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育赛事发展看我国体育产业现状与趋势
2022-06-07陈豹
陈豹
(汶上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 济宁 272500)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经济发展,体育事业作为上层建筑需要进一步发展,才能满足群众的日益要求,也是我国成为世界强国必须发展的产业,我国开始大力鼓励和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通过多年的努力,2008年中国终于取得了奥运会的举办权,对推动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体育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党第十九大也明确指出,今后我国要建设成为体育强国,明确了体育产业发展目标并提供了支持,推动全面健康运动的发展。
1、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动力
1.1、政策因素
体育产业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国家政策性的引导,2020年9月,国家体育局针对体育产业“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成立了专门小组,并进行了开会研讨,随后在官方网站上开设专栏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中国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大方向已定,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增长点。2021年在疫情防控任务仍然艰巨的情况下,国家组织、筹备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赛事,引导体育产业发展。
1.2、社会因素
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提升,逐步关注身心健康及精神方面的富足,体育赛事富有观赏性、竞技性以及公平性,深受群众的喜爱,关注度日益提升。对体育赛事关注度的提升,其相关产业也会被随之带动,例如,旅游、住宿、餐饮、交通等行业。在大型体育赛事开始时,很多家庭都会到现场感受经济体育带来的视觉享受,也可以以此来教育子女,提升他们的眼界。
1.3、经济因素
随着我国体育行业的发展,逐步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加上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很多投资商以及海外资本都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遇,纷纷参与到体育产业的发展中来,通过建厂、建俱乐部、建培训学校等方式,加入到中国体育产业中来。随着全运会、冬运会以及马拉松比赛等较大型赛事的举办,很多城市都希望可以通过赛事的举办来扩大影响力,推动本省市其他产业的联动性发展,都开始加快基础建设和城市面貌的改善,希望争取到举办赛事的机会。
1.4、技术因素
科技不断进步,网络平台发展,我国体育媒体行业以及自媒体都快速发展,体育赛事不仅可以通过电视台进行直播,在网络电视以及自媒体平台上都可以感受到竞技体育带来的乐趣。
2、我国体育赛事发展现状
随着各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迅速进入黄金发展期,推动了体育竞赛表演总规模的不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数据,2015年至2019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达到2.95亿元,同比增长10.9%。2019年,体育竞赛表演总规模达308.5亿元。
图1 2015-2019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及增长情况
图2 2015-2019年中国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总规模统计情况
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主要是指在举办各类体育竞赛过程中进行的以经营为目的而进行的表演。随着群众收入的增加,以及国家假期的增多,群众有了时间和能力消费闲暇时光,体育竞赛表演不仅形式多样,观赏性也极佳,深受群众的喜爱。2015-2019年中国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总规模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体育赛事和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的发展,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图3 中国体育赛事构成情况
体育市场除了提供体育产品,还包括体育产业相关的服务,体育产业的发展与体育赛事息息相关。只有举办丰富多样的体育赛事,才能培育其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才能实现体育产业的繁荣发展。在我国体育赛事主要包括国际赛事、国家级赛事、国内区域性赛事、业余赛事以及其他赛事。我国占比最大的要属国际赛事,其关注度也最高,其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作用也最为巨大。
3、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整体规模小,市场发育不成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体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规模,但是发展结构存在失衡,体育用品业占比较高,而体育赛事表演以及健身休闲产业发展规模不足,竞争优势不明显。由于体育消费增长缓慢,导致体育相关领域的企业筹资渠道单一,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家庭体育消费在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中占比很小,在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消费之外的主要消费支出中,儿童教育仍然是最重要的支出。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19年12月发布的《2019年中国人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商业体育娱乐场所门票,目前75%的城乡居民能够承受30元以下(含30元)的价格,25%超过30元。相对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度提升,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还处于培育市场群体的阶段。发达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理念和行为相对更加成熟。以北京、上海和深圳为例,2019年深圳人均体育消费近2500元,体育消费占人均收入的9.12%左右,北京和上海也保持1000元以上。与此相对的是其他城市的体育消费金额偏低,中国西部城市的人均体育消费只有524元。整体来说,市场发育不成熟,体育消费水平很低。
3.2、产业结构不合理
(1)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产业发展不协调。竞技体育更受资本的欢迎,因为国际性赛事关注度高,很多企业、广告商倾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大众体育往往会因为资金的不足发展受到阻碍,这种不和谐的发展局势,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2)区域间产业发展不平衡。受到地域、经济、政策、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体育产业投资大,群众体育赛事的参与度高,所以发展较快。而西部地区由于地域、经济发展原因,体育赛事的举办明显少于东部地区。在同样的政策和条件下,由于项目的受欢迎程度、竞争水平、民众偏好等不同因素的影响,项目的产业资源价值和发展效益也有很大差异;
(3)体育主体产业发展缓慢,主业发展是产业发展的重点。然而,我国主要体育产业的发展离支柱地位还很远。比如,我国的竞赛表演行业,由于不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导致企业投资回报率很低,严重挫伤了企业投资竞赛表演行业的积极性。体育相关产业发展水平不平衡。比如,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的销售额已经达到70多亿元,全球约75%的体育用品都是在中国制造的。然而,体育中介行业非常薄弱。中国有3万多名职业运动员,但体育经纪人不到100人,影响了体育人才价值的实现;
(4)体育产业不同领域的协同性偏低。体育产业领域之间不同行业的协同性越强,则体育产业发展就越发达。以美国为例,NBA的发展与媒体行业、娱乐行业、体育用品制造业等紧密相连,不仅对篮球文化,而且对整个体育文化都产生了积极的传播作用。就目前来说,我国的体育运动俱乐部联赛机制,协同其他行业发展的带动力和辐射力不足,也影响了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的实现。
3.3、高素质体育产业人才缺乏
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拿体育赛事来说,作为赛事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经营者,不仅需要精通运动项目专业领域的知识,还需要大量的熟悉市场化运作的人才。但目前,综合型、高素质的体育产业人才比较匮乏。体育管理部门的管理者、体育赛事和俱乐部的运动员和教练员等,他们作为运动领域的专业人才,缺少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知识。产业领域的经营者,他们具有敏锐的商业意识,但受各类条件的约束,体育运营的经验不足。营销、策划、经纪等工作需要结合体育的特点来进行,导致市场领域的经营者也很难在体育产业内发挥作用。由于长期以来体育人才培养存在的封闭性和专业细分性特点,进一步增大了复合型体育人才的匮乏。
