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中的应急 安全 职业健康声音
2022-06-07朱丽晶
辑/朱丽晶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现场
2022 年3 月4 日、5 日,全 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相继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2021 年工作时讲到:“强化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加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去年一些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等灾害,各方面积极开展防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对于2022 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李克强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李克强在2022 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指出:“加强灵活就业服务,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给排水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市政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老旧建筑和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能力,做好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防御和气象服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纷纷就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建言献策。
应急管理
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建设韧性城市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
2021 年7 月17 日 至23 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 月20 日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国城市存在空间密集、人口众多、经济集中等特点,一旦发生灾害,其影响和损失难以估量。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建议:加强城市灾害调查,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承灾能力建设,增强城市韧性;加强物资储备供应,提升保障水平;加强信息能力建设,提高决策质效;加强应急装备建设,增强救援能力。
应对极端天气等灾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兼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张树华认为,建设韧性城市,已经成为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水平的一项必然要求。首先,要完整准确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次,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建设覆盖全面、功能完备、业务健全的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最后,要提升城市灾害快速恢复能力水平,使应急管理水平与城市发展情况相适应。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兼中国社科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张树华
打通灾中“信息梗阻” 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容灾应急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钟章队注意到,《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提到,“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因灾导致通信不畅、信息不灵,不了解全市整体受灾情况……失去了领导应对这场全域性灾害的主动权。”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钟章队
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
钟章队建议,应为政府工作人员建立专用的应急网络通信平台,并将平台搭载到现有的手机APP上。平台应根据城市、地域等不同特点,提供定制化信息处理服务。提升现有紧急电话在极端复杂情况下正常工作的能力,还要在全国各行业领域、重点区域场所建立应急专线,并配备临时通信装备。
钟章队表示,一座城市的应急指挥中心通常被称作城市“应急大脑”,是应急管理通信与信息化的集中体现。未来,如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把城市安全风险监测系统做好做强,需要各行各业甚至全社会参与进来。
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带来了关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容灾应急,确保社会运行稳定的提案。他认为,为避免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在突发事件中“崩溃”“瘫痪”,给应急处置、生产生活造成“雪上加霜”的影响,应提前规划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应急预案,提前建设应急基础设施,保障核心服务和基础信息服务的可用性。他表示,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利用应急通信车、便携卫星通信包、无人机高空基站等设备设施,与应急指挥、抢险救援、设备生产商、电信运营商等部门和单位紧密合作,确保在短时间内让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服务恢复正常。
加强农村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国家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工程应用系统副总师张兴赢
“农村是灾害信息传输的末端,但目前很多信息很难到达,特别是一些老人不怎么看手机,所以现在一些气象预警,还得靠非常传统的‘喇叭工程’。”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国家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工程应用系统副总师张兴赢建议,首先,要健全农村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支撑体系,推进农村防灾减灾救灾管理机制和能力建设。其次,各级政府应倾斜性支持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再其次,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的宣传教育,构筑全体村民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文化氛围。最后,要推广农村灾害保险,建立农村灾害保障体系,克服救灾救济单纯依靠政府的弊病,设立农村救灾基金,增强救灾实力,化解农业生产风险,减少农民经济损失。
全国政协委员、防灾科技学院副校长刘春平
建议尽快设立“应急管理类大学”
