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庐札记
——谈艺品与人品
2022-06-06朱茂刚
走向世界 2022年6期
文/朱茂刚
中国艺术,无论诗、书、画、乐之品评,最终皆归于人之品格。“诚于中而形于外”,艺术形式只是艺术家心性之外显。东方艺术更注重性灵,个人品格的自我完善是中国历代文人士大夫终生孜孜以求的目标。“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黄山谷有一段著名的论述:“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致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尝为少年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
李廌曾云:“凡文之不可无者有四:一曰体,二曰志,三曰气,四曰韵。”文章之无体,不能成人;文章之无志,若土木偶人;文章之无气,若奄