸联合美沙拉嗪疗效更优的原因可能在于针和灸结合发挥双重作用,及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19],这可能与针灸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调整基因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及胃肠动力有关,也可能与针灸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调节肠免疫系统有关[20]。
综上所述,温针灸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并未对不同辨证分型进行区分,下一步将进行大样本研究,对不同证型进行更准确的穴位探究,进一步明确温针灸在临床UC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调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