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与应急预案

2022-06-07朱朋朋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危化品交通事故突发事件

田 龙,朱朋朋

(长安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1 引 言

交通运输部报告显示,截至到2019年末,全国公路隧道19 067处,共计1.89×107m,其中特长隧道1 175处、共计5.21×106m;长隧道4 784处、共计8.26×106m[1]。随着隧道的增加,隧道突发事件也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如2014年岩后隧道铰接车追尾爆炸事故、2017年秦岭隧道特大交通事故、2019年析城山隧道事故等,都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如何进行隧道事故预防、加强应急管理、做好应急救援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陕西省高速公路秦岭终南山隧道为研究对象,分析隧道管理问题,并提出应急管理方法和应急预案。

瑞士对800多起安全事故分析发现90%以上的事故是由人为原因引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隧道风险措施[2]。张瑞生,马壮林等人针对京珠高速公路韶关段隧道群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提出交通事故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事故形态和事故车辆组成特征,分析了交通事故多发地段成因并给出减少隧道事故的对策[3]。王辉从多角度对262起交通事故进行分析归纳,发现进出口段是事故多发地,且隧道长度与交通事故有关[4]。陈潇唱对隧道施工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消防设计要点和方法[5]。钱超根据郑州—石人山高速公路隧道特点,运用4M理论具体分析隧道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和危化品泄露事故的致灾机理,研究提出隧道发生事故时的交通控制应急预案并建立了隧道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并制定了相应流程[6]。

2 高速公路隧道事故成因

2.1 高速公路隧道及其特点

高速公路隧道主体一般由洞身、衬砌和洞口组成,隧道的附属构建物有防水和排水、通风、照明、交通信号及应急等设施;隧道在改善公路技术状态、缩短运行距离、提高运输能力、减少事故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7]。由于高速公路隧道内部环境视野狭窄、光线较暗,进出隧道易产生黑洞效应、眩光效应,CO等废气不易排出,易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8]。

高速公路隧道本身具有特殊性,隧道运营管理设施的设计、设置、系统配备与开阔路段相比,设计因素更多,情况更复杂。高速公路隧道运营管理设计应充分考虑隧道的土建规模、方案设计、预测交通量等情况,以及预防火灾、危化品泄露、通风、照明和环境保护的材料选择,应以实用、经济、可靠、易操作、易维护为主要依据,对隧道进行设计和运营,以适应隧道的发展。

2.2 高速公路事故及成因

高速公路隧道事故主要包括交通事故、火灾、危化品泄露等造成大量人员财产损失及产生阻塞影响高速公路通行等情况。在对众多隧道交通事故研究发现,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因素、车辆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即事故系统4M理论[9]。其表达式如公式(1)

A=f(人、车、环境、管理)=f(m、m、m、m)

(1)

由4M理论法可以从人、车、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对交通事故进行全面分析。

(1)交通事故

①人的原因:隧道属于封闭空间,驾驶人员在隧道时会产生心理压抑,驾驶员心率变化不宜超过40%,否则压力过大,造成超速行驶、反应变慢等情况,易引发交通事故。

②车辆原因:大中型货车的事故发生率是轿车和客车的7.55倍,部分货车超载,车辆操控性降低,导致车辆侧翻、追尾甚至失控撞击隧道壁。

③环境原因:雨雪天气,造成隧道地面摩擦系数急剧下降,造成车辆侧翻或者追尾。《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 026—1990)规定标准纵坡大于0.3%并不超过3%[10]。隧道设计纵坡过大,未燃烧的尾气给隧道造成视觉障碍,易发生追尾事故。在驶入隧道时因不适应光线变化易产生“黑洞(长隧道)”、“黑框(短隧道)”,出隧道时会产生“亮洞(白天)”和“黑洞(晚上)”现象都会对驾驶员视野造成影响。

