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近几年中考作文题的“四个化”
2022-06-07姚卫伟
姚卫伟
浙江乃教育高地,最近几年中考作文题啥模样、怎么样,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化”。
一、稳中求进时代化
中考作文命题,还得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稳字当头。如成长中的烦恼、成长中的自我,这样的话题设置遵循的就是中学生的青春期规律。2021年温州卷,材料提示语就告诉考生,“成长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2020年绍兴卷要求考生给正在上初二的表妹写一封信,以消除她因“长相平平”而产生的烦恼。这样的话题,考验的是能否找到新角度。近三年,命题、半命题类作文仍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也是中考作文命题的传统,如2018年、2020年宁波卷的“幸福的约束”“自己决定”,都是标准的命题作文。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命题本是题中应有之义,顺应时代发展,让作文命题引导中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思考社会,让命题更具时代色彩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这叫稳中有进、稳中有新。如2019年衢州卷要求寫游记、写家乡,命题材料中提到“青山绿水图”“欢乐农家图”,这样的内容时代感很强,它与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农业转型等国家最新发展战略都有直接的关系。2021年衢州卷的作文命题材料中关于“美国宇宙探索技术公司的埃隆·马斯克宣布移民火星计划”,以及“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的报道,这提醒考生,关心时事政治,关注科技及社会发展,对从容应对包括中考作文在内的语文考试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着力思维哲理化
良好的思维品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从2018年至2021年,“生活哲理”类作文题几近对半,占比非常高。如2021年宁波卷“旅行可改变认识、改变习惯、改变观念……”这一文题,它给予我们的哲学思考是:走进自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人生便能展现出与以往不一样的自我。2020年的嘉兴/舟山卷关于“熟悉与陌生”的话题,同样充满了生活的哲理,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是因为我们没能珍惜身边的人、身边的物、身边的环境;陌生的地方风光无限,是因为你能够感知自然和人文的温暖温情……
作文命题的材料中处处包含着哲理,如“幸福的约束”这个命题作文:幸福往往与自由相随,幸福与约束应该是一对矛盾,正因为矛盾,才能形成哲学思考的空间。这个题目能让考生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几个方面阐述道理、讲述故事,可以建立的观点如“幸福就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等。
美国有一个SAT考试(美国大学入学前学业水平测试),它对作文的要求是:“有效而富有洞察力地发展作者自己的观点,表现出杰出的批判性思维,清晰地使用恰当的事例、推理,以及其他证据证明自己的立场。”
如2021年宁波卷的“旅行带来改变”这道作文题,其中“任务二”是写一篇议论文,要求是“所提炼的相关素材能证明你的观点;能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有力”。这样的要求,和SAT的作文要求非常接近。又如2020年宁波卷,给的一段文字是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一段名言:“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这是一段标准的哲语,它让人想起另一句名言:“你只能做你所能做的,不能要你所想要的。”如果要有一个角度和立意,如“面对、接受、处理、放下”,应该是完全可以的。
三、类型多样创意化
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包括文字材料与图画材料)等传统命题方式的基础上,命题者的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创意化类型多样是近几年中考作文题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我们也可以把这样的特点叫作多类别表达。
如2019年宁波卷,要求考生为学校文学社所办刊物的特定栏目写一篇文章,当然,这篇文章是专门用来投稿的。用来投稿的文章会有一些特别的要求,针对性要强,可读性要好,时代色彩要浓。
这几年“任务型”写作很常见。宁波卷有“任务一”“任务二”,目的是既考查考生的叙事能力,也检验考生的说理能力。还有2020年温州卷,是以“笔记”为话题的多任务选择写作。做笔记并不陌生,但要讲述做笔记的经历、做笔记的感悟、做笔记的方法,很多同学恐怕不会想到。
2021年的绍兴卷也是别具一格,同样是“任务单”类别。第一个任务是根据特定新闻标题(关于汉语热)写一篇评论。写新闻评论,你平时练过吗?第二个任务是围绕“我与汉语的故事”征文活动写一篇文章,这就相当于参加征文的比赛活动了……更让人想不到的是2021年嘉兴/舟山卷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要求考生为一个集子(一本书)写一篇序言。为别人写序言,一般是名家,或是在某一领域有建树有影响的人物,让考生写序言,很有挑战性。
当然,考卷中的“序言”要求及内容实际上是“前言”,即把一本书的编写意图与主要特色讲清楚即可。
最近三年的中考作文命题,常常出现各种图表,如2018年丽水卷关于“求助”的话题所提供的材料是一张图表,图表里有针对特定人群的数据,要求考生就此写一篇文章。如果考生写议论文,谈论如何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考验的是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
四、目标前移高考化
高考作文命题,对考生的写作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与中考作文一致,只是“新高考”作文大概率地要求“自拟题目”,这样的情况一般称之为高考作文的“三自”要求,而中考作文一般会给定一个具体的题目。但近几年,中考作文要求“自拟题目”的越来越多。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考生自拟题目能力普遍不足,而题目质量不但会影响到阅卷老师的判分,更重要的是,一个好的题目往往会形成一个好的角度、好的立意,它对考生全文的顺利完成将会产生有利的影响。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2021年全国卷高考材料作文题:爸爸开车打手机,女儿多次劝说,爸爸还是我行我素,于是女儿就把爸爸告了。要求考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老师在高考复习课上与学生一起讨论这道作文题。一个同学拟“大义灭亲”,另一个同学拟“情与法”,老师示范拟“特别狠心别样爱”。对比三个自拟题目:第一个,不合适,过了;第二个,用一个连词形成一种关系,比第一个标题要好一点;第三个标题用“狠心”与“爱”构成对比性反差,有力度也有温度。
2021年的杭州卷,就考试或日常生活中的“超常、正常发挥”这一现象发表看法,要求自拟题目。如果写记叙文,我们不妨(模拟)起这样一个题目:“那次超常也正常”,可以拟一个副标题:“校园艺术节非遗制作夺冠记”。如果写议论文,我们可拟这样一个题目:“日常、超常、非常”,以此题写一则小评论应该会比较成功。
中考命题高考化还表现为思辨性、社会思考性材料的明显增多,如2019年绍兴卷提供的三句话材料:“他们说。他们说什么?让他们去说吧!”这三句话镌刻于苏格兰阿伯丁的马歇尔学校大门上。这让人想起2021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近几年上海的春季高考作文题大都是这样的类型。
中高考作文命题要求虽然不一样,但相同点也很多。在倡导语文学习要无痕贯通的今天,尤其要注意中考作文命题与高考作文命题的相关性,中考作文命题高考化倾向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511EF19E-57E9-4884-A05F-DD55124531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