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体育课堂中儿童化语言的运用策略

2022-06-07潘冰艳

当代体育 2022年18期
关键词:动作体育小学生

潘冰艳

体育活动中运用教学语言是体育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有力工具,同时也是师生之间进行良好交流的桥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运用的生动性以及形象性,还有趣味性这三方面对于调动广大小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还有提升他们在体育锻炼方面的积极性就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当前在小学的组织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要想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体育教师就应结合儿童的生理成长和心理发展等特点灵活的运用教学语言,在这方面,对于儿童语言的大量运用,可以极大的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以及经验,主要探讨如何高效的运用儿童语言提升小学的体育教学水平。

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教学改革也正在不断地深入。而当前的素质教育观就是要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因此这方面的要求就与新课程改革某些理念不谋而合,都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发挥出广大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在内容方面是一致的。特别是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教学的本质放在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上来。因此在小学的体育课堂上,要求广大教师要通过改变教育理念,逐漸缩短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距离,让小学生更轻松的学习体育知识。

1 构建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情境

1.1 儿童化语言的教学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运用儿童化的语言,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还要扩展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要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渗透,更加灵活的运用儿童化的语言,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也能够积极参与自己喜欢的一些游戏化的体育活动,这样才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各项体育知识,进而促使他们更快的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也能够不断的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

1.2 基于儿童的心理构建教学情境

当前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要充分考虑到小学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以及他们在这个阶段的生理健康成长规律,在小学开展体育课堂比较早期的阶段,体育教师就可以先从基于教材故事上的内容,结合小学生引入体育技能的方式建立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场景,从而使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听起来更明白、也更容易接受体育知识的灌溉,而这不仅更加方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讲解的意思,而且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比如本人就在关于前滚翻动作的教学中采用了基于情景化的教学法,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语言就跟练习前滚翻动作的孩子一样,教学效果也就很好,并且学生也可以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深入掌握了相关的体育技术动作。

1.3 故事化教学过程,分解技术动作

比如我们主要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因此就需要练习一些比较基础的动作,就比如前滚翻,而该类体育运动动作的性质就比较简单,并且因为属于是第一次的练习。所以我们将整节课通过“小刺猬在森林中进行寻宝探索”的故事为教学情境的切入点,然后就开始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随小刺猬,逐渐深入掌握前滚翻的各个动作,此阶段中的所有动作练习都基于这个故事的各个关键情节展开。并且在每个环节中都及时穿插着关于不同前滚翻的动作,然后用语言引导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小刺猬,并在练习过程中设置了一系列具有行为突破性,或者结果成就性的游戏(比如谁有更多的朋友,或者反转的时候在胯下翻滚看向天空,还有怎么通过翻滚动作变成球,以及谁的动作最快,还有谁最后拥有更多的宝物等。让学生们通过愉快的玩耍,真正地融入到对各个前滚翻关键动作的学习过程中,从而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顺带学习了这个围绕故事情节展开的教学情境中的各项前滚翻动作要领,与此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安全的注意事项,这也能够让学生在完整的动作学习前,就掌握了练习前滚翻动作技巧的重要性,因为这个动作是一种在遇到突发危险时,能够迅速保护自己安全的小技巧能力。

1.4 运用儿童化语言的教学过程的体现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情境引导式的教学法,然后将基于各项技术的体育动作教学充满情感化,也尽可能使那些不带情感的前滚翻动作转化,成为诸如“小刺猬的运动技巧”等。而在这种孩子气的语言讲解渲染下,学生们就会把自己当成小刺猬,然后一步一步地学习各种前进或者翻转的动作。这主要也是本人掌握了小学生比较基本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而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比较生硬,这种直接的讲解方式是无法受到学生的欢迎的,因此在小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做到童趣十足,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要使学生感兴趣。而在上述的教学情况下,基于情景的教学法就是一种使体育内容或者动作语言充满孩子气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融入故事,进行多层次的深入学习,也就起到了很好的开展技术动作教学的效果。