④管理因素:隧道运营管理复杂,涉及消防、医院、交警和行政多部门。配合密切可缩短救援时间减少损失;反之,则会造成加重损失。

(2)火灾事故

①驾驶员原因。驾驶员过隧道可能出现心理和身体不适,引发驾驶疲劳、反应迟钝,且隧道暗环境导致视觉疲劳等情况,易引发火灾事故。

②车辆故障原因。车辆由于刹车失灵,轮胎磨损严重等原因造成交通事故后引起火灾。

③环境原因。隧道空间狭窄、通风不畅,空气中漂浮大量粉尘,未完全燃烧的汽油等易燃物,通过车辆之间的摩擦造成隧道空气燃烧从而引发火灾。

④管理原因。隧道通风设备不完善,大量粉尘和汽车废气落在地面,降低了地面工况摩擦系数,管理单位清洗不及时,易造成交通事故引发火灾。

(3)危化品泄露事故

①人的原因。部分驾驶员未经过公司专业培养,不熟悉危化品和相关运输程序。危化品运输公司为了盈利,出现超载、装载不当;易引起危化品泄露。

②车辆原因。运输危化品的车辆与其他车辆相撞,挤压导致危化品容器破裂,引发危化品泄漏事故。

③环境原因。天气原因易造成隧道摩擦因数降低,导致追尾使危化品泄露。

④管理原因。管理人员未对运输危化品资格进行审查,道路管理部门对危化品运输车辆在隧道通行检查不严格,增加危化品泄露风险。

3 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具体案例

秦岭终南山隧道连接西安与商洛市,隧道呈直线型,采用双洞设计,单洞全长18 020 m,宽10.5 m,限高5 m,采用双线四车道设计,是包茂高速的组成部分。隧道进口高程896.9 m,出口高程1 025.4 m隧道限速80 km/h。隧道内配置配电、通风、照明、消防、通信、监控、交通和防灾救援等八大系统,为隧道提供安全保障。自建成起,车流量逐年增多,累计通车约3×107m辆,尚未发生重特大火灾和交通事故。年交通量如图1所示。

图1 秦岭终南山隧道年交通流量分布

3.1 秦岭终南山隧道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秦岭终南山隧道共设置12个应急组织机构,其中监控中心、路政大队、安检大队、应急救援队伍、守卫大队等5个部门组成应急救援第一队列,监控中心用以监控隧道运营管理、指挥救援;安检大队在隧道入口处对车辆进行检查;路政大队和应急救援队伍对隧道突发事件进行应急救援工作;守卫大队守卫隧道安全,防止行人进入隧道造成隧道设施损坏。隧道救援办公室、养护科、机电科、人力资源科、计划财务科、纪检监察室、党群工作部等部门作为应急救援后勤保障的第二队列并做隧道日常维护工作。各组织各司其职,使秦岭终南山隧道正常运营并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3.2 秦岭终南山隧道应急救援流程

隧道应急救援流程共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突发事件监测与报警。突发事件发生时,隧道监测中心接到突发事件紧急电话,或自动检测系统发出警报,监控中心紧急出警同时路政巡逻车检查情况并上报。第二阶段为确认突发事件并进行预警评估。由监控中心将突发事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确认事件发生情况,进而做出评估,发出预警信息。第三阶段为突发事件通报并进行疏散。隧道突发事件发生后,机电系统自动启动紧急照明、防灾通风设施,由监控中心播报系统指挥人员和车辆疏散,道路巡逻交警和路政部门人员赶往现场进行交通管制,上级主管部门通知应急救援组织进行救援。第四阶段为各应急救援组织抢险救援。应急救援大队和路政大队赶往现场进行救援;安检大队和守卫大队进行交通管制,设置警戒线,疏散人员车辆,汇总和反馈现场信息;养护科和机电科在隧道洞口待命,管制隧道外交通,并做好机电设备支援。第五阶段为突发事件善后处理阶段。由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对突发事件进行控制,撤离警戒线,进行事故伤亡和财产损失统计,由养护科清理路面,机电科检测、维修和更换隧道机电设备,恢复隧道交通。

3.3 秦岭终南山隧道的应急技术管理

秦岭终南山隧道采用先进的设备进行应急管理,隧道内共设置288台固定枪式高清摄像头,隧道洞口、变电站和紧急停车带共安装55台云台球形摄像机,达到隧道监控无盲区。安装153套视频事件检测器,对隧道异常事件能自动报警。安装能对CO和隧道内能见度检测设备和控制通风系统的风速检测设备。隧道定期举行演练,已举行200多场演练,丰富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经验。对进入隧道货车进行安全检查,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印发安全宣传单,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在隧道设置消防站和内部救援机构,争取快速赶往事故现场进行救援。对隧道道路及时养护路面,降低事故风险。

