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添枝加叶”法缩短语文教材与生活的距离
2022-06-08林红
【摘要】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存在距离的问题,提出在拓展阅读、了解文章背景、拓展训练、培养欣赏能力、培养想象能力等方面“添枝加叶”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材 实际生活 添枝加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3-0047-03
在小學语文教学中,教师时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课文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很久远的年代,却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正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课文所描述的环境离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太遥远,却要求学生做到充分感受它的时代特点;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理性还处在“睡眠期”,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却重理性轻感性。语文学科是情感色彩浓郁的人文学科,情感的培养仅依靠教师说教式的讲解和枯燥的文字描述,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适时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对课文“添枝加叶”,有利于促进学生“我心入书,书入我心”,缩短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差距,使学生顺利进入文本的学习。
一、在拓展阅读上“添枝加叶”
一个人的学识、品德、胸怀与其视野的宽窄密不可分,因此开阔视野是充实自己的重要途径。视野的本质是人们所能够认知的事物的多样性。开阔视野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自己所认知的事物的多样性。多听、多看、多经历,才能使人们对世间万物有更深刻、更充分的理解与诠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开阔视野,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让学生把没见识过的都能看上一看,有利于促进学生积累知识、增长见识。
例如,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要想真正理解这句话,学生需要充分地体会地球的可爱以及地球的渺小。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仅仅凭课文上描述的几句话是很难让学生深刻感受的。于是,笔者利用课件播放了《蓝色的美》及《地球上的生物百态》短视频,让学生从中看到:晨雾在林间缓缓流动;穿着鲜艳衣裳的小鸟,灵巧地站在一簇盛开的蔷薇花丛中,回首张望;穿着黑色铠甲的屎壳郎正前脚撑地,后脚推着巨大的粪球兴冲冲地往家里滚;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一群群海豚在乘风破浪;树木在四季中舒枝展叶、花开花落……学生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地球真是太可爱了!作为地球上的生灵——人类,我们拥有地球上那么多资源,我们是多么富有!我们是多么幸福!我们是多么幸运!”当看到卫星从外太空拍摄到的地球如同一个晶莹剔透、薄薄的玻璃球悬浮在茫茫的宇宙中时,学生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地球真是太美了,美得仿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我们人类居然就住在这美丽的星球上,我们真是太幸运了!但处在茫茫宇宙中的地球是那么渺小、那么脆弱、那么容易破碎,仿佛一阵风就可以把它刮走、一粒石子就可以把它击碎!”从学生发自肺腑的感慨中不难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一看他们平时极少留意和无法看到的地球美景,看一看宇航员从太空中拍回的地球珍贵相片,学生方能真真切切地理解“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的意思。
当然,教师除了可以利用如上方式让学生开阔视野,还可以鼓励学生多看书,通过阅读开阔视野。
二、在了解文章背景上“添枝加叶”
让学生阅读一些历史背景比较久远的文章,学生很难悟透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文学价值,很难体会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因此,对于这一类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的背景资料,拉近与文本和作者的距离,以利于学生顺利进入阅读情境,更好地突破学习重难点。
例如,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有一个教学训练点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段话:“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要想让学生读出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就要让学生明白五壮士为什么那么痛恨日寇。而课文并没有描写日寇所犯下的罪行,加上学生又远离时代背景,很难体会到五壮士的仇和恨。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笔者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收集、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的相关资料。当教学到这个环节时,笔者没有直接让学生用仇恨的语气朗读这个片段,而是先让学生结合收集到的资料说一说五壮士痛恨敌人的原因。当看到一个个中国人被日本人残害的画面,看到314万中国人惨遭杀害的血淋淋的数字,学生愤怒了,个个群情激昂。这时,教师让他们带着情感朗读这部分内容,学生的情感奔涌而出,愤怒的吼声在教室中久久回荡。此时此刻,学生不仅切身体会到了五壮士的仇恨,自己的心灵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又如,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求学生理解,就拿“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来说,如果学生不了解时代背景,单凭课文内容很难理解这些话的含义。于是,在上课前,笔者让学生在课外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在学生对鲁迅所处的时代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再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说出这句话的含义。这时,学生就把所了解到的背景资料像推电影镜头一样,慢慢推到旧中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列强入侵,民族资产阶级濒临破产,知识分子穷困潦倒,百姓卖儿卖女、沦落他乡。经过深入了解,学生才能自然而然地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这些句子,从而明白“四周黑洞洞的”是比喻当时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光明,人民失去了生存的希望。“碰壁”是指革命者在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了解课文背景知识,能使学生更顺畅地了解课文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隐秘情感,最终突破学习难点。
三、在拓展训练上“添枝加叶”0D14952A-1EE7-44D3-989D-AC89BA33CC50
学校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恰到好处的拓展、迁移是对现有教材的有益补充,可以对学生能力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认识世界的平台、一个自由思考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学有所思,学以致用。
以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一课为例,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话是文章的精彩之处,也是杨氏之子聪明、机智的具体体现。在学生领会杨氏之子这种巧妙的回答的同时,教师应趁热打铁,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在体会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精彩对话之后,笔者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深刻体会这种应对语言的智慧所在,使学生内化语言并尝试迁移运用。
问题一:杨氏之子这种巧妙的回答,你们都学会了吗?老师考考你们,现在,你们就是杨氏之子,李夫子来你家做客了。李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此时,作为杨氏之子的你会怎么回答?
