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观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教育对策探析
2022-06-08韩锦华
韩锦华
[摘 要] 高等职业院校个体全面发展对应个人素质提升、创业就业以及实操技能方面的提升。教育工作者应紧密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中心对受教育个体学生进行系统培养。受教育个体学生易受网络负面信息、自身文化基础薄弱、成长环境因素以及现实制度因素的影响,这对于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巨大挑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全方位教育,以及重视实习环节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个体的有效措施。
[关 键 词] 全面发展;影响因素;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9-0155-03
学生个体教育成长会经历小学时期、中学时期以及大学时期,这些对于学生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院校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以及为什么培养学生等一系列问题开展研究。黄炎培先生指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要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二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丰富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1]。然而,现实中的很多因素不利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培养,因此我们需要审视当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以便改进教育培养措施。
一、影响个体全面发展因素
(一)个体受到负面网络信息影响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活跃,其在网络中花费的时间较多,加之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普及速度较快,如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介广泛地应用,使学生的思想极易受到各类社会思潮特别是负面思潮的影响;学生自身容易模仿其他个体的思想行为,这些对于思想政治意识形态教育效果会起到负面作用。与此同时,网络游戏对学生个体的影响会造成他们的判断力下降,特别是负面新闻使他们不经思索便在网络媒介中评价传播。
网络世界同样容易引发学生对社会的不和谐态度,高职学生在网络中消耗大量时间会使其对同班级同学以及同宿舍同学较为陌生;这些现象表明传统的政治说教形式的教育效果在逐渐降低。此外,从生理学角度而言,受教育个体在网络中接收到的碎片信息较多,系统信息较少,这些容易使大脑中枢持续兴奋,肾上腺激素上升、神经递质分泌紊乱、免疫机能下降、各类疾病增多,长期下去会使他们的逻辑思维辨别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文化基础薄弱
部分学生因其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较低,自觉性较差,容易导致其被群体边缘化,三年中学时光在孤立环境中度过,心理受到挫折。当他们进入高等院校后,更不愿意主动融入集体,会寻找其他途径如沉迷网络来获取心理安慰。同时,教育工作者在制定集体规则之前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致使相当数量的学生个体不容易接受其规则进而产生逆反心理。与此同时,父母希望其能够学习掌握一门技术,但这却违背了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学生在自身不感兴趣的专业学习,使其在校学习兴趣较低。
学生个体在高等院校中由于没有受到如中学阶段的老师时刻督促,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且又受到高年级学生群体中消极思想如考试“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灌输,考试前进行“突击”。与此同时,现行的专业期末成绩大多数以任课教师主观地进行评分,致使一些成绩并不达标的学生“侥幸”及格,这样会降低学生个体对学习的要求,使其失去奋斗的动力,逐渐迷失前进的方向。
(三)成长环境影响
当前学生群体中部分是独生子女,一部分学生自小生活在城镇,生活条件较优越,“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偏重;部分学生个体由于父母婚姻变故,没有得到应有的家庭幸福,导致其性格孤僻;部分学生的父母因长期在远离家乡的城市工作而自小由祖辈抚养,被给予更多的溺爱,还有极少数学生个体因患有疾病如先天性肢体残疾、性格孤僻而容易脱离集体。少数学生由于家庭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学校位置较近,他们在学校无课程安排时更多地选择离开学校回到家中,进而进一步拉大自身与班集体之间的距离。
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刚开始的一段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期,此阶段与他们接触紧密的人群(如宿舍同学)的行为方式对其行为方式将产生巨大影響,比如遇到有进一步深造想法的舍友将会给周围同学带来更多正能量。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学生如果遇到家境殷实的学生可能会产生虚荣心,形成攀比心理。部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做兼职,由于获得部分收入可能会由此产生拜金主义思想,在班级群体中产生负面影响。
(四)现实制度制约
教育管理者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往往是一盘棋,对群体进行统一的管理,而忽略学生的个体发展因素,导致埋没个别思想活跃的学生。教务部门对于专业课程建设常常采取“精、小、细”的专业要求而建设相应的专业团队,但对于德育课程往往采用大班授课,教学效果较低;德育任课教师使用课件内容常年不改变,内容已不能反映时代的新要求,“灌输填鸭式”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学生虽然能够辩证地对待传统的道德文化观,但是存在不同的道德判断标准,不能很好地对待社会客观现象。
院校招生人数因适龄学生数量降低而受到一定影响,因而为招收更多学生而降低入学标准。近年来,院校招生规模扩大使师生配比增大,教师单人的教学任务压力增大,因其精力有限而很难做到时刻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并付诸教学实践,所以教师队伍的缺乏带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很大的阻碍[2]。有关部门对就业率的硬性要求致使部分院校将日常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就业率上,继而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要求降低,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经费不足使教育政策体制机制落实不到位,存在很多管理薄弱的环节。技能证书在就业竞争中是重要的基础,学生在其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取得相关证书,用人单位在较短时间的考察环节中不容易察觉应聘者的道德修养,对社会健康发展不利,并且院校对学生的道德品德要求重视力度不足。
