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栓弹力图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22-06-06桂晶晶金阿全万瑜赵轩朱琳杰赵逸东姚嘉琦张力文黄志英

中国全科医学 2022年21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血小板血栓

桂晶晶,金阿全,万瑜,赵轩,朱琳杰,赵逸东,姚嘉琦,张力文,黄志英*

肺炎支原体(MP)是诱发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重要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占住院CAP患儿的32.4%~39.5%,且所占比例呈逐年增高趋势[1-2]。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易诱发肺不张、支气管扩张、肺栓塞、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严重后遗症,还会导致脑炎、心肌炎、噬血细胞综合征、血栓形成等多种肺外系统损伤,严重危害患儿健康,近年来继发于MP感染的血栓形成报道越来越多[3]。临床上常规凝血主要检测整个凝血过程中的一个孤立部分,缺乏灵敏度;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开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凝血检测方法,能更全面、动态地反映凝血、纤溶过程,其样本需求量少、方便快捷,更适于评估儿童凝血。目前国内外有关TEG在MPP患儿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探讨TEG在MPP患儿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MPP患儿病情评估提供新的指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 2019 年 7 月至 2021 年 7 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治疗,并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4]中 MPP 诊断标准的 MPP 患儿 212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症 MPP(SMPP)组52例与非 SMPP 组160例。SMPP 组患儿纳入标准:符合《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 年版)》[5]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的MPP患儿。其余MPP患儿纳入非SMPP组。排除标准:(1)患儿入院7 d内发现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2)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肝脏或肾脏疾病、川崎病、过敏性紫癜、结缔组织病、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肌萎缩、癫痫;(3)采血前15 d内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者;(4)长期使用激素者;(5)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本研究已获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豁免知情同意,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审号:2021YLJSC017)。

1.2 资料收集 收集患儿入院一般资料及入院后检测结果。(1)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诊断报告;(2)入院后检测结果:包括血 小 板 计 数(PLT)、常规凝血参数〔凝 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 抗 凝 血 酶Ⅲ(AT- Ⅲ)、D- 二聚体(D-D)〕、TEG参数〔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固角(α 角)、最大振幅(MA)、最大振 幅 后 30 min 纤 溶 指 数(LY30)、凝血综合指数(CI)〕。PLT及常规凝血指标采用日本希森美康集团型号为CS5100的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测定,TEG指标采用美国Haemoscope公司(型号:TEG5000)血栓弹力图仪及配套试剂测定,测定均严格按厂家操作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强弱由相关系数r(rs)表示(r>0为正相关,r<0为负相关;|r|<0.4为弱相关,0.4~0.7之间为中度相关,>0.7为强相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MPP患儿病情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影响因素对MPP患儿病情的预测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共纳入MPP患儿212例,平均年龄(4.5±2.3)岁,男107例(50.4%)、女105例(49.6%);SMPP组患儿52例,平均年龄(4.7±2.2)岁,男23例(44.2%)、女29例(55.8%);非SMPP组患儿160例,平均年龄(4.5±2.4)岁,男84例(52.5%)、女76例(47.5%)。两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PLT及常规凝血参数比较 与非SMPP组比较,SMPP组PT、INR、FIB、D-D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APTT、TT和AT-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小板计数及常规凝血参数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platelet count and routine coagulation parameters between children with severe and non-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2.3 两组TEG参数比较 与非SMPP组相比,SMPP组R、K均降低,MA、CI、α角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Y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TEG参数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parameters of thromboelastography between children with severe and non-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2.4 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参数、PLT的相关性分析MA与PLT、FIB呈中度正相关,与PT呈弱正相关(P<0.05);R与APTT呈弱正相关(P<0.001),与PT无明显相关(P<0.05);K与PLT、FIB呈弱负相关(P<0.05),α角与PLT、FIB呈弱正相关(P<0.05);LY30与D-D无明显相关(P>0.05);CI与D-D呈弱正相关(P<0.001)。见表3。

表3 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参数及PLT的相关性分析〔r(rs)值〕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romboelastography parameters with platelet count and routine coagulation parameters

2.5 影响MPP患儿病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 以分组情况为因变量(赋值:SMPP组=1,非SMPP组=0),纳入表1、表2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PT、INR、FIB、D-D、MA、R、K、α 角、CI)为自变量(赋值:均为实测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OR=5.698,95%CI(3.329,9.753),P<0.05〕、D-D〔OR=5.061,95%CI(1.724,14.859),P<0.05〕是 MPP患儿病情的影响因素,两者联合所得的MPP患儿病情预测模型CI+D-D为:Y=1.777CI+1.624D-D-5.264,见表 4。分别绘制CI、D-D、CI+D-D预测MPP患儿病情的ROC曲线,结果显示,CI、D-D、CI+D-D预测MPP患儿病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5〔95%CI(0.830,0.941)〕、0.716〔95%CI(0.632,0.799)〕、0.901〔95%CI(0.850,0.95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05、0.545、-0.65,灵敏度分别为0.750、0.615、0.769,特异度分别为0.907、0.784、0.914,见图 1。

图1 MPP患儿病情影响因素的ROC曲线Figure 1 ROC curve of theperformance of clotting index,D-dimer,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m in predicting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children

表4 MPP病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4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children

