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导向的本科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模式研究

2022-06-08刘丽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9期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

刘丽

[摘           要]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全新的领域,虽然兴起至今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但是,积极心理学所涉及的一系列核心思想和理念却已经渗透到了多个行业中,特别是在教育、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十分理想的研究进展。自21世纪开始,积极心理学在引入我国心理学和教育学后也备受关注,学生更多的潜在优势和良好的品德在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下得到了充分发挥,因此,积极心理学也成了越来越多高等院校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理念支撑。鉴于此,着重分析积极心理学导向下的本科学生心理健康模式情况,了解积极心理学导向功能的同时,提出具体优化策略,旨在更好地促进积极心理学在本科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关    键   词]  积极心理学;本科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9-0131-03

积极和谐的发展是当前国际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而积极也是当前心理学发展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价值所在。之所以呈现出这一大致的走向,不论是研究或是成果,都会直接反映到具体实践应用方面,因此本质也务必要以积极为主题,这也体现了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潮流和未来的大趋势。而目前许多心理学领域中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受到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也越来越多[1]。这也说明积极心理学不断产生和发展,不仅是心理学自身客观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的趋势和要求。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积极心理学主张普通人如何在正常的条件下得到更为理想的发展,并且主张一些具有天赋的人如何挖掘自身更大的潜能,并发挥自身更大的价值。积极心理学一直认为心理学具有三项使命,包括治疗精神疾病,使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以及挖掘并培养更多有天赋的人。正是因为如此,积极心理学自兴起以来得到了广泛应用[2]。在二战之前便得到了相关心理学研究者同等的关注,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心理学更是成为当时有效进行治疗的科学研究的焦点,集中于治愈个人的心理疾病,并对性虐待等的影响进行研究。但积极心理学也同样认为,心理学的存在不仅仅可以有效地应对如损伤、缺陷等方面的修补,也仍然能够挖掘人们更大的潜能和力量。而心理学的方式不仅可以应用到疾病或健康科学中,其也会涉及工作、教育、成长等一系列具体科学[3]。具体来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主张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在主观层面上,更加研究人们的一种主观的体验,对于过去的幸福满足,对于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以及对于现在的快乐和幸福。第二,在个人层面上,注重研究人的人格特质,包括对于爱给予的能力、工作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等。第三,对于群体层面,更加侧重于研究整个群体的美德和责任,利他主义、礼貌、有责任感等一系列良好的品质。因此,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的过程中注重对个体缺陷的弥补,并且将其转移到挖掘更多人们潜在的优良品质,这也是它的核心。而对于预防方面,积极心理学也提出了积极的主张,认为一系列预防工作之所以得到巨大的进步,更是因为个体内部极强的塑造能力,而并非是修正缺陷。认为通过挖掘处于困境中人们自身的力量,则能够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主动地预防。但是,若仅仅关注自身的缺点和弱势时,是很难达到预防效果的。对于心理治疗的角度,目前积极心理学认为,技巧中所涉及的如关注、权威、形象、语言技巧等都会形成一种积极治疗的模式。但是对于相对深层次的内容,仍然要灌输,希望积聚更大的力量,这些也都是能够有效增强被治疗者自身力量,并非是簡单的修复缺陷[4]。

二、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导向功能

(一)心理学发展的需要

早在1879年心理学取得了学术界独立地位以后,当时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曾明确表示,当前的心理学有三个使命,分别为:培养并鉴别天才;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对于消极心理加以研究和处理,帮助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痊愈。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心理创伤也亟待治愈。在这一大环境下,心理学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也开始不知不觉地放弃了前两项任务,更加侧重于第三种,将积极心理的研究用来改善患者的精神疾病。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很多心理学几乎不知道正常人怎样在良好的条件下来获得自己应有的幸福。20世纪末期,一些西方国家的心理学家并不会直接将心理学的运用仅仅停留在问题诊断和创伤修复方面,开始关注一种正面的心理意识。针对这一情况,美国前心理协会主席也在仔细回顾了前几十年心理学发展领域以及所得到的成果以后,发现了积极的心理能够帮助人们更有效率且更容易实现自我的价值。并且他认为今后心理学的研究需要以一种积极、正向的方向加以引导[5]。

(二)本科学生心理教育的一种现实的需求

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文化冲击下,本科学生所接受的一系列外来文化较多,且积极和正面的相互交杂,也无形中冲击着这些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再加上本科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养成时期,更是需要树立正确的思维意识,保持一种积极正向的态度。而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以尊重生命这一教育为主题,还要注重尊重生命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整个过程[6]。由于一直以来积极心理学都是致力于去研究一些普通人的活力以及美德的学科,但是本科学生作为相对特殊的群体,也仍然需要在入学过程中接受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再加上许多本科学生都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受到这种独生子女家庭的影响,使得很多学生的自理能力不强,且备受宠爱。在融入高校的整个大团体中,很容易会因为个人性格的问题导致团体不和,或是个人的想法过于偏激,缺乏集体主义,自控能力较弱,且内心情感丰富,叛逆心较强这一情况下,都需要用积极心理学加以引导,这样在挖掘本科学生更大潜力和优秀品质的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些问题。

(三)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要求

一直以来,素质教育都是注重提升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等一系列内容。而早在2014年6月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也针对加速高等教育方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指示,认为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并且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让每个人都能够有出彩的机会。而素质教育也是高等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需要积极心理学作为导向和依据。

