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传递城市的“流行元素”
2022-06-07向煜
向煜
从小到大,从上学到工作,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人的一生总是处于变动之中,但停步静思,阅读就像一根不变的丝线,串起了很多散落的年月。
对于文科生来说,读书是一门必修课,历史系毕业的洪芳,将阅读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毕业后,她成为了出版社编辑,这门“必修课”就变成了工作,除了寻找城市、书籍背后的人和故事,更多时候她喜欢“偷得半日闲”,找个舒服的姿势看书。
慢慢地,在出版领域浸润久了,洪芳对于阅读的触角更加伸展开来,并且在工作与日常阅读的相互作用中,生发出了更多灵感,为生活、为出版,也为城市文化传播注入了更加生动的内容。
是好读书之人
某种程度上,洪芳是无法从“读书”这件事中毕业的。出版家聂震宁说:“读书,应当是出版业最亮丽的风景;而编辑读书,则应当成为出版业永恒的风景。”
“编辑,应该是好读书之人。恰好,阅读也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洪芳表示,对于编辑来说,首先要爱书,要爱读书,才能编辑出让大众喜爱的读物。“于我个人而言,阅读是一件可以充盈我每一天生活的事情。”
常常有人好奇,对于整天与书打交道的人来说,一年的阅读量大致有多少。洪芳坦言,数字其实并不惊人,当然数字也没有绝對意义,但她依然给自己定下了一年精读50万字到80万字的目标。
对于爱阅读的人来说,编辑是一份梦寐以求的职业。从事出版行业二十余年的洪芳直言,现实其实是“骨感”的。“工作会让我们接触各类书籍,也比别人有更多机会去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目,但真正能够精读的书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多。”
以前,她一年精读的书目在20本左右,后来由于工作原因,有些书目往往是泛阅读,“真正能够静下心,沉浸式阅读的时间,与其他职业的人是一样的,都是到了节假日才会有大段空闲时间,供自己好好去享受书本带来的快乐”。
阅读看似是静止的活动,但它却与人类智慧和心灵的成长平行,即便其不能给出任何实操性答案,但总会在阅读者的内心,书写下另一种解法。“我始终坚持人在任何阶段都必须阅读,特别是社科类作品,它并非工具但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成长。”
洪芳告诉记者,即便家有读工科的孩子,但她依然会要求孩子认真阅读《天堂苏记》和《话本苏州简史》。“每天半小时,认真去品读我们生活的城市和文化,一开始孩子有些抗拒,后来越读越有兴致,在感叹内容写得真好之余,也自感受益匪浅。”
“好书很多,但并非适合所有人。”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跟着书单阅读而“踩雷”的经历。虽说每本书只要读了都会有所收获,但如果为了读某本书而读,则有一些违背了阅读的本质。叔本华曾在一本书中写过这么一句话:“在阅读这件事上,懂得几分克制是非常重要的。克制的技巧在于,不要仅仅因为一本书风靡一时就盲目跟风。”这句话可能是要提醒我们面对浩如烟海的书,规划好自己的阅读时间。
“我也有过跟风买书,结果却发现难以读完的经历。所以我会建议身边的朋友,买书前花10分钟去翻一翻,看看这本书是否符合自己的阅读习惯,不仅是内容,还有排版、纸张等等。”
好书有很多,每个人的趣味是那么不同,某个人或者某群人的喜好不一定代表大众,读书归根结底是私人的事情,就像歌单,即便分享未必适用。
也是隐身于书背后的人
因为喜爱,也因为职业缘故,洪芳对于书本的热爱会有一些“偏执”。“不允许有折痕,不允许有水渍,每一本书的背后都凝聚着很多人的心血,我们买了一本书,不仅包括书本身,还有他们的付出,必须要认真对待。”
事实上,一本好书,除了内容,还需要这样的多方支援:图书编辑、美术编辑、校对、装帧设计等等。“一本书的出版,就像照顾与培育孩子,从选题策划、与作者沟通、审稿加工到后期版面设计、封面设计及图书包装,任何一本好书的‘出生都需要群策群力,蕴含了很多人的心血。”
如果说,书是作者沉淀积累的智慧结晶,那么对读者来说,就是接受文化的过程,读者读得舒服,作者收到积极反馈,就是编辑最大的成就。选题是否独到,内容是否吸引,设计是否让人眼前一亮,如何满足读者的不同兴趣……作为编辑每个环节都需要好好把关。“一位优秀的编辑需要是一位‘全能型选手,这是一个挑战,当你能够应付这些挑战后,才能成为优秀的出版人,为大众输出更多好书。”
毋庸置疑,编辑这个行业时间和质量成正比,时间投入越长,质量就越高。就如关于江南历史的书籍,一个简单的问题有时候也需要花不少心思和时间去解决。
