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金曲天涯走,耄耋高唱真美声
——男中音歌唱家刘秉义的音乐故事
2022-06-06北京王梦悦
※文/北京·王梦悦
实力献唱原生态
一个80岁的老人还能开个人音乐会,而且是自己独唱整场19首歌曲,是怎样的动力驱使刘秉义老师这样做的呢?采访中,笔者发现,坐在眼前的这位老人精气神看起来最多只像60多岁,而谈起他为之奋斗一生的音乐、歌唱,他却像个充满渴求的孩子,永不满足。
对于年过八旬的刘秉义来说,举办一场近两小时的独唱音乐会,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刘秉义坚持不请嘉宾客串,不用电声扩大,只邀请钢琴为其伴奏,以此让观众听到原生态声音,向观众展示自己的实力,还独唱音乐会本来面貌。不用电声扩音对普通观众也许无所谓,行内人都知道,这是对声乐基本素质的极大挑战……
让刘秉义最为感动的是,演唱会当天来了许多平时一到晚上就不出门的老同事、老同学。那天,他的不少老战友是坐着轮椅进的音乐堂,再由家人搀扶着进去,有几位已经是90高龄。更让他感到意外的是,有一些不敢请的“老伙计”也到了现场,艺术家石维坚两只眼睛的视力只有零点几,几近失明。考虑到他的身体状況,刘秉义根本没有通知他,石维坚是和老伴从网上知道了音乐会信息后自己买票来的。与很多老歌唱家—样,刘秉义也有一批固定老粉丝,他们带着收藏的录音带、CD、老唱片,还有自己珍藏的过去演出过的节目单找他签字,有些音像资料甚至连刘秉义自己都没有,刘秉义说,正是这些老同志、老观众的盛情,让他唱了65年仍不舍得离开舞台,他说:“歌唱是我毕生的事业,如果在能唱的时候离开了,我心里过意不去。”
与石油结下不解之缘
提起那首被他唱红大江南北的《我为祖国献石油》,刘秉义说,几乎每次不唱这首歌都收不了场,经常有观众在台下一遍又一遍地喊“我为祖国献石油”,大家对这首歌太熟悉了。这首歌1964年问世,从那时开始他一直唱到现在。他自己的独唱音乐会上有很多时候都没有安排这首歌,因为音乐会安排曲目一般都是本着古今中外都包括的原则,而《我为祖国献石油》是一首群众性艺术歌曲,归到哪个系列都不太合适,只能放在最后单独来唱。但无论走到哪里,返场时观众一定要他唱。他清楚地记得,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一次音乐会上,演唱《我为祖国献石油》后,观众仍在鼓掌,多次谢幕掌声依然不减,于是,他又重复唱了一遍,上万观众的掌声和着节拍,气氛更加热烈。第二天,《北京日报》以《一首老歌,轰动全场》为题作了报道。时至今日,不管手风琴、钢琴、小乐队还是大乐队伴奏,刘秉义说连他自己也记不清到底录制了多少个版本,从老式的黑胶木唱片薄膜唱片到卡带,再到CD,不同载体记录了那个年代特有的故事。为此,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授予刘秉义“荣誉石油工人称号”。刘秉义说,当授予我这个光荣称号的时候,我很激动。唱了一辈子石油工人的歌,我了解他们的生活,深知他们的艰辛,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是我的光荣,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愿意为他们唱歌。实际也是这样,只要是关于石油工人的活动或晚会,不管多忙,刘秉义总是有求必应。
刘秉义经常解释说,虽然这首歌他演唱的时间最长,录制的版也最多,但最初的演唱者并不是他。这首歌是作曲家秦咏诚在大庆油田创作而成,由大庆文工团团长首唱,还拍了纪录片。当年,刘秉义是在一份音乐刊物上看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曲谱,随口哼了两句,发现这是一首振奋人心、节奏感强的好歌。仅仅两三个月后,中国唱片社就为刘秉义录制了唱片。唱着这首歌,刘秉义走遍了中国几乎所有的油田,与石油工人结下不解之缘。
“文革”期间,《我为祖国献石油》被扣上“只见石油,不见路线”的帽子,差点被“革了命”。当时曲作者秦咏诚与刘秉义商讨如何挽救这首歌,于是两人对这首歌的歌词进行了一些“革命化”修改,才使得这首歌得以幸存,才有了后来不朽的生命力。“文革”结束,刘秉义来到大庆,再次见到这首歌的词作者薛柱国时,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对当年的“篡改”一事表示歉意。薛柱国却紧紧握住刘秉义的手说:“当年是你们救了我,也救了这首歌。”
刘秉义认为,这首歌之所以被大众认可、接受并广为流传,与它产生的时代有着密切关系。其实,早在1959年我们就发现了大庆油田,但一直处于保密中,直到1964年国庆节前才对外公布。那时,3年困难时期刚刚过去,国家经济百废待兴,此时宣告大庆油田出油了,我们突破西方国家封锁,听到原子弹爆炸、大庆出油的消息,老百姓的激情一下子迸发出来。这首歌虽然唱的是石油工人的壮志情怀,同样也唱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内涵,所以它能够打动几代人的心灵。刘秉义说,这首歌能久唱不衰,并不是他个人的本事,功劳应归于词曲作者。作为演唱者,他只是用自己的声音把一个好的作品表现出来了,最多也只能算得上是二度创作。
从普通文艺兵到著名歌唱家
