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教师如何实现提质增效
2022-06-08魏玉霞
魏玉霞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双减”政策指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发布,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真正将“双减”进行到底,还学生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教育回归本色。
作为一线教师,笔者深刻意识到,“双减”政策的发布与实施不仅是对教育行业的一场重大转型和深刻革命,也是对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一次严峻挑战。那么,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如何才能实现提质增效呢?
一、转变课堂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理念决定思维,理念支配行动,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根据多年教学实践与思考,笔者运用“教学评”一致的理念进行问题设计,以主问题引领、以大任务驱动,构建有思维大空间的课堂,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过程,形成“模式化教学”,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中做到提质增效。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在备课过程中围绕课程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并针对每一环节,预想该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如针对“圆的特征是什么?”这一问题,需不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圆的画法”这一问题如何教学生画圆,使用圆规时手应该捏在哪里,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直径还是半径,画圆的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忽视哪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如何向学生解释“是什么”“怎样做”与“为什么”的关系,如何带领学生由现象到本质,实现对圆的认识。一环扣一环,每一步都要指向教学目标,致力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笔者常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宗旨,依据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及其善于想象和创造的特征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直接参与、亲身体验和感悟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进而上升到语言描述和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过程即是形成习惯的过程。良好的学习习慣可以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学习的空间,也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好各门功课,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学习,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习惯一经形成就将成为学习活动的一种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
三、优化作业设计,做好培优辅差
作业减负对教师精心选择、设计作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权衡作业的量是否合适,给不同基础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作业量、分层落实不同的要求,批改作业时则要做到精细化、因材施教,做好培优辅差。同时,教师应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切实提高作业的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性、训练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从作业中解放出来,实现作业减负增效,有更多的时间去亲近自然,感受亲情,品味生活。
四、增强服务意识,推进素质教育
“双减”政策中提出要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正是“双减”工作的有效催化剂。在此背景下,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进行个性化课业辅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同时,坚持“兴趣特长和技能培养相结合、课外活动和答疑解难相结合”的原则,开设音乐、美术、体育等形式多样的课程,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做的就是遵循教育规律、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提高效率,为高质量的教育贡献每个人的智慧。
(作者单位:平原县任继愈小学)41CA8C5A-C72D-4569-AFAA-F03C7F431F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