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FP、GPC3、GP73、CA125 联合检验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2022-06-07孙倍倍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检验科天津3004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2期
关键词:受检者原发性肝癌

孙倍倍(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检验科,天津 300400)

原发性肝癌作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肝脏在人体器官中主要起到代谢、解毒作用,当患者器官功能出现病理变化后,癌肿会严重降低机体作用,影响机体生理功能正常运转,故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1,2]。有研究指出,大部分原发性肝癌患者既往病史中可见慢性乙型肝炎,因此将此类慢性病视为肝癌独立危险因素,借此提出落实肝癌防控措施,尽早发现并确诊病情,采取对症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提高其生存质量[3]。现阶段,临床主要以定期检测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联合影像学检测作肝癌筛查首选方案,虽有一定应用价值,但是在鉴别临床常见肝脏良性病变和小直径肝癌仍有较高难度。基于此,为寻求其他血清标志物来提高肝癌检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本次研究将2019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于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抽出20 例,并抽出同等例数确诊乙肝肝硬化患者作对比, 选择AFP、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高尔基蛋白73(Golgi protein,GP73)和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CA125)来进行检测,分析联合四项指标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抽出20 例纳入观察组,抽取同期乙肝肝硬化患者20 例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2 例、女8 例;年龄38~70(47.89±6.44)岁;均与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相符(HBV-DNA>1 000 copies/ml,呈阳性反应)。 对照组中男13 例、女7 例;年龄37~71(46.93±7.85)岁;均于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相符。 与此同时,对合并甲型肝炎或丙型肝炎及肝硬化、其他脏器恶性肿瘤、肝脏占位性病变、血液系统疾病等病症患者,均不纳入研究所选范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抽取3 ml 空腹静脉血作检测样本,以16 cm 离心半径、3 000 r/min 的转速进行10 min 离心操作,分离出的上层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然后进行集中检测。 其中,AFP 选择上海透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利用流式荧光发光法完成指标检测;GPC3 和GP73 选择上海博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完成指标检测;GP73 选择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完成指标检测;CA125 选择上海景透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应用流式荧光发光法完成指标检测。

1.3 临 床 观 察 指 标 (1)AFP、GPC3、GP73、CA125阳性、阴性检出标准:AFP<20 μg/L,视为阴性,如果AFP≥20 μg/L,视为阳性;GPC3<9.5 μg/L,表示阴性,GPC3≥9.5 μg/L 则表示阳性反应;GP73<150 μg/L,表示阴性,GP73≥150 μg/L, 表示阳性;CA125<36 U/ml,表示阴性,CA125≥36 U/ml,表示阳性。(2)根据上述标准,记录两组受检者的AFP、GPC3、GP73、CA125 指标水平和阳性检出情况。(3)记录原发性肝癌患者各分期的的AFP、GPC3、GP73、CA125 指标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 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 P<0.05 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受检者AFP、GPC3、GP73、CA125 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AFP、GPC3、GP73、CA125 四项指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受检者AFP、GPC3、GP73、CA125 阳性检出率比较(±s)

表1 两组受检者AFP、GPC3、GP73、CA125 阳性检出率比较(±s)

组别 n AFP GPC3 GP73 CA125 四项联测观察组对照组20 20 χ2 P 15(75.00)2(10.00)17.28<0.05 14(70.00)3(15.00)12.37<0.05 14(70.00)2(10.00)15.00<0.05 13(65.00)4(20.00)8.28<0.05 19(95.00)6(30.00)18.02<0.05

2.2 两组受检者AFP、GPC3、GP73、CA125 水平比较 观察组AFP、GPC3、GP73、CA125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受检者AFP、GPC3、GP73、CA125 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受检者AFP、GPC3、GP73、CA125 水平比较(±s)

CA125(U/mL)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AFP(μg/L)GPC3(μg/L)GP73(μg/L)20 20 t P 48.05±13.65 20.14±8.05 7.66<0.05 24.69±8.18 7.93±2.64 8.14<0.05 198.64±30.52 135.09±23.18 9.84<0.05 125.77±20.93 37.88±5.64 16.33<0.05

2.3 观察组内患者不同分期的AFP、GPC3、GP73、CA125 水平比较 经病理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各分期为Ⅰ期6 例、Ⅱ期7 例、Ⅲ期4 例、Ⅳ期3 例,对比其不同分期的AFP、GPC3、GP73、CA125 水平,可见患者癌Ⅲ~Ⅳ期各指标水平均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观察组内患者不同分期的AFP、GPC3、GP73、CA125水平比较(±s)

表3 观察组内患者不同分期的AFP、GPC3、GP73、CA125水平比较(±s)