编辑出版《贵潘友朋信札》的经历让洪芳记忆深刻。
“清代苏州有两大潘姓家族,一家以经商致富为奋斗目标,被当地人称为‘富潘,另一家则以科举仕途为家族追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贵潘。作为苏州望族,‘贵潘在乾隆朝状元、四朝元老潘世恩与其孙咸丰朝探花、工部尚书潘祖荫的共同经营下,至咸丰、同治年间已臻极盛。”洪芳介绍,“贵潘”家族有保存信札的传统,除家族内部通信外,与其族人有书信往来的很多是在当时颇有社会影响的人物,如“状元宰相”张之万、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丁日昌,苏州名门望族贝氏、顾氏、彭氏等士绅。
“这套书所选的近800通信札涉及作者161人,写作的时间集中于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阅读这些繁体字书写的书信,洪芳一开始也害怕会觉得枯燥,“认真读完这些内容涉及宗族关系、社会交往、官场生态、时局政治、经济生活、士绅心态的信札后,内心还是有很多感触的,而对信中提到的说法,特别是自己不确定的背景知识,都需要再去翻阅资料”。
《贵潘友朋信札》中提到了“捐纳”,在清朝其与保举、铨法及吏治是怎样一种关系?带着疑问洪芳又去查阅了大量资料,直到在一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找到了“捐纳”的来龙去脉,她才满足。
确实,即便是学识渊博的资深编辑,也会有“盲区”,这也就要求好编辑要有甘于坐“冷板凳”的耐心。“作为幕后工作者,我们要对作者、对读者负责,需要谨小慎微,一句话、一个词都有可能需要多次出入图书馆和档案室。”A49AB35B-2911-45A8-A94B-2B801D8F50B2
对文字锱铢必较,用自己“专”且“杂”的学识,以慢工出细活的态度,交出更好的作品,是洪芳作为编辑对自己提出的要求。“编辑出版书籍是一份责任,当然在过程中我也会通过阅读发现很多乐趣,最直接的体现是会学习、接触到很多新的知识,这是这份职业带给我的快乐。”
推广书籍要多元化
都市人都是繁忙的,很难有大把大把用于阅读的“专属时间”,好在聪慧的人们,懂得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开辟出自己的精神角落,形成了珍贵的阅读风景。
“我们对书的热爱不拘于一种形式。”洪芳说,每日在轨交上,她常常瞥见年轻人的手机页面是阅读软件,抑或是听书App。“当下的读书,早已不再局限于纸质书,电子书、听书都是很好的选择。我自己就在听书App上听完了好几部大部头书,这种转换风格的阅读,也是很好的充实自己的途径,在无法享受安静看书的时间里,带来了另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阅读的方式越来越多元,推广阅读的方式也是层出不穷。如何让读者在海量书籍中找到一本书,也是编辑们一直在思考的。“光有好的选题是不够的,现在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我们需要通过多元手段,把好书推荐给大家,给大家提供一份别开生面的阅读指南。”
去年,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洋苏州”眼中的中国小康》荣获了第三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这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讲述了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外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12位外国友人的故事。
“书籍本身的内容很有意义,它以苏州观照全国,以外国友人的视角客观记述了苏州小康生活的新时代特征,呈现了一幅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百姓生活幸福美好的多彩画卷。去年的江苏书展上,我们也特意安排了一场分享会,邀请了三位书中的主角,来到现场为大家讲述自己的故事。”洪芳告诉记者,整场分享会还进行了网上直播,收获了不少点击率,也提高了苏州的国际曝光率和认知度。
“之前《院子里的姑苏》的线下活动也非常有意思。”虽然过去了好几年,但她对那天的活动记忆深刻。“活动地点是状元博物馆,时间是上午9点30分,主要內容是由状元博物馆馆长带领大家深度寻访状元故居。活动前我们并没有做过多宣传,让人意外的是,才8点30分,很多市民都聚集在了状元博物馆门口。他们说,希望早点来可以抢占有利地形,更有参与感,这让我很感动。”她说现场还有一位妈妈带着孩子来了,询问后得知,他们本来只是路过,出于好奇拉着孩子来转了转,没想到孩子到了状元博物馆就不想走了。