秦岭终南山隧道运用先进设施,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形成12个应急机构协调配合,制定详细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方法,积极组织救援演习,及时对道路设备进行维护检修,成立隧道驻扎队伍管理隧道,宣传隧道安全知识,为隧道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4 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应预案

4.1 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目前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还是由应急监控中心接到报警,上报主管部门,再由主管部门派遣各职能部门协调处理决策,会出现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的状况,可能错过最佳救援时间。因此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是决定救援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结合秦岭终南山隧道对应急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建立应急响应评估体系。应急救援中信息传递不准确重要原因是应急响应级别掌握不准确,不能正确评估隧道突发事件等级,从而导致现场救援不相符合的情况。因此应建立应急响应评估体系,在监控中心报告时,主管部门能对突发事件进行准确的评估,并及时协调好各部门做好充分准备。

建立应急管理联动机制。确保隧道运营安全,仅仅依靠隧道管理养护部门是不够的,应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加强与当地政府、公安和医院的联系,确保对隧道突发事件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共同配合,杜绝各部门各自为政现象。协调好监控中心、路政大队、安检大队、应急救援队伍、守卫大队等职能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增加部门信息交流,发生突发事件后平台各部门的信息及时更新,共同商对策,紧密配合,减少损失。

建立应急管理问责制度。目前没有制定专门的高速公路隧道问责制度,造成权责不清,影响救援进程。根据《公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危化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应急管理问责制度。责任划分为当地政府、交通、国土资源、公安和电力等部门,做到权责一致,从隧道建成验收到运营过程中出现相关问题依法检查相关部门的责任。对隧道各职能部门进行权责分明,对违规现象依规进行处理。奖励优秀部门和个人,共同努力保障隧道安全运行。

4.2 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应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切实加强对高速公路隧道的应急管理,协调各职责部门,建立并不断完善应急机制,完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和救援供应保障体系,培养现代化高素质救援队伍。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隧道安全隐患,减少突发事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立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建立健全隧道应急机制和体制。高速公路隧道应急救援机制和体制尚未建立完善,通过结合各高速公路相关法律法规和运行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起隧道应急的法律机制,实行权责分析,职责分明,便于救援工作的有序展开和有效进行。

建立健全隧道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指挥体系是应急救援的核心,应结合公路预警响应级别和事故等级判定,建立一套针对应急管理高效指挥系统,以便协调各职责部门展开有效救援,结合隧道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和实战经验,制定一整套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使上级主管部门对职责部门可以进行高效协作和指导,并与当地政府部门、公安机关、电力部门、隧道维护承担公司等协作,建立完备的权责一致,集安全检查、设备检修护和道路维护一体的综合指挥系统。

建立隧道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立消防蓄水池、消防栓等设施,应对火灾事故。维护人员进行定期维护路面,对地面进行抛丸处理,增加道路表面摩擦系数。在隧道入口设置导向标牌、导向板提醒前方隧道情况。建立通风设备,防止危化品泄露造成危害,对险情及时处理,防止二次危害。建立电力系统应急保障,增加电力维护作业来提高隧道供电设备安全性;根据隧道内外亮度差别,设置亮度适应段,减少亮光的视觉冲击。建立电话报警机制,由于隧道的封闭状态,与外界通讯较差,应采用电话报警机制对突发事件报警。建立视频监控体系,用来监控道路画面,对危险驾驶行为发出预警,对检测到突发事件进行自动报警。

培养现代化高素质隧道救援队伍。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救援设施,培养一批能熟练运用各种救援设施,协调各部门配合,发挥现场救援能力的队伍。通过定期培训和考核并对演练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培养一批高素质救援队伍。

5 结 语

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对高速公路隧道成因,如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危险品泄漏事故等,结合4M法,从人为因素、车辆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进行分析,结合陕西省秦岭终南山隧道应急处理办法,应急指挥和事后处理等经验,提出了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应急预案,并对建立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提出建议。

猜你喜欢

危化品交通事故突发事件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基于BPNN-AdaBoost的隧道交通事故数预测研究
海上危化品运输船舶紧急过驳应急处置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预防交通事故
“互联网+”赋能危化品仓储物流安全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中国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及对策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