2 教学过程灵活结合日常的生活现象

由于低年级小学生大多以形象化的思维为主,因此直观可视的事物也比较容易影响其思维发展和观念养成。例如,对于一些存在于卡通动画和书籍中的人物,有些男孩子就会喜欢王子,有些女孩子则会喜欢公主,主要是因为这样的情节表演或语言描述能够真正进入儿童的心理。这也导致学生可能对直接式的讲解不感兴趣,这种教学方法也不容易深入到小学生的心理。因此,我们在小学开展的体育内容讲解中,既要经常在生活中运用各类语言进行形象的隐喻,可以对体育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催化效果。比如我们在二年级“立定跳远”内容教学中,本人就运用了“高人、矮人、超人”的各类形象隐喻。当遇到“高个子”的动作时,学生们就会做出准备起飞的动作(举起双手,抬起后脚跟)。而当遇到“矮个子”时,学生就会弯曲膝盖,蹲下,然后双臂向后摆动,预摆借力向前跳。当遇到“超人”代表的动作时,他们就会身体前倾的向前跳跃,根据人体的保护意识,此时他们就会自然地从上到下摆动自己的手臂,从而保持身体的平衡。因为大多数的小学生都喜欢在漫画中的“超人”飞天遁地的形象。再加上在教师细致的描述以及指导下,学生们就会在技术动作的学习中获得了很多的乐趣。然后,还可以用青蛙跳跃以及猫科动物跳跃的形象进行隐喻,来让学生模仿这些动物从空中下落的降落方式,然后学习无声地降落。在教师熟练运用这些教学语言比喻后,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关于立定跳远方面的技术动作。做到了“润物无声”,这主要是把小学生身边熟悉的一些事物,包括他们对所见所闻的感知,作为教学的类比投入到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中。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可以起到一边游戏,一边学习体育知识目的。

3 灵活的运用儿歌以及口诀来讲解动作

3.1 运用儿童化语言引导激励

由于小学的学生年龄小,自身的观念发展不成熟,在各种关于学习的科目中主要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关注。并且他们的学习注意力也不能进行长时间进行集中,再加上学习的动力大小也很容易受到该事物新鲜感程度的影响。所以我们的教学语言要做到更加的简洁明了,避免内容过于冗长枯燥。然而,有些体育过程中的技术动作比较复杂,我们无法用简单的几句话就给学生们表达或解释清楚。因此对于这些体育动作的内容和要领,运用童谣编制和公式制作的方式可以代替教师单调的解释。例如对于排球动作要领我们可以用一个简短的公式来概括,就是“插、夹、举”,来让学生先体验感受一下动作,而这就远比一个冗长的枯燥讲解要好。而这也满足了孩子在学习上的心理需求。因为在大多数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幼儿使用更加符合接受能力的语言方式,不仅可以鼓励那些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还可以对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起到激励作用,更要充分结合当前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并掌握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动作的实际学习能力,对于儿童化教学语言要做到及时、熟练地运用,这样才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學习兴趣,让他们真正产生体育动作的学习热情。而性格活跃也符合小学生自由的天性。小学的体育课程就能使小学生的这方面特点得到充分发挥,也能够锻炼内在素质以及具体的行为。

3.2 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小学的体育课上,小学生的各种体育动作展示和情绪上的反应也会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这让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够间接的得到反映。因此,教师还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心理成长需求,以此精心设计更加适合幼儿的教学语言,从而使整个体育教学的过程更加有趣以及富有魅力,进而使学生保持持久的探索好奇心和学习欲望,积极的参与体育动作的锻炼。例如,当我们在组织开展“立定跳远”的另一节体育课上,为了再次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老师就用充满生动有趣地语言问道:“同学们,大家这会想玩一个游戏放松一下吗?”而一听到要玩游戏,此时小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发问:想,那这次是什么类型的游戏啊?老师此时就可以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充满到童趣的语言中:“大家喜不喜欢石头剪刀布的猜拳游戏啊,如果大家喜欢的话。老师也可以和大家一起来玩”“好”“那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玩这个猜拳游戏,好吗?”然后,当此时的小学生的情绪比较高涨时,老师就逐渐告诉学生各个游戏的规则。先让每个人都互相结伴,找到一个他们平时一起玩耍的好朋友,然后组成了一个小组。最后在指定的起点上,让他们先用石头、剪刀、布这种猜拳的方式进行划分。经过比赛的胜者要双脚向前跳,而败者在原地跳起。然后以此类推,这个游戏最终的目的就是看谁前进的更快更远,然后看哪边可以在规定时间完成目标,或者提前到达规定的终点位置。当教师每次的哨声一响,这五组学生都积极开场比赛,后面的学生也发出阵阵笑声。比赛完成之后,还要更加认真的进行自我动作纠正以及自我练习,进而不断加强小学生的规范性,让他们对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有一个更正确的理解与更深层次的掌握。

