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人生感悟
2022-06-08张恒涛
张恒涛
退休后,我从繁华喧闹的济南,回到了偏僻清净的家乡,过上了田园生活。我写了一首自嘲小诗《夕阳曲》:“风雨半世已成翁,学书练笔度余生;往事如烟随缘去,今朝信步田野中。”在清新田野里散步,不免想起风雨半世的往事,我出生在农村,高中毕业,回村任小学民师,恢复高考,考入泰安师专,一生与教育结缘,曾任初中教师、高中教师、班主任、主任、校长、教育局长,最后从山东省教育厅退休。单纯的教育经历,美好的校园生活,幸福的教育人生,让我久久不能釋怀。这些难以割舍的教育情结,难免产生一些教育人生的感悟。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生的幸福源自于青青校园里快乐成长、考上理想的学校。
宋朝帝王宋真宗赵恒写了一首《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首诗表达的意思,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考取功名后,才能得到财富、美女等等。此诗常常被人们拿来鼓励人们读书,功利名誉能成为读书的极大动力,但这个动力好比“兴奋剂”,对社会发展有利。我从小受到的教育,是批判这种封建主义的功利思想,回顾我的人生经历,仔细品味这首诗,教育学子勤学苦读,积极上进,考取功名,为国效力,又觉得有一定育人的道理。
我出生在农村,在“黑屋子”里“土台子”上,上得小学,小学三年级开始“文革”,学制缩短,小学改为五年制,初中、高中都是两年制,在校期间没有学到多少知识。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我们同“老三届”的学生一块参加高考,“书到用时方恨少”,面对高考,才知道自己知识是多么的匮乏。但我懂得“勤能补拙”的道理,基础差,只有用时间来补。当时,我在北马小学任民师,每天放学后,我便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农村条件差,没有电灯,用煤油灯;天冷,没有取暖的设备,用棉被围着腿,蹲在床上,学习至深夜凌晨,吐口痰全是黑的。第二天早上5:00就要起床,与学生一起上早操。拼命三个月,掉了10斤肉,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被泰安师专录取。当我拿着录取通知书,到村大队办公室,把农业户口迁出的时候,我掉下了眼泪,我这个农村孩子,经过自己的发奋努力,终于成为“非农业”,从此也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我曾在嘉祥一中工作6年,学校学风勤奋好学,连续30余年高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全校几千学生上晚自习课,校园里静悄悄的,你从楼道走,全楼层师生都能听见你的脚步声,教师辅导学生把声音压得最低,生怕打破这寂静的环境。学生全部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晚自习结束后,学校值勤领导要把学生从教室劝回宿舍,一些学生回到到宿舍,还是挑灯夜战。早上天刚蒙蒙亮校园路灯下,一片朗朗读书声。时间加汗水,换来了毕业生们优秀的成绩。嘉祥一中改变了多少学生的命运,改变了多少家庭的命运,嘉祥人民兴办教育、钟爱教育、支持教育、资助教育、倾情教育,这种淳朴的爱教民风正是由此而来的。
最近,我看中央电视台《朗读者》栏目,主持人采访国家功勋、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有这样一段对话:
主持人问:“你们招的什么样的学生?”
张校长回答说:“我们招的全是山里的女孩子,是当地高中考不上的,或外地高中考不上的。我们是所新学校,老师是新聘的,也不会教,边学边教。同学们5:30起床,夜里12点按时睡觉,中午吃饭10分钟,400多人吃饭排队,就是连吃饭洗碗10分钟,完了,中午又加了一节课40分钟,真是拼了命的学。结果全部考上了!”
张桂梅校长是国家功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她颁奖,成为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楷模。她的做法得到党和国家、人民群众的认可。
“天道酬勤”,上苍会公平的回报辛勤劳作的人,值得每一个学生铭记遵循!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