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路上行稳致远

2022-06-07赵光远

新长征 2022年5期
关键词:耕地农村

赵光远

2022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最后一年。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上看,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了一个“稳”字,不仅要“稳中有序”,着力完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目标和任务,更要“稳中有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长期目标的实现打好底、充好能、蓄好力。

一、“稳粮食”就是稳住振兴底气,保障乡村振兴更加自立自强

从2018年到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从6.58亿吨稳步增长到6.83亿吨,较好实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关于粮食总产量大于6亿吨的规划目标。“家里有粮心里不慌”,稳住了粮食产量,就稳住了乡村振兴的基本盘,稳住了国民经济的基本盘,稳住了国民信心的基本盘。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与此前多年中央一号文件相接续,继续把稳住粮食生产作为第一任务,就是要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大背景下,稳住乡村振兴取得的成绩、推进的信心、前进的底气。为了实现这些目标,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从稳面积、稳产量、稳油料、稳蔬菜、稳收益、稳价格、稳库存、稳农资等方面构筑了“稳粮”的立体任务体系,这是对国际粮油市场发展态势充分判断后的结果,是基于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积累的底气和自信的抉择,更是出于国家总体安全观需要的部署。只有稳住粮食生产,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我们才能不断地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业推向新高度。

二、“稳地力”就是稳住振兴势头,保障乡村振兴不减速更高质

“民以食为天,粮以田为本。”耕地是“稳粮食”的基础,单位耕地生产粮食的能力决定了“稳粮食”的可持续性。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由稳住耕地面积和稳定耕地生产能力构成的“稳地力”体系,成为大多数农业生产为主区域稳住脱贫攻坚成果、稳住乡村振兴势头的重要抓手。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不与粮争地”“强化耕地用途管制”等都是稳住耕地面积的关键举措,“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积极挖掘潜力增加耕地,支持将符合條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等,都是提升和稳定耕地生产能力的具体举措,“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探索利用可开发的空闲地、废弃地发展设施农业”“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强化农业农村、水利、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增强极端天气应对能力”等,从科技支撑、技术融合、风险防范等方面构成了“稳地力”的支撑体系。可以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起步期、在从容应对国际形势大变化的背景下,“稳地力”就能稳住粮食生产、稳定市场价格、稳定社会民生,让党和国家用更多的精力从容应对国际乱局,营造乡村振兴不减速更高质的综合发展环境。

三、“稳收入”就是稳住振兴信心,保证乡村居民振兴活力充沛

“稳收入”是乡村振兴工作的核心目标,农民富才能信心足,农民富才能产业兴,农民富才能乡村稳,要让相对发达的农村居民和刚刚实现脱贫攻坚胜利的农村居民同时感受到收入增长的获得感和收入增长的持续性。稳住农村各类价格波动,才能保障乡村居民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活力。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等方面,从“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 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等措施进行了部署。具体而言,在以工代赈中强调“具备条件的可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对乡村公益岗位动态管理、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等,也都有利于扩大乡村增收的覆盖面;创建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和产地示范区、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加强县域基层创新强化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推动重点村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场、整县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施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等政策,也都为“稳收入”以及提升农村农业农民活力提供了重要支撑。乡村发展只有产业硬了,资源资产资金循环才能逐步畅通,群众收入增长才能持续,城乡之间的人才、技术、信息融通和流动才能够加速,乡村振兴的信心和未来才会更加可期。可以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稳收入”方面强化了新的体系、迈出了新的步伐,为乡村振兴的持续、全面推进夯实了“硬基础”。

四、“稳基建”就是稳住振兴预期,保障乡村发展有动能有魅力

基础设施建设不仅通过支撑农村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居民增收密切相关,而且通过构建乡村新面貌、赋能乡村新符号、提升乡村体验感等,让乡村发展对城市居民、资本等更有吸引力。从中长期发展看,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基于数字技术应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乡村产业利润率、强化乡村发展融合度的重要保障,更是未来农业、未来农村、未来农民的必要因素。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围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这一任务,通过“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改厕”“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让乡村环境基础设施更加灵活实用,有助于推进乡村面貌改变;通过“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危桥改造”“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让乡村交通居住设施更加安全,有助于提高乡村宜居安全感和体验感;通过“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统筹智慧农业、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让乡村信息获得能力、与世界交互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有助于加速向未来乡村迈进的步伐。通过实施“稳基建”相关举措,进一步缩小乡村与城市之间在生活生产环境、交通通讯环境、网络场景环境之间的差距,有利于引领城市居民就近入乡创业、外地居民远来居旅休憩,保障乡村发展动能和宜居魅力,让乡村振兴在良好基建环境下促进要素与人才快流动、精聚合,发挥更加强大的支撑作用。

2022年不仅是首个乡村振兴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面向2035年和2050年发展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起航之年。立足稳字、打好基础、强化基建、优化生产、保障增收、稳住信心,方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守住初心,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行稳致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作者: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猜你喜欢

耕地农村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基于质量提升的规划期内县域耕地产能占补平衡潜力评价研究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我国严禁擅自填湖“造耕地”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我国首次将耕地分等定级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