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IM案例的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2022-06-08田红卫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2022年4期
关键词:桥梁工程改革

田红卫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如何让学生既学好土木工程传统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又让学生紧跟时代,把握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主流,BIM技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何更好地开展BIM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应用BIM技术的能力,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关键词:基于;BIM案例;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引言

市政工程识图”是一门比较抽象难教的课程,在课程中融入BIM三维可视化模型,能够清晰地展现构筑物整体结构以及内部构造,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形成构筑物的空间结构,增加学生感官认识,提升其对构筑物识读质量和效率;更清晰地了解构筑物的几何、材料和逻辑信息等,不但提升了教学效果,还可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改革,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教学实践效果;另一方面,也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BIM技术发展现状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全称为“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一定的参数化方式,通过数据描述建筑并记录相应的信息。BIM是数字技术在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直接应用,以解决建筑工程在立项、设计、施工、运营及维护中模型与信息共享问题。作为建筑行业一场技术革命,BIM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BIM技术不再局限于某一阶段、某一主体、某一软件,是一种全新理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适应BIM技术的发展,先后出台了《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和《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指出勘察设计类企业、施工类企业要加快BIM、GIS、3S等技术在建筑业的普及应用,明确了BIM技术作为建筑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各省市先后制定了本地区的BIM发展纲要,成立国家和区域性的BIM發展联盟。工信部与图像图形学学会等推出了BIM全国职业等级考试,以促进BIM人才的培养。许多高校和建筑企业也相继成立了BIM研究所和BIM研究中心。

二、课程教学实践现状

“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识读施工图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技术,识读能力反映了对施工图理解和实施的水平。“市政工程识图”课程以市政工程项目为载体,进行识读训练,通过训练学好该课程,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施工图的基本识读能力,即掌握施工图的基本知识,能正确识读构筑物图纸,理解设计意图,并能对施工图进行校对审核,从中发现图纸的问题。“市政工程识图”课程为成都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工程造价系必修课,主要包括给排水工程识图、道路工程识图、桥梁工程识图、隧道工程识图及城市轨道交通识图5部分内容,其授课图纸主要采用AutoCAD施工图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学习市政工程中构筑物,比如桥面和桥墩配筋识图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现授课素材为二维的CAD图纸,需要同学结合构筑物图纸的立面图、平面图和侧面图通过空间想象构建实体模型。经实践教学及调查发现,学生对构筑物内部构造难以想象理解,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缺乏积极性,部分甚至存在抵触心理;教师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仅凭构筑物二维CAD图纸难以解说构筑物的内部构造及钢筋分布及配置。因此,为了改善现有教学困境,借鉴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在该课程教学中引用三维BIM技术就显得尤为必要。

三、基于BIM案例的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3.1内容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服务于道路工程建设领域,包括路基路面施工、桥梁施工、隧道施工及相关附属工程施工等,涉及涉及、施工、监理、造价、第三方技术服务等多个专业领域,覆盖整个项目施工周期,对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基于上述目标导向,丰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构,实现与企业行业岗位需求的完美对接,聚合有力元素支持,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完整的道路桥梁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当依据学科特性,结合育人目标导向,有机整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资源,科学引导行业企业的协同参与,以此来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在此过程中,高校要加强与对口企业之间的沟通,牢牢把握育人方向的同时,从中吸收有效实践资源,与既有理论课程形成互补,组织展开多样活动,更好地迎合学生认知成长规律,达成育人目标。另外,人类在进步、科技在发展,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知识点亦是不断更新,要善于借力企业关注行业前沿动态,汇入先进成果,开发校本化课程体系,以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2教学方式

钢结构课程是理论(包括构造)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理论内容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践,但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的认知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基于此,作者认为,在钢结构课程教学中,理论内容仍然是重中之重,比如构件的稳定、强度等相关理论及设计方法,是学生必须理解掌握的过程,对这部分内容中的高阶部分,考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可能,可以不要求掌握,但应知其所以然。工程实践部分在钢结构教学过程中应为理论知识做好服务,这应体现在两个方面:(1)工程认知,便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2)工程设计,作为理论知识的最终应用。从这里也可看出,钢结构内容最重要的部分仍然是理论的掌握和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便于理论知识学习掌握,为相应理论部分提供工程认知;设置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为理论知识运用提供工程背景;在各章节教学内容结束后,布置相应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3BIM的主要特征,打造应用基础

BIM具有模型可视化、作业可协调性、对象可模拟性及标准可转化性等主要特征,其可通过数字化形式无形地传递系统化的数据方案,并关联实体对象,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共享,协同作业,如图2所示。具体表现如下:①模型可视化。通过BIM的运用可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可视化,不仅可在图纸设计中,还可在施工运维等不同阶段均做到模型的可视化,使项目在信息的传递过程数据、信息可视,为建筑类等项目助力。②作业可协调性。BIM具有协调功能,可以产生统一的协作意见并实时将信息传给各方,实现设计方、施工方、运维方协同处理,并记录协同处理进度和结果,方便各方跟进、确认。当构筑物部件与部件之间发生碰撞时,具备协同修改作用。③对象可模拟性。通过BIM对需建设的构筑物进行不同维度的模拟,根据模拟效果可知晓构筑物自身拟存在的问题以及待修改的内容。另外,可对不同生命周期的活动(施工、检测、招投标及计量等)作出模拟,进一步达到推进项目开展,促进项目成本节省等作用。

结束语: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如何让学生既学好土木工程传统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又让学生紧跟时代,把握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主流,BIM技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何更好地开展BIM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应用BIM技术的能力,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沈殷,阮飞鹏,阮欣,柳惠芬.《桥梁工程全过程课程设计》MOOC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

[2]唐晓君,李晓红.基于实训模式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J].计算机教育,

[3]易壮鹏.“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4):100-101+106.

[4]张月红.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方法的实践和探索[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02):121-122.

[5]胡颖.关于提高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126.

猜你喜欢

桥梁工程改革
关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伸缩缝施工技术的浅述
公路桥梁工程中桥涵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研究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基于BIM的桥梁工程设计与施工优化分析
桥梁现浇箱梁支架工程施工方案探究
桥梁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技术的应用
《桥梁工程》课程的试卷分析及教学改进措施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