听着刘秉义讲述他歌唱的故事,仿佛又回到那个激情澎湃的岁月。刘秉义走上职业歌唱家的道路颇为曲折。中学时代的他不仅爱唱歌、爱演戏,还是学校乐队成员,军号、二胡、月琴、笛子,样样感兴趣。当然,他对唱歌更有着特别的偏爱。上世纪50年代初,16岁的刘秉义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潮中投笔从戎,但却因过不了“眩晕”关而不得不放弃当一名飞行员翱翔蓝天的好梦,而成为一名战地文艺兵。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他用歌声送战士出征,用歌声迎战士凯旋……战争环境下的生活是艰苦的,而且每天都面对着生与死的考验。战士们的英雄事迹,身边战友的壮烈牺牲,时刻激励着年轻的刘秉义,使他的青春在战火中闪光。在紧张的战争环境里,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声乐练习。山坡上、河滩旁,凡是可找到的空旷地方都是他的练声场。当时没有人指导,一本声乐教学小册子成了他的老师,主要靠自己琢磨、钻研……
从朝鲜前线归来,刘秉义于195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并以优异成绩完成5年课程。1962年,在中央歌剧院上演的古典名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中成功地扮演了主人公奥涅金。这时,学院领导找到他,希望他能留在学校任教并继续深造。初露头角的他专职从事歌剧艺术的好梦又落空了。他听从领导的话,留校任教,边教课,边学习,边参加各种演唱活动。人们经常在舞台、广播和荧屏上听到他的歌声……不过,演出歌剧就成了刘秉义再没有碰过的“憾事”。
“歌唱这个事业已经与我的生命凝结在一起,我生活的全部就是这个。”从20世纪60年代起,刘秉义先后演唱了许多优秀歌曲,如《我为祖国献石油》《伐木工人歌》《回延安》《西江月·井冈山》《沁园春·雪》《我为祖国守大桥》……他永远不会忘记,也是上世纪80年代初,在北京首都剧场为久别的观众演出时,掌声持续了很长时间,刘秉义久久伫立在舞台上,眼睛湿润了……他忘不了著名声乐教授沈湘手捧鲜花到后台,紧紧抱着他说:“今天我不是来听你唱歌的,就是想来看着你重新站在舞台上。”他忘不了在沈阳演出时,一位素不相识的医生打来电话,代表周围朋友祝贺他重返歌坛。这时,他对普希金那句“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在不幸中想到往日的幸福”的话有了新的感受……如今,迈入耄耋之年的他仍旧每年坚持开一至两场个人演唱会,同时他还参加了许多场国外音乐会演出。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0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香港举办的名为“我和我的祖国”的音乐会,音乐会上中国音协副主席徐沛东亲自上台指挥,全场观众一起高唱《歌唱祖国》。驻港联络处的同志看后说,香港回归这么多年,全场观众一起唱还是头一次。人们称刘秉义是乐坛常青树,几十年来,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都不丧失艺术原则,也不在艺术格调上作某种简单妥协,这也是他唱了这么多年《我为祖国献石油》仍旧经久不衰,仍旧会感动很多人的原因。因而,有媒体评价道:“他既擅长演唱著名歌剧选段和艺术歌曲,又能以娴熟的技巧、细腻的手法,表现中国创作歌曲和民歌,是一位能掌握多种艺术风格,曲目十分广泛的歌唱家。”
期待九十再抒怀
近70年的音乐生涯,歌唱几乎成了刘秉义生活的全部,他感慨道:“我不觉得歌唱是我生命之外的另一件可干可不干的事,而是我赖以安身立命之所在,是我生活的全部。”正是他坚持演出没有中断,经过多年积累,才有了“八十抒怀”。
说到9 0 岁时能否再“抒怀”,刘秉义称最担心的还是身体, 他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这是人生的感慨,人生是最实际的,没有办法。70岁的音乐会叫“七十抒怀”,这回就“八十抒怀”。80完了能不能再抒怀就不知道了。搞这样的音乐会是有很多条件的,最大的条件就是身体条件,这是声乐艺术的特点,与其他乐器不太相同。声乐的特点,嗓子就是乐器,乐器不给劲儿,就唱不了了。“有时在外地演出,着急给家里打个电话,拿起电话却一下想不起号码;原来我身高1米8,现在只有1米74了,脊柱侧弯是我最大的威胁,但也没有办法。”面对不可逆转的衰老状态,他笑称,先要好好活到90岁,再看到时能不能张嘴唱歌,能不能开演唱会。
至于身体状况,刘秉义称自已是有运动底子的,但也曾因为运动少站到“糖尿病”队列中。当医生把体检结果告诉他时,他很是困惑:这么多年来,自己虽然从轻度脂肪肝逐步发展到中度脂肪肝,怎么又成了“老糖”队伍中的一员?他回顾道:“我曾是中央音乐学院校篮球队左前锋,乒乓球三级运动员。那时除了上课,我经常在运动场上,30岁前都不知道感冒发烧是什么滋味。”直到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饭都吃不饱,哪有力气运动,下了课刘秉义和同学就是躺在床上,那时学校操场长满荒草。几年后,当一切恢复正常,当年很多同学重新回到运动场上时,刘秉义却再也没有恢复运动。几十年没有像样的运动,直到身体出现问题才得到重视——“迈开腿,管住嘴。”从那以后,刘秉义每天都出去走一走。除了走路,还在家里准备了哑铃、拉胸器,有时间就做做锻炼。
在刘秉义从艺6 5 周年之际,众好友发来祝福。著名歌唱家杨洪基用书法赠诗一首:“朝战归来秉义兄,硝烟淬炼艺征程。学府深造再起步,乐海泛舟六五庚。歌剧舞台崭头角,井冈赞颂东方红。石油金曲天涯走,交响诗词登巅峰。八十抒怀志犹存,耄耋高唱真美声。洪钟大吕清音醉,魁首男中欲无争。甘苦相依露英姊,悄然奉献事业成。相濡以沫迎钻石,潇洒夕阳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