问题二:黄先生来了,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杨氏之子又会怎么回答?
问题三:还会有什么先生来呢?杨氏之子又会怎么回答?
这几个问题一抛出,学生顿时活跃起来,踊跃争当杨氏之子巧妙应答。问题一、二是训练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问题三既能训练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又能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样不但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应变能力。
又如,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一课,其中一个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什么是知音。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几道拓展练习: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不一定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假如你是子期,你又怎样赞叹呢?你能模仿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吗?
问题一出,学生议论纷纷,热烈地探讨问题的答案。很快,一个个精彩答案就呈现出来了——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伯牙鼓琴,志在炊烟。钟子期曰:“善哉,袅袅兮若炊烟。”
……
在学生进行充分的拓展训练后,教师总结: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叫——知音。经过这样的拓展训练,学生对“知音”的理解就不再是云里雾里了。
四、在培养欣赏能力上“添枝加叶”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是语文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艺术是相通的,在一定程度上语言艺术可以用音乐艺术来表现,只是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充分把握语言文字与音乐的联系点,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适时加入音乐,充分利用音乐之美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语言文字之美,进而引发情感共鸣。
以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一文为例,课文中贝多芬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美妙的音乐使兄妹俩进入如梦如幻的境界,从而体会到贝多芬高超的琴艺。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如果仅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各种形式的朗读,是无法引起学生共鸣的,也就不能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所表达的意境,更体会不到贝多芬高超的琴艺。于是,笔者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播放了《月光曲》。当音乐由轻柔舒缓到出现波折再到高昂激越,学生从音乐欣赏中感受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真正体会到了《月光曲》所表达的意境,最终体会到贝多芬高超的琴艺。
五、在培养想象能力上“添枝加叶”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教育的重任。小学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确培养想象力的重要性,其次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恰当运用课外资源,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教学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看图写话《放风筝》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写活天空中五彩缤纷、热闹的场景,课前,笔者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特点——
师: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
生1:我喜欢金鱼,因为它全身灿灿的,尾巴长长的,就像美丽的飘带。
生2:我喜欢老鹰,因为它翅膀张得大大的,飞得很高很高。
生3:我喜欢燕子,因为它小巧可爱,还有一个像剪刀的尾巴,它还能捉害虫。
……
師:假如这些动物飞在天空中会发生什么事?
生4: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身上穿着一件黑白相间的礼服,戴着墨镜,坐在竹林里吃竹叶呢!
生5:一群骏马正撒开四蹄,奔跑在辽阔的草原上。
生6:小燕子穿着白衬衣披着黑外套,摆动着俊俏轻快的翅膀和剪刀似的尾巴,正轻快地掠过水面捉虫吃呢!
……
师:当我们把画着各种动物的风筝特点写出来时,就能把天空五彩缤纷的特点写出来了;如果再加上想象,把事物之间发生的事写出来,那么天空场景就变得热闹、生动、有趣啦!
经过教师引导,有的学生写道:“天空热闹极啦,老鹰张开巨大的双翅、睁着锐利的双眼在天空盘旋,寻找猎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嗖的一下掠过湖面,嘴里已经捉住了几只小虫子;美丽的蝴蝶穿着花衣裳,扑闪着艳美的双翼在空中翩翩起舞。”有的学生写道:“辽阔无垠的天空简直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动物园,蜈蚣扭动着无数的小脚在云朵间爬来爬去;一群金鱼甩动着长长的尾巴,在快乐地捉迷藏;灰太狼正歪着脑袋,斜眼盯着不远处的喜羊羊,想着怎样才能吃掉它。”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把布满了风筝的天空写活了。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给课文“添枝加叶”,为的是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这样不但能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而且能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扩大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学延.曲径通幽,谱写文本新华章:随文小练笔对文章“补白”的作用[J].教育科研论坛,2008(5):92.
[2]曾清云.浅谈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5):52-53.
作者简介:林红(1968— ),广西武鸣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及融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责编 黎雪娟)0D14952A-1EE7-44D3-989D-AC89BA33CC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