全国政协委员、防灾科技学院副校长刘春平表示,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加之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各类风险隐患交织叠加,但与之相匹配的应急管理领域专业人才数量不足、能力不强的问题却十分突出。他呼吁,设立应急管理类大学是加强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增强我国应急管理事业理论引领和科技支撑能力,为防控重大安全风险、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的重要举措。
安全生产
健全一体化防控机制 破解“化工围江”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兴凯
我国是世界第一化工大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达21 万家。长江是黄金水道,加之周边矿产资源较多,干支流附近聚集了大批化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大量工业园区和尾矿库。“这些化工企业、园区和尾矿库有的距离江岸不足10千米。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对流域居民生命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都是沉重一击。作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内河航道,长江大量来往的危化品运输船舶如果发生碰撞倾覆、爆炸、泄漏,也会直接造成类似污染。除了船舶外,长江流域有大量‘穿江而过’的油气管道,跨江大桥上也来往着危化品运输车辆,若不把这些安全风险管控到位,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都有可能功亏一篑。”张兴凯说。
张兴凯提出,横向建立健全包括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水资源调度利用、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行业领域融合的安全环境风险一体化联防联控机制。张兴凯建议,由国务院主管部门牵头,建立健全全流域安全环境数据信息与突发事件指挥调度平台;制定全流域一体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全流域安全环境突发事件跨行政区、跨部门的应急演练制度,建立针对安全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与应急能力、重大危险源与重大风险源、应急物资与应急力量的定期评估制度,提升应急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黄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满慎刚
科学有序推进数字化矿山建设发展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矿山企业的发展更是要求稳、保安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黄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满慎刚建议,国家层面可以从3 个维度科学有序推进数字化矿山的发展: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根据矿山实际,明确应达到的数字化建设水平要求,并作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条件之一。二是加强资金扶持,政府可在税收减免、视同科技投入、视同企业利润、无息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三是加强创新驱动,让数字化转型真正成为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强化城镇燃气安全需从多途径入手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宝荣
6 月13 日6 时42 分 许,位 于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艳湖社区的集贸市场发生重大燃气爆炸事故,造成26 人死亡,138 人受伤,其中重伤37 人,直接经济损失约5 395.41万元。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宝荣长期关注城镇燃气安全问题,他指出,城镇燃气安全要从完善企业内部安全管控机制上抓起,建立“条块结合”的管控模式:“条”指从总部到基层一线、从安全环保部门到具体岗位,“块”指总部—区域监督中心—省公司—城市燃气项目公司。同时,多从政企联动上想办法,建立政府、企业、社区联控联防机制,推进燃气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推动“全民安全”。
高校实验室危化品亟须全流程监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景虹
近年来,高校发生一系列实验室安全事故,暴露出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景虹建议,以高校危化品供需为切入口,建立地区统一的危化品供需信息平台,鼓励和引导危化品企业进入平台交易;建立以采购商/供应商为主的“外部仓储”,依托采购商/供应商的专业危化品仓库和专业的危化品配送体系,将采购商/供应商的仓库作为学校和科研单位的上一级仓库,单位与企业建立专项存放机制,按需按量供应,专车配送,搭建“当日达”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服务体系,实现各级单位危化品的快流转、少存储;搭建实验室HSE 管理平台,建立学校管理人员、老师、学生组成的社群,有效贯通政府、实验室和供应商3 个层面,实现覆盖人员、机器、物料、方法、环境的全维度服务体系,提升实验室HSE 管控水平。
职业卫生
将职业健康纳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严慧英
“在职业健康领域,国家卫健委对于发生重大职业健康事故的企业建立了相应‘黑名单’系统,但对于长期危害职业健康、但短期影响不显著的行为尚未明确纳入信用考核体系。”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严慧英建议,有关部门应及时出台细化方案,加强企业职业健康信用体系建设。出台职业健康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方案,将企业职业健康落实情况与市场机制融合,纳入企业信用体系统一管理。做好红黑名单认定和“一票否定”工作,将相关信息在地方与部门进行联网,向发展改革、央行、工业和信息化、工商、税务等部门通报,在行政许可、资质审核、招标采购、执法检查、评优评先、推选诚信单位等事项中充分应用职业健康信用评价结果。同时,构建全面的企业职业健康信用评价体系与公示制度,并进行动态管理与公示。
加快我国煤矿粉尘源头治理与职业健康保障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
“我国职业病防治任重道远,特别是尘肺病防治等还存在薄弱环节,部分企业投入主动性不足,行政监管不够有力,社会监督缺失,一些生产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严重威胁职工和周边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今年两会之际,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指出。
袁亮建议:首先,将煤矿粉尘源头治理与职业健康保障纳入《“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为我国煤矿职业健康持续改善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引领。其次,夯实煤矿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主体责任,为我国煤矿职业健康工作提供基础保障。最后,创新社会参与体制,强化社会支持保障。支持有条件高校建设煤矿粉尘防控与职业健康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