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关大道』与『曲径通幽』
—— 『叠艺』漫步钢琴演奏艺术论之三

2022-06-07董海珠李世卫

钢琴艺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话语钢琴概念

文/ 董海珠、李世卫

钢琴演奏学习中的“升维”与“降维”

今天,“叠艺”将用另一种“话语”来和大家分享一点儿钢琴艺术的教学心得。人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对许多问题苦思冥想,貌似有解却经常无解甚至误解。或者,以为找到了答案,实际上经常陷入“循环论”的怪圈。在钢琴艺术的教学中,这个事情同样发生着。

每个领域的学问,都有一套用来表述其核心内容的术语、用语和陈述习惯,对于我们弹钢琴的人也不例外。每个学琴的人一定都会记得,从开始学琴到步入高级,乃至抵达专业水平,都需要这样的“话语陪伴”。在这一路上,耳边总能听到许多“一样的话”,即使是不同的老师,在你不同的水平阶段,还是会用相同的话,来指导你、告诫你,应该如何如何……

作为资深的钢琴教师,我们认为有责任和义务,重新思考一下我们总爱说的那些话,有多少是真正对学生有帮助的,有多少实际上已经沦为没有意义的唠叨和废话,又有多少其实完全是不正确的表述?在今天这样一个高度复杂、庞杂,并充斥着“过多生活内容”的时代,一门传统艺术究竟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这是个很有意义且必须思考的严肃话题。

我们并不是要把以往所有钢琴教学用语一棍子打倒。许多有才能的孩子,以及日后成名成家的演奏者们,都是在这样的“语境”中成长的,这说明了,话语本身并没有“绝对错误性”。一代又一代的钢琴教师在“告诉”着学生们应当怎样做,学生们以各自的理解,去实现老师的“话语前景”,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所有的概念,要想经得起时间长河的考验,往往不在于其本身的“绝对正确性”,而是在于对其如何诠释,以及诠释的依据与方法。还要把握好在同一时间环境下,接受者对于概念与诠释的理解程度和实际理解能力(所谓当下性)。“输出与接受”是一对要时时注意两者的平衡关系。

钢琴教学就是一个“输出与接受”的循环,是把关于演奏的所有概念与技能,通过言传、演奏示范(包括聆听别人演奏在内)等方式,把各种分散的概念、知识、经验“输送”给学生,再由学生自己消化、吸收、整合、再现这一过程达到掌握这门艺术表演技能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一整套完整的“语汇”,而且表面上看几乎是十分相似的教学语言,这种“公式化”的陈述,如果不配合详细而贴切的诠释性解读,单靠这些字面,实际上是些没有什么价值的说辞,这不同于数理教学中的定理与公式,只要理解并根据步骤解答就能获得同样的答案。钢琴演奏教学的特别之处在于,没有老师会“认同”学生将来应该是千篇一律的钢琴家,这样的目标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学成果。然而,老师们也许忘记了,在他们对这些“大同小异”的“教学成绩”提出批评时,自己又未尝不是在教学中,对每个学生经常说着同样的话、提着同样的要求。现代钢琴演奏领域因为比赛活动过于的盛行,而导致千人一面的概率大幅提升,因为能否获奖是有一些“硬性”指标的。这对培养“复读机式”的演奏家,客观上提供了一张巨大的“温床”,让新一代的演奏家们,更像是被大批制造出来的“产品”,而不是有意思、有价值的艺术表演者。演奏家们既要尊重作品,又要保持自己的艺术性格,但追求成功似乎比追求艺术表现力更加诱人。许多教师、学生把精确无比的演奏奉为圭臬。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引入两个概念(严格讲,可以看作是一个概念的两个方面),用它们来给广大钢琴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与指导,让他们,也包括我们自己,在运用已有教学话语的同时,多一些可能更加有意思的诠释与有效果的表述,以促进学生们的学习,从更高的层次,去理解自己所学的东西。这就是文章最开头提到的,这次“第三聊”的“升维”与“降维”之于钢琴演奏艺术的教与学。这是两个原本与艺术没有任何关系的用语,钢琴教学体系中也没有这样的陈述方式。它来自数理,近些年又因为科幻而被热用的词汇和概念。今天我们就尝试用这两件“概念工具”,来把钢琴教学中的一些惯用话语,进行重新解构与再结构,看看能否给大家一点儿启发。