CA125(U/ml)Ⅰ~Ⅱ期Ⅲ~Ⅳ期分期 n AFP(μg/L)GPC3(μg/L)GP73(μg/L)13 7 t P 45.15±6.85 55.73±3.44 5.23<0.05 26.69±2.28 30.44±2.64 3.95<0.05 209.64±7.52 230.09±7.18 6.98<0.05 131.77±4.67 140.88±3.24 5.93<0.05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作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40~50 岁阶段的男性患者,病发后临床上以肝区持续性刺痛、钝痛或胀痛等症状作其主要表现,对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造成极大影响。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展,关于恶性肿瘤治疗也提出了更多以方法,有报道指出,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多以外科手术切除病灶联合药物化疗来提高其五年内生存率,结果可见起初仅有2.6%的生存概率,现今已经提升到20.6%,但是仍属于较低水平[4]。究其原因,可见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即使癌肿经手术得到根除,术后癌细胞仍存在较高转移、复发风险,影响其生存率的有效提高。因此,临床强调早期诊断肝癌并争取最佳手术时机,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前提。根据相关医学统计结果可见,超过80%的原发性患者的病史记录中可见慢性乙型肝炎,从其疾病进展路径展开分析, 可见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是患者主要发病流程。故本次研究为探索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检测手段,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研究目的。

关于肝癌诊断方法选择,历年来,临床主要以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化学诊断作患者主要检查手段,三者均有一定利弊优势,组织学检查虽然取材较少,但是假阴性检出率较高,且取材步骤可能会发生肿瘤破裂、出血问题,检测安全性有待提高。 影像学检查难以鉴别直径<2 cm 的良恶性结节和肝癌,且易受检测仪器设备和操作者能力等客观因素影响,降低检测结果获取的精准性[5]。 而化学诊断主要是选择对原发性肝癌存在较高敏感性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作指标,通过单独或联合检测来检出患者阳性反应,进而确诊病症。 目前,临床针对原发性肝癌所用肿瘤标志物,多参考AFP 水平,指标属于血清糖原蛋白中的一种,当患者肝脏细胞出现病理性损伤时,指标表达合成呈现持续上增趋势,对患者机体组织恶变情况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准确反应。 临床表示当患者AFP 超过400 μg/L 时,即可诊断患者存在肝癌,是当前诊断此类癌肿的常用标志物[6]。 但标志物应用弊端在于敏感度、特异度较低,难以鉴别临床常见的良性病变(如肝硬化、慢性肝炎等)和直径低于3 cm 的小细胞肝癌。因此临床为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准确率,表示需寻求其他血清标志物来增加化学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效区分开癌与肝炎、肝硬化、肝脏再生结节的同时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所以,联合其他肿瘤标志物一同检测原发性肝癌,弥补单一指标检测弊端,对降低患者早期检测的漏诊、误诊风险有积极影响[7]。

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联合AFP、GPC3、GP73、CA125 四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比乙肝肝硬化患者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指标四项联合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和对照组(P<0.05),且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周芝江[8]一文中相关数据大致相符,证实此类方法具有较高可行性。 GP73 作为一种Ⅱ型跨膜蛋白,主要位于高尔基体,由胆管上皮细胞表达,当患者肝脏出现炎性反应时,具体病因为感染病毒或非病毒原因损害(如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其肝细胞中的GP73指标会有一定上升;若其肝脏出现癌肿,肝癌细胞中GP73 水平则会有显著提升,因此指标显示高表达,并提示肝细胞已经转向恶性,指标越高表明其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增强,因此,临床也指出肝癌高危人群可有预见性地检查血清中GPC3 指标,能起到警示和判断预后作用[9]。 GPC3 作为硫酸类肝素蛋白多糖中的一种,主要参与细胞的分化调节和增殖、粘附、迁移,偶尔兼顾对大部分中胚层组织和器官的生长进行抑制或调节,通常在肾脏、肺、卵巢、心脏等组织呈现低水平反应,在健康的肝脏组织中一般无反应,且指标与AFP 及肿瘤组织的分级及大小无关联,因此原发性肝癌患者AFP 诊断阴性时,可配合GPC3 检测来进行双重确定,避免误诊、漏诊。 CA125 是一种大分子质量的糖蛋白,指标用于卵巢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但用于部分消化道肿瘤诊断中也有一定应用价值。 肝癌患者的CA125 水平在其未合并腹水、肝内外转移时,通常显示略超出正常值,但波动幅度不大,因此临床多建议用于肝癌患者预后的辅助监测中,对评估其预后状况有一定现实意义[10]。联合上述指标用于临床肝病检测,可以有效提高化学检测的适用范围,包括早期原发性肝癌、良性病变和小直径肝癌的鉴别工作以及正常体检者的生理功能筛查等,操作方便、指标检测敏感度、特异度高等优势,都能充分满足受检者的检测需求。 与此同时,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原发性肝癌患者Ⅲ~Ⅳ期的AFP、GPC3、GP73、CA125 均高于Ⅰ~Ⅱ期(P<0.05)。 由此可见,肝癌患者早期指标已经开始出现提升,且随着病情进展发现指标水平呈现持续上增趋势。因此,借助上述四项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癌肿分期具有较高可行性,尽早确诊其病情进展,为后续制定针对性抗癌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综上所述,联合AFP、GPC3、GP73、CA125 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中,能有效提高其病症诊断准确率,明确其癌肿分期情况,整体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受检者原发性肝癌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健康体检的护理质量管理实践及体会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