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高考下教师教育教学的转变
2022-06-08付万飞
付万飞
新高考模式分为“3+3”和“3+1+2”两种,两种模式中的第一个“3”均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科目。整体上相较于传统高考大致有以下几点区别:文理不分科。在数学上取消文数和理数的差别,语文数学英语都是统一出题,在其余三门科目上则是各省自行命题;在”3+3″新高考模式下,第二个“3”就是要在物、史,化、生、政、地任选三科门,所有选择科目实行赋分制。在“3+1+2”新高考模式地区中,“1”即从历史和物理中选择1门作为首选科目,“2”指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作为再选科目。其中再选科目采用赋分制。新高考不仅对学生具有挑战,对教师同样有挑战,面对新高考教师认为教师应做一下转变: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是实践的先导,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先进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来自不断的学习,因此,教师把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作为自己进行新高考改革教学的第一步,把新高考理念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教师对照新高考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讨论反思。通过学习、讨论和反思,提高了认识,深刻地感到:高考改革是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与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必由之路。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贯彻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现五个转变:1、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2、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3、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4、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轉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5、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了创造者。
二、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求教师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使用学习,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已初步建立了问题情境—共同探究—多项交流—实践应用的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例如:为了便于学生多感官接受和传递信息,增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教师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学习互相交流。
三、掌握教材,灵活使用
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现在,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的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老师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生,学习也离不开生活。这种方法更容易达到增强学生兴趣、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认真总结,不断思考,充分做好今后实验工作
新高考下,教师工作思路就是:实验—反思—调整—改进—再实验。对实验的每一步,教师都要作认真总结,反思,思考,详细分析,成功之点,作为经验,继续发扬;失败之处,作为教训,改进调整,继续前进,并把这些总结的经验教训作为一个专题“课改小结”记录在在自己的教案上。这样,不但积累了经验,也使教师对今后的实验工作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