“升维”的目的,最终是为了“降维(打击)”。这个说法有时会让人看着(听着)发怵,其实我们去掉“打击”二字,心理上可能会舒服一些。教学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围绕着这个“升降”关系探讨。学生学习,就是一种“升”,而作为教师,则必须通过形形色色、多样化的“降”来完成教学。但是,能够“降”的前提,必须是“升”得足够高;另外,单就“教”这一方面的教学语言或专业用语而言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一面可以体现教师的专业水准,而另一面,却很可能因为不恰当的运用,令教学显得空洞和苍白,最后成为一种无意义的“口头禅”。下面我们会以钢琴教学中老师们最爱说的一些话为例,讨论如何解决这个“升降”的问题。

“你的演奏没有音乐”

这句批评性的话语是许多钢琴专业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的。当专业学习多年的学生听到这样的评价后,往往会倍感失落。这不是一个技术性的批评话语,这简直就像是对一个学生“音乐学习的道德否定”,等于说:“你的一切都是无意义、无价值的”。学习音乐的人,没有音乐,如同做人却没有人格一样。这个说法通常大家会觉得非常刺耳。音乐是一个多么大的概念,对于学生不成熟的演奏或者不被老师喜欢的一种演奏,这个评价几乎就是否定一切了。对于学生演奏中的诸多问题,我们十分不赞同这类充满“决定性”式的话语,因为它的危害性巨大。学生如果存在对作品理解上的困难或者不足,我们应该先帮助他们剖析和解构问题,如我们需要怎样的音乐,从形态、形象到作品的结构;学生是缺乏表现某种音乐造型的能力,捕捉不住作品的精神状态;还是因为有了一个不太正确的演奏习惯,等等。这些都是可以非常具体地指出和陈述的。语言的能力,是考验教师的重要试金石,语言能传递给人的绝不是信息的表面,作为艺术专业语言的陈述,应该是更加具备引导、启发、推动学生思想、情感、认知的力量。这就是帮助学生进行重要的“升维”工作。这里,我们不是特别主张示范演奏,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示范演奏可能会是捷径,学生会迅速模仿,然后记住这个“形状”,结果不言而喻,实际是狭隘的“复读”,是缺乏经过他们自己头脑思考的一种非常不高明的学习方式,如同听了唱片或某著名演奏后的鹦鹉学舌。因此,对于这类纵向或横向上可能涉及很广泛的评语,剖析问题一定要早于结论性的话语,对于大的概念,切忌随意说出来,即不应该说“没有音乐”,最好说“演奏中似乎少了许多方面的内容”,然后再一一指出。教师可以先和学生谈一谈,什么是音乐、怎样的音乐是我们当下正在追求的、怎样的演奏可以“实现”这样的音乐、学生到底缺失哪方面、在演奏之外究竟需要学习什么,等等。

“你的演奏要注意风格的掌握”

“风格”真的是那么容易能“掌握”的吗?我们的同行一定会有相似的体验。上学的时候,来了外国专家,给我们上课,一般常会说“你的手指不错,技术也很够用(或者很棒),但是你对于这部作品的表达有很多问题”,如articulation不对(这个词汇所有的汉语直接翻译,都不足以精确地表述其作为西方音乐术语语境中最为完整的对应意思,我们更倾向于理解它为一种“有特点的音乐陈述,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抑扬格”)、style(风格)不对、声音不够sonority(这个词又是有“陷阱”的,英语解释为:the quality or fact of being sonorous,请允许我们把它译作“铿锵有力而浑厚的声音品质”)。Sonority这个词来自拉丁字sonor,真正含义是:发出声音,并伴随回音。一个词包含了两重意思!问题来了,如果单独从字面理解“铿锵有力”并不困难,“浑厚”似乎要难一点儿。在乐器上表现“有力”也许还行,但如何保证是“浑厚”而非“浑浊”或“刺耳喧闹下的污浊”呢?尽管以上这三个词汇只是举例,有时间还能列出不少类似的专门用词、用语。但是这些表达,足以让钢琴专业学生整整四年本科和三年研究生的学习生涯,变得要么“灰头土脸”,要么“意气风发”,而很多的时候,更是前一种情况。

