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提升策略

2022-06-08陆爱周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

【摘要】本文基于“双减”政策要求,提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着力点,建议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优化分层作业设计。

【关键词】“双减”政策 小学数学 减负提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3-0024-0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水平,积极落实“双减”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政策。结合“双减”背景,笔者认为,就小学数学而言,最重要的是通过构建高效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减负提效”。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着力点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小学生年龄小,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容易走神。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融入数学课堂,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虽然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基础,但是还没有形成逻辑思维的习惯。教师要注意将数学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抽象意识,发展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小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高效课堂是学生“知、情、意、行”相结合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真正做到动情、动脑、动手。一节高效的数学课,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教师的教学要做到语言精练、及时发问、准确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透过表面现象进行深度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思维品质。

(三)作业设计是关键

作业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需要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双减”背景下,教师要解决作业功能单一、类型重复、缺乏差异性等问题,设计的作业或练习应切合学生学习需求,難度适中,具有层次感和差异性,突出作业的趣味性,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效地内化知识。“题海战术”往往使学生感到身心疲惫,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学会“放弃”和“简化”,努力减少题目的数量、提高作业的质量,实现作业设计的优化。

二、“双减”背景下的“教”与“学”策略

(一)激发课堂活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是双向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单凭备好课远远不够。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思考方式和感知事物的方法。“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学情,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激发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已有认知和经验,设计有趣的数学题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教学为例,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题目:冯特、E.黑林都是非常有名的心理学家,他们曾经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数学问题,请你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见图1),你认为这两幅图中存在互相平行或垂直的现象吗?如果存在,请说明理由(如何测量),最后谈一谈你的感受。

这道题围绕“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展开,考查学生对平行、垂直两个概念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说明测量的过程,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学生认为:“依靠眼睛观察不一定能够得到准确的结果,做任何事情都要动手试一试,有了疑问要学会去验证。”课前设计有趣的数学习题,能够快速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二)实施探究式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证明,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加深学生的认知,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数学课堂开展探究式教学,能够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将探究式教学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充分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意识到数学学习并不枯燥,使其自觉进入探究学习状态。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为例,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猪八戒分桃子”的故事(如图2)。故事讲到一半,教师可提问学生:“孙悟空为什么这么生气?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小组成员分享你的看法。”学习了“商的变化规律”后,教师创设猴子分桃的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必须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实践操作,获得更多的体验,从多方面理解数学概念。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为例,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与图形相关的实物,如长方体纸盒、正方体积木、圆柱体蜡烛等;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属于这一类图形结构”并在草稿纸上画一画,或者请学生尝试画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各个面并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小数的加减乘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里开展“购物活动”,在货架上摆放各种物品,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顾客等角色,引导学生在购买物品、计算物品价格的过程中,快速掌握小数计算的法则,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三)落实方法指导,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阶段,教师教学数学除了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给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一般而言,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方法包括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数学能力,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解题方法和途径。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导,使学生真正理解“学”的含义,切实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D55A15B6-32D2-40C8-B843-7F67E9FF5FB0

1.教给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

课本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依据,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读写结合。阅读数学课本要勤于动笔写一写,以达到理解和内化的目的。在学习概念、法则、定理等内容时,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熟读课本上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读写结合,能够用自己的话语复述课本内容。第二,研读课本。数学课本里的定义、法则,都有限定性的词语或条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这些词语或条件进行分析和论证,让学生读懂、读透,多问几个“为什么”,直至完全掌握数学概念、法则。第三,知识归纳。教师在完成一个单元内容教学之后,要指导学生根据课本单元知识内容,梳理各个章节的内在联系,将各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2.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

记忆是思维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之一。数学记忆的方法有很多。一是规律记忆法,即寻找事物内在的规律,通过认知规律达到记忆的目的。数学知识是有规律的,学生掌握了规律,就能有效记忆数学知识。如长度各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各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各单位间的进率是1 000,只要找到规律,就能轻松记忆单位转化的相关知识。二是理解记忆法,即通过思考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数学知识点庞杂,题目千变万化,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如什么是直角三角形?教师先请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图形,然后思考“有一个角是90°的三角形”是什么意思?如果有一个角不是90°会怎么样?通过思考,学生认识到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角必须是90°,否则就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就记住了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四)优化作业设计

部分教师认为,数学作业的作用就是巩固知识,强化技能,因此,设计的数学作业往往单一、重复,学生容易陷入“题海战术”,这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双减”背景下,教师要优化数学作业设计,既要让作业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設计分层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作业不是数量越多越好,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避免出现“练习册××页至××页、书本第×题至第×题”这样的作业,而是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设计分层作业,控制作业的总量和完成时间。

教师可以将作业分为容易题、中等题、难题三个层次,让学生有选择地完成作业。如,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之后,教师设计了3道题的分层作业(如图3)。这3道习题都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但是存在难度差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能够完成第(1)题即可,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做题起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完成全部3道题,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分层作业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能够体现差异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2.设计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

小学生年龄小,容易对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产生持续的热情和动力。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及现有知识水平,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数学作业,引导学生在动笔、动手、动脑中主动完成作业,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1)数学小报。数学小报就是数学手抄报,内容可以是数学知识、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题、数学家名言等。它可以培养学生的书写、绘画、设计、创作等能力,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制作数学小报时,学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也可以独自完成,还可以和好友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确定栏目,寻找素材,整理知识,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呈现内容。制作数学小报是一种综合性数学学习活动,可以避免作业设计的单调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体会到完成数学作业的快乐。

(2)数学日记。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讲述自己在数学学习和应用数学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数学日记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数学想象日记、数学应用日记、数学思考日记等。小学生写数学日记可以归纳数学知识,总结收获,提出困惑。数学源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将其记录在日记本上,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主动思考的习惯。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予学生学习策略支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同时减少作业数量,摒弃“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玉明.空间与图形(五年级数学)“减负高效”教学尝试[J].才智,2020(1):212.

[2]刘振艳.还原生本,减负提趣:谈小学数学校本练习设计的多样性[J].河北农机,2020(3):56.

[3]刘凯.乘上“减负高效”之舟徜徉“趣味生成”课堂: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做到减负高质[J].河北农机,2020(4):106.

[4]宋锦霞.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优化策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4):108-109.

[5]朱丽娟.“互联网+”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20(8):93-96.

作者简介:陆爱周(1969— ),一级教师,广西马山人,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责编 欧孔群)D55A15B6-32D2-40C8-B843-7F67E9FF5FB0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小学数学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