3 讨论

MPP的发病机制包括MP直接侵袭、炎性因子释放及免疫损伤等的共同介导。MP几乎可累及身体任何部位,并可发展为广泛的肺外症状。血栓形成是MP感染所致肺外症状之一,在SMPP患儿中并不罕见[6],MP可通过影响局部血管壁直接导致血栓形成,亦可造成全身高凝状态间接导致血栓形成[7]。MP所致高凝状态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有以下几种理论:(1)部分继发于MP感染的血栓形成患者抗磷脂抗体阳性[8-9],包括抗心磷脂抗体、β2糖蛋白抗体和狼疮抗凝抗体,可与质膜上的磷脂结合蛋白发生反应,促进血液高凝[10];(2)激活了补体系统[11],补体系统在病理生理情况下的过度激活会引发炎症和组织损伤,并启动凝血系统,导致血液高凝;(3)部分MP感染引起血栓形成的患者血液中存在冷凝集素[12],冷凝集素造成的溶血可发生于温度较低的肢端末梢,加重血管内皮损害和炎性反应,促进血液高凝[13];(4)蛋白C可使活化的凝血因子Ⅴ、Ⅷ失活来抑制血栓形成,蛋白S为此过程的辅因子,感染MP后可致肝功能异常[14],导致蛋白C、S减少,促进血液高凝;(5)感染MP后可激活单核细胞[15],单核细胞可通过促进凝血酶生成及血小板聚集等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常规凝血中PT主要代表外源性凝血因子功能,INR可对PT进行标准化报告,而不受研究中心及不同化验室影响。本研究发现,与非SMPP组相比,SMPP组PT、INR有所升高(P<0.05),提示与非SMPP患儿相比,SMPP患儿外源性凝血因子功能下降。TEG中R代表所有凝血因子的整体功能,本研究显示与非SMPP组相比,SMPP组R明显降低,提示整体凝血因子功能增强,结合PT、INR结果提示内源性凝血因子整体功能增强。FIB即凝血因子Ⅰ,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大分子糖蛋白,可以促进血小板聚集、红细胞黏附和血栓形成。国内研究表明,根据FIB水平可评估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判断患者预后情况[16]。本研究发现,SMPP组较非SMPP组FIB升高,提示与MPP患儿相比,SMPP患儿凝血功能亢进。FIB经凝血酶水解后形成的纤维蛋白单体交联可形成纤维蛋白凝块,D-D是纤维蛋白凝块被纤溶酶水解形成的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为产物中的最小片段,其水平增高反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能作为反映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D-D水平较高的MPP患者临床症状更严重,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17],血清D-D水平较高的患者更易发展为难治性MPP及合并并发症,是SMPP的早期预测指标[18]。本研究发现与非SMPP组相比,SMPP组D-D明显升高,提示SMPP患儿更易继发血栓形成。

常规凝血检测排除了血小板参与情况下的血浆,不能完整反映凝血过程,而PLT只能反映血小板的数量,不能反映血小板的整体功能,TEG通过检测凝血过程中血凝块的黏弹性变化,记录凝血因子激活、血凝块形成、纤维蛋白溶解的整个过程,相较于常规凝血检测能更全面地反映患儿的凝血状态。近年来,TEG已逐渐应用于儿童创伤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川崎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脓毒血症等患者的病情评估。TEG现也逐渐应用于COVID-19患者的病情评估中。现有研究发现,高凝是COVID-19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19],而TEG比常规凝血更适用于COVID-19患者的病情评估及抗凝治疗[20]。目前国内外关于TEG在MPP患儿中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发现与非SMPP组相比SMPP组TEG参数中MA、α角、CI升高,R、K降低,其中CI是MPP患儿病情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提示其对MPP患儿病情有一定预测价值。

TEG中MA主要受血小板(约占80%)及FIB影响,本研究显示MA与PLT、FIB呈中度正相关;血小板可以为凝血过程提供磷脂表面,从而参与凝血酶原的形成,本研究显示MA与PT亦有较弱相关性。R受所有凝血因子影响,本研究显示R与APTT呈弱正相关。K、α角主要与FIB及部分血小板功能有关,本研究显示K、α角与FIB、PLT有弱相关性。CI是对整个凝血过程进行评价的综合指标,本研究显示其与D-D有弱相关性。总体而言,在MPP患儿中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参数的相关性并不高,可能与临床上常规凝血主要检测凝血过程中的一个孤立部分,而TEG检测凝血、纤溶整个过程有关,提示两者在MPP患儿凝血功能及病情评估中不能相互替代。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D-D均为MPP患儿病情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提示AUC CI+D-D>CI>D-D,AUC可反应各指标预测MPP患儿病情的准确性,一般认为AUC为0.5~0.7时预测准确性较低,0.7~0.9时预测准确性中等,大于0.9时预测准确性较高。本研究显示CI、D-D的AUC均在0.7~0.9之间,且CI>D-D、CI+D-D的AUC大于0.9,提示TEG及常规凝血参数对MPP患儿病情均有中等预测准确性,TEG的预测准确性高于常规凝血参数,两者联合后预测准确性最佳。

综上所述:临床上可根据TEG、常规凝血参数来预测MPP患儿的病情,TEG的预测准确性更高,但TEG不能取代常规凝血参数,两者联合后预测准确性最佳。

作者贡献:桂晶晶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撰写论文;金阿全、万瑜进行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数据收集;赵轩、朱琳杰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学分析;赵逸东、姚嘉琦、张力文进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论文的修订;黄志英进行英文的修订,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血小板血栓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