3.3 游戏过程中儿童化语言教学的价值

基于此种情况,教师通过幼儿化的语言将各种立定跳远的运动内容深入融入到游戏中,就能够激发了学生们对立定跳远动作的练习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探索新动作的热情。并且在教师这种充满感染力的语言艺术的影响下,体育教学的效果也就是不言而喻的。在小学的体育课中运用童谣以及感染力的语言进行生动的体育动作讲解,能更加迅速的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也能够大大激活跃体育课堂的学习气氛,这也是增加师生之间交流程度的一种互动教学方式。

4 注重儿童式的语言表达方式,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4.1 传统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

在小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儿童式的语言表达的方式运用,我们不仅要借助教师自制的童谣或者打油诗,以及各种故事情境的帮助,还要大力借助教师自身的帮助,通过掌握某一点的内容,在比较自然的教学情境中,更加巧妙地运用充满童趣的语言,使其成为改变小学生在某一情境的学习支点。因此,体育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更加注意自身的表达方式,要充分与具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及教学内容相结合,做到内容生动、节奏有力、结构准确、并且富有趣味性以及感染力。例如,在对跑步内容的练习中,由于动作简单,重复性较多,学生们对这种简单跑步练习的热情不高。还有些学生出现了跑得有快有慢的情况,导致他们对跑步练习出现倦怠感。

4.2 运用角色扮演环节代替讲解教学

而为了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这种跑步练习的倦怠,教师就及时调整了跑步练习的教学节奏,先让学生进行中场休息。然后老师就可以假装灵机一动的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一个玩‘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游戏吧,咱们来比比看看谁是青青草原的捉羊高手。”此时就发现学生们突然就感兴趣了,然后纷纷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说咱们班的男生可以扮演玩灰太狼,然后其他的女生可以扮演红太狼,或者喜羊羊、懒羊羊、暖洋洋、美羊羊等等。此时老师需要及时称赞每个学生的想法。然后学生们来到草场进行角色划分,进而迅速确定了自己扮演的角色,每个人都投入了操场上‘狼捉羊’的游戏追逐中。在此期间,出现了一些学生巧妙地改变了自己的奔跑追逐路线,主要是试图摆脱扮演的灰太狼对自己的追逐;然后另一些人则更加形象的模仿了灰太狼的语调,在追逐其他学生的同时大叫。而这场追逐战是在体育上课的现场上演的,既有生动的“狼”叫声,还有受惊吓的“羊”叫声。此时的学生们完全放松了,也放开了自己,就是为了试图追逐以及挣脱灰太狼对自己的追逐。

4.3 角色扮演过程中的教学价值

而教师抓住机会转变学生的教学观念,尽可能用童趣的语言来创造教学情境,然后使学生对于跑步练习热情不断增强。此时他们在追逐打闹以及奔跑的过程中不仅熟悉了在快速跑的过程中对于双臂摆动的有力要求,还学会了如何在快速的奔跑中保持肢体动作的协调以及正确的跑姿,进而提高了跑步练习的速度还有身体的灵敏度,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于体育学习还有跑步练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不要害怕和比自己身体素质更强的对手竞争。同时,整个体育学习的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富有更高的锻炼激情。

5 结语

结合以上研究可以发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可以调节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气氛,而在小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加清楚明了的教学,在课堂中教学语言的选择是需要非常谨慎的。作为教师而言教学语言一方面要讲清楚体育知识、另一方面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灵活的运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新庄小学)

猜你喜欢

动作体育小学生
下一个动作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们的“体育梦”
我是小学生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非常小学生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