三、积极心理学导向下本科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模式的构建

第一,积极心理学导向下,本科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设计目标和理念都务必要清晰明确。由于受到我国以往传统文化及教育方面的影响,以往的心理学教育更加侧重于教导学生,并且以批评多于鼓励的这种模式为主,谦虚多于自信。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天性很难得到进一步激发。由于过于注重提醒错误多于发掘事实,导致很多学生也习惯将个人的注意力放在关注缺点和错误上,这种模式下,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更是容易让学生因为产生愧疚自责,以后出现再次犯错的情况。但是,在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下需要注重设计明确的目标。还要端正观念,转变原有错误的认知,并且要有一种全局观念,积极将学生的更多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美德方面,或者一些平时并不注意,但是能够称为优点变为现实的内容,让学生自身的不足和缺点变得更加渺小,甚至被忽略,这样能够让学生开启自身更大的能力。第二,积极心理学导向下,本科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内容务必要做到主题鲜明。由于许多高校的心理学课程并没有明确列入具体的科目要求和分数要求中,并且一般都是利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进行授课,课时有限也很难真正达到扭转学生消极心理的目的。因此,受到这一局限性的影响,则更需要注重内容的选择,虽然不能追求面面俱到,但是却仍然可以为学生呈现出更加具有深层次且值得深思的内容。在课程内容设置之前,最好做相应的调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本科院校当前大学生的实际心理情况,以及以往丰富的心理学教育专业理论,开发更加符合学校客观实际的积极心理学课程。第三,课程的实施全过程要得到有效的监控和评价。当缺乏监控时,一些心理课程会因为不够严谨且科学而影响了最终的课程效果。也正因为如此,导致很多高校学生对心理学方面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正是缺乏监督管理,使得心理学课程的设置浮于表面。针对这种情况,更需要让所有从事心理学的授课教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注重监督,了解学生的体验情况,并且牢牢关注教学目标,更加注重课程的质量和内容,而并非是形式。还要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完善评价机制。在每一节心理课结束以后,要关注学生对本节心理课的评价以及自身的感受,还要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交流氛围,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也能够为今后的积极心理学课程开展的完善和调整提供明确的思路依据,更有利于利用积极心理学来挖掘学生更多的美好品德。

四、积极心理学导向下本科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模式的实践

为使积极心理学应用到本科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并且发挥更为理想的价值,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实施。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积极心理学导向的教育理念,并且,以提升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这也有利于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的方向,更有利于带着目的和规划去开展积极心理学课程。教育理念也是教育方法的观念,更是教育主体在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理性的认知和主观的要求。这一模式会将健康教育中纠错的模式变为一种资源开发的模式,使每个人都会具备让自己快乐的资源。而区别于原有的心理学,这种积极心理学则会以更加完善且成熟的方法来研究人们的力量、美德等方面的内容。而运用到本科院校学生心理教育的过程中,也务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从积极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并培养学生,善于挖掘教育现象背后的一系列积极的意义,用积极的心态引导学生时,也能够有效预防学生出现各种问题。还要将注重提升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作为明确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对于如自我效能、乐观、希望这几方面,都是需要贯穿积极心理学授课的始终,更好地提升本科学生个人成长和绩效。使个体在获得更为理想竞争优势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身心品质。

二是可以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区别于原有板书式的传统心理学教学,这种更加侧重于体验和实践的积极心理学教学,能够唤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能够通过实践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到自己还有许多尚未开发,更有利于发挥出积极心理学的优势。再加上积极心理学十分注重强调个体积极的一种主观体验,因为每个人都会有成功、快乐的时刻。因此,采用这种体验式为主的教学方式,最终目的也是让学生重新找回以往那个感受到成功快乐的时刻,并且牢牢记住这一时刻,将这一时刻与自己其他的日常生活行为相挂钩。这样能够逐渐减少一些消极负面的影响,更能够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找回自信,激发其进取意识,去健全人格、完善自我。通过接受一系列积极的暗示,同时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而坚持一种良好的模式时,积极的态度也会随之增强。

三是要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带头作用,以积极向上的状态去感染学生。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下,强调每个个体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更是如此。心理健康教师作为整个课程的引导者,个人的谈吐以及性格和心态会影响学生对这一课程以及自身心理健康方面的看法,因此教师心理健康的培养更是至关重要。优秀的心理学教师以真诚教学、热情的态度,能够为学生呈现一种良好氛围以及高质量的课程,更能够以个人的魅力起到一种模范带头作用,号召更多的学生去看见自己美好的一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正是需要这样高质量的教师,才能够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大的帮助。考虑到心理教育也是发展性教育和幸福教育,因此更是需要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也说明务必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积极心理学教师队伍,确保每一位教师的个人素质都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而目前从事高等院校内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也务必要进一步增强个人的教学能力和思维观念,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以及积极心理学的重要

主张。

总而言之,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项专门研究人们积极正向心理的一种心理学分支,应用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有裨益。今后也需要挖掘出积极心理学更多潜在的价值,还要明确教学目标与理念,注重学生正向情绪的引导,让更多的学生看到自己良好的一面,并且以积极端正的心态去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阎婧祎,高杨,肖波.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J].航海教育研究,2013,30(2):4.

[2]卿再花,曹建平,吴彩虹.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1):2.

[3]齐梓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4]李小青,宋传颖.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高教学刊,2017(5):2.

[5]冯梅.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模式探讨[J].常州信息职业教育学院学报,2017(5):70-72.

[6]何飞.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21(11):3.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
“没有用”的心理学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学报》2021年度审稿专家名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跟踪导练(二)5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