接下来继续试以“风格”说词为例,什么是“风格”?我们这里先采用百度百科的解释如下:“风格是艺术概念,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的有代表性的面貌。风格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色,通过艺术品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内在,反映时代、民族或艺术家的思想、审美等内在特性。本质在于是艺术家对审美独特鲜明的表现,有着无限的丰富性。艺术家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情感倾向、审美,形成受到时代、社会、民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题材及体裁、艺术门类对作品风格也有制约作用。”笔者看后五味杂陈,感觉似乎没有解释明白。大道至简,其实用我们汉语的方式理解,风格就是风尚与格局!风尚是一种大时代各种特征的总汇,格局是作为艺术家面对大时代的一种态度和处事方法,包括艺术家的审美趣味。我相信,这样的解释更加清楚,钢琴老师们会更加明确,与学生谈风格的时候,必须顾及两个方面:作品的大时代,以及作曲家的音乐倾向。这就是帮助同学“升维”了,同时自己也实现了“降维”解释,引导学生步入良好健康的学习中去,把批评变成了循循善诱。

“你的声音不到底”

这句话是钢琴老师们常爱说的关于技术方面的话语,同样是一句让人一头雾水的评论。理论上,钢琴的击弦装置不存在琴键不按到底就能击发琴弦的情况。击弦装置是一套被复杂化了的杠杆,配合着多种力学问题。“声音不到底”实际应该是想说,在发力触键的瞬间,弹奏的力量并没有从手臂完全“发送”到指尖,可能是发力方法不对,也可能是身体紧张导致肌肉僵硬。或者,指尖在击键的瞬间,存在一定的迟滞。这种迟滞可能是触键角度造成的,也可能是手指与琴键接触的指面(或指尖)位置的漂移带来的,等等。简而言之,先要找到“力学”的客观问题,让学生对于触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触键是一整套力量调配组合的结果,并不是单靠手指的动作去完成。建议在这之前,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击弦过程,反复观察。“不懂力学不可能弹出好声音”,我们这里也说一句这样谐谑但并非全然是开玩笑的话。这是帮助学生“升维”的工作,所以一定要跳出“就事论事”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而跨领域的知识点,比如力学基本常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在这里要说一点“危言耸听”的话,国内专业音乐学院的某些钢琴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片面性。因为历史的原因,这些老师自身受的基础教育并不完整,即使近些年来,许多新一代专业老师都有很高的学历和丰富的留学经历,有人会说,那么多博士、硕士,又是留洋的,专业应该很棒吧!我们只能说,这些头衔和经历,仅限于表明他们在狭义的专业学习领域中,或者更直白地说,在钢琴演奏及一些相关音乐艺术问题上,有一定量与质的“升维”。但是,如果小时候所受的基础教育是薄弱的,本身没有很系统而完整的文理学科学习经历,甚至不能很好地运用母语去表述更为高层面的概念和思想。这样的孩子,即使出国学习,他们的外国语言掌握能力,也是值得怀疑的。也许只是够用,能够解决专业学习中的一些沟通,但是一定无法延伸到其他领域的学习!知识结构并非单靠留学就可以解决的。如果有缺陷,就得从根上去找原因并进行很好的“充电”和“补课”。我们这样说,并不是针对具体哪些人,而是指出这种情况绝非个例。教学,实际上是“降维”的工作,是要“深入”后再“浅出”的工作!就拿钢琴教学来说,自己能够演奏好,只是能否从事教学工作的第一步,后面还有许多步,是需要以更广泛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为基础,并具备能够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分解、重组等工作的能力,还要充分体现出在教学方面具有的素养和智慧。(待续)

猜你喜欢

话语钢琴概念
画与理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概念飞行汽车,它来了!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纸钢琴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