3.4、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还不高
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是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加大了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发布。但这些政策更倾向于鼓励和支持,并没有从立法的角度,发布国家层面的行政法规和相关文件,也就没有建立起足够的保障。以竞技体育产业改革为例,随着时代的发展单项体育协会的发展呈现出诸多的不适应性,需要和俱乐部联合起来形成配套。国家体育总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加快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试点工作,以确保政府事务分离,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但由于改革试点工作还在进一步积累经验的阶段,科学规范的行业管理标准尚未形成,离全国性的全面推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改革方案不清晰,管理规范性不足,导致市场资源配置不合理,社会体育组织发展乏力,利益和经济纠纷缺乏法律依据等问题。一些项目还存在着权力越位或越位管理的情况。
4、促进我国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对策
4.1、加强顶层规划,逐步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我国政府应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顶层规划的作用,制定体育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并组织逐步推进实施。制定政策方针,建立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加快政企分开、政公分开、营利和非营利分开的改革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自我调节作用,建立起政府、市场与主体多元参与的产业机制。
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尤其是要关注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中小体育企业的优惠政策。增加大型集团化体育企业数量,规范和控制体育产业中各行业企业的分布数量,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体育产业的监管,及时制定和发布指导意见,以防止企业在体育产业集群投资于某一行业,减少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企业风险。
4.2、制定体育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投融资政策是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优化券商关系的重要工具。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投融资政策来发挥市场引导作用。首先,是鼓励金融机构发展,支持社会闲散资金、民间资金和境外资金投资体育产业,拓宽体育产业的融资渠道;其次,是对体育产业相关企业加强财税激励,包括低息贷款、财政补贴。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完善,支持一些具有潜力的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股权置换等方式,实现规模发展。
完善体育彩票市场的规范管理,对彩票公益金的发行、销售和使用过程加大监管力度。鼓励社会力量捐钱成立体育基金会的政策。在财政许可的情况下,加大体育专项资金投入和产业整体投入,提高需要重点扶持的体育产业和高新体育产业的投入比例。支持经营性体育企业和公益性体育场馆的协同发展。制定和完善体育资金使用的规范化管理办法,加强对资金使用效率的评价,确保资金使用具有较高效率,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4.3、培养体育产业管理人才
在中国体育行业,高学历的管理者很少,相对管理者来说,具有运动项目专业知识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数量更多。这对于体育产业化发展来说,并不具有人才优势。体育产业综合性的管理人才匮乏已经成为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必须多方合作,加大体育产业领域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力度。(1)政府应加强宏观政策的引导作用,鼓励高校和企业加快体育产业管理人才的培养;(2)作为体育产业领域的重要主体,企业应加强对自身人才的投入,通过人才竞聘、在职培训、交流学习等多种方式,加快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3)高校尤其是体育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加大专业教育的改革创新,优化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针对性地培养兼具经济管理技能和体育专项技能的综合性人才,还可以与其他财经类学院、综合类学院展开合作,共同培养复合型的高层次体育人才;(4)政府引导地方体育企业、体育经营单位和体育院校,加强产学研合作,走体育产业人才定向培养、品质培养、高效培养的道路。体育院校和财经类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共同培养体育MBA等从事体育产业管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5)畅通地方体育产业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渠道,在全球化一体化发展趋势下,通过深入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4、加快体育市场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严格依法管理
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产业的众多主体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不成熟,存在一些行业乱象。比如,体育俱乐部、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娱乐等行业领域,存在一些投入不足、市场发育不全、竞争乱象的问题。这就更加需要政府对其进行规范性引导。首先,是要完善法制建设,规范体育市场,为市场公开公平性竞争建立保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针对健身娱乐、竞赛表演、经营许可、体育劳务、体育彩票、社会赞助等问题高发、建设滞后的领域,出台相关法律法和地方性法规,使体育市场中的所有主体都能积极、规范的发展,具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法律准则。保证体育市场的有序发展和体育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
4.5、引导体育消费,发展体育产业市场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观念的差异,体育产业的发展目前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和地域差距。针对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不均衡特点,在制定体育产业战略规划时,要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政策适用性,根据当地的发展现状和资源优势进行科学规划,从而不同地区的体育产业市场能够将政策落到实处,有条不紊地逐步推进。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要按照区域经济规划,充分扩大体育产业发达地区的辐射引导作用,对体育产业欠发达地区,则要注重鼓励和支持,以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体育产业的发展差距,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
2020年4月,习总书记提出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这为鼓励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首先,要发展体育赛事,不断扩大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局面参与进行,从而形成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在培养潜在消费群体的基础上,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发挥出体育产业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作用;其次,加强基层基于组织的发展,各级地方政府、社区,企业、个人等,多方协作,整合体育资源,组建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体育指导中心等等,进入社区,参与社区治理,吸引更多的居民形成体育运动习惯,扩大体育消费人口基数和消费规模,进而推动体育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