二、培养全面发展个体的教育措施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强调了德育、体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国防教育的重要性[3]。个体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因而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学生个体的关键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始终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4]。”教育工作者要首先加强受教育个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全方位的育人体系,致力于在专业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的教育,是铸魂育人的教育,要引导学生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5]。
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为契机,校园文化或校园社团建立均需要与其相结合。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课堂和学生社团等途径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自信,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教育工作者可以尝试引入新的发展理念,通过综合创新以寻求动力引擎,协同推进以汇聚系统合力,绿色推动以塑造优美环境,开放拓展以实现内外联动,共建共享以落实价值旨归的‘五位一体’相融合的方式方法[6]。辅导员作为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查阅学生学籍档案的方式发现可能存在价值观有偏向的学生个体,以此给予及时纠正。专业任课教师在课堂讨论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错误价值观的学生个体也要予以及时引导。
(二)全方位日常教育
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任课教师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学情进行准确判断,以便及时进行教学形式的更新。辅导员、任课教师以及后勤均可以全过程参与到学生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中,且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向更高层次院校的同行专家学习。在校学生虽然大多数已成年,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制力和自觉性,但因其文化基础薄弱,教师仍需要与部分自觉性较低学生的家庭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这对于学生的培养教育更为有效。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让他们在宿舍进行信息收集,建立信息网络,遇到突发事件及时反馈于辅导员,使事件能够得到快速处理。教育工作者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可以融入党团建学生工作。后勤和公寓相关部门通过内务整理和网络化管理反馈,以此起到教育督导的作用。
培养学生个体的唯物辩证思维是应对各类负面社会思潮影响的有效途径,因此学生个体的批判性思维需要不断巩固加强,增加日常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任课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达到完善受教育个体自我逻辑训练的目的。个体在实习环节对实习规章操作进行评判可以增加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校园日常管理中的细节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班级的仪式活动是对学生优秀行为的一种肯定与认同:教师通过班级一个简单的颁奖仪式,可以在班集体中传播正能量;学生在教师节向老师说一句表达敬意的话语以此达到培育学生感恩之心的目的,同时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尊敬,对于增加学生课堂听课注意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但是要培养技术精湛的学生,还要培养热爱劳动的学生。学校层面可以邀请五一劳动模范先进人物到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榜样模范作用,传播正能量。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日常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部分学生个体在中学阶段由于内因和外因会出现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一名辅导员管理上百名学生,因其精力有限而使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不容易时刻受到监督管理。心理疾病往往因不容易察觉而出现一些较严重的后果,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身体健康教育同等重要,学校层面可以聘请具有专业背景,例如持有心理咨询职业资格证的教师进行课堂讲座与有关咨询服务。
(三)重视实习环节教育
个体全面发展包括个人素质、创业就业及实操技能方面的综合提升,因而培养学生个体良好职业规划的素养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层面可以结合本院校的专业特色,瞄准未来的实践应用,塑造自身的学校文化;使职业文化教育与培养专业技能的职业精神相结合。院校与企业应共同打造德育基地,强化企业文化的灌输,增加企业专业工程人员到课堂讲授专业知识的频次,使受教育者个体学生在入学之时便接受职业价值观的熏陶。教育工作者在学生一年级可以组织他们到本专业相关企业参观,直观地感受未来就业的工作环境,这可以增强他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学校在遴选实习企业时,要将管理规范且具有自身企业文化特色的企业作为首要考察对象。教务部门在每一学年的教学计划制定中均安排学生的企业实习相关内容。
三、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对网络信息是非的判断力尚且不足,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自身又是网络信息的传播者。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班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受到负能量影响较为突出。进入新时期,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传统的面对面教育形式,合理使用互联网媒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加日常仪式感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学校层面需要创新与合作企业的合作模式,在教学全过程向学生灌输企业文化,增加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学校各部门要通力合作以促进全面发展。辅导员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重点关注心理存在疾病的学生个体。
参考文献:
[1]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2]罗利琴.全人教育理念视域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9(4):58-61.
[3]王凤基.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6):72-76.
[4]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發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5]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N].求是,2020(17):4-16.
[6]刘晓丹.基于“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教育策略[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7):34-37.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