沉浸式地体验江南文化,对孩子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教育,对成人来说,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他们对苏州的感情。“我们出版的书籍致力于将这座城市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之余,也希望读者可以通过阅读,通过我们的活动,对苏州有更深刻的理解,更热爱苏州。”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读者能够通过书籍对苏州这座城市有更多的了解,今年古吴轩出版社还面向爱阅读的读者,发起并成立“古吴轩书苑”,以多种形式陪伴读者阅读之余,也希望让他们通过书籍,可以重新认知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
把江南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苏州,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古吴轩,深耕于这座城市三十余年的宝藏出版社。三十余年来,古吴轩出版的书籍种类包括主题出版、地方文化、古籍经典、社科普及、书画艺术和少儿读物等,其中涉及苏州和江南文化的书目占比还是非常重的。
“作为本土出版社,我们一直以传播江南文化、打造苏州城市品牌和城市精神为己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积累了深厚的底蕴,让我们在出版书籍时更有底气。”洪芳直言,多年来古吴轩出版社不仅会聚了各行各业的专家,让他们成为出版社的“智囊团”。同时通过日积月累,古吴轩的触角深入到了城市各个脉络之中,并不断向周边覆盖,“特别是谈到江南文化的时候,我们的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苏州,更要放眼整个江南地带,才能为读者出版更加全面、权威的书籍”。
关于讲好苏州故事,通过文字和书籍传递江南的“流行元素”,古吴轩一直在前进。
“创新之路丛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呈现了苏州高新区自成立以来,区域内各行业领军人物的故事,从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40年来苏州高新区的迅速发展和苏州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一个创新的苏州。《志说苏州》以一个修志工作者的视角,从地方志的角度解读苏州历史,着力追求历史的本真,书中所收录的文章涵盖面广,包括名人、历史、古迹、故事等各方面,读来可让人对苏州的人文历史有一个既宏观又微观的了解。《苏州百景》收录了知名版画家沈民义所绘的百幅精美版画,配以知名学者王稼句典雅古奥的文字,展示了苏州氤氲江南的幽美百景,整本书展示了新苏州的精致之景,将江南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精神风貌完美结合,诠释了新江南、新苏州的时代内涵。《典范苏州》历时四年,通过听声、读城、博物、品味、识人、传道共六辑24卷,展示了一砖一瓦间最原汁原味的苏州……
采访的尾声,洪芳介绍说,今年古吴轩将积极响应国家对于“古籍保护”的号召,对古籍重点书系的出版、古籍的复制与复刻、刻书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进行规划,做好古籍的活化利用。“在今年7月初举行的江苏书展上,古吴轩古籍系列将首次集中展示。”此外,古吴轩也将继续强化书画特色,在书画古籍出版与普及推广等方面做出影响力,凸显古吴轩的审美特色与装帧力量,打造最美图书。助推江南文化品牌建设,重点打造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江南砖雕》等图书,大力拓展数字出版,深入发展文创产业,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致力于扬古展美,传播文化,服务社会,成为江南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播者。A49AB35B-2911-45A8-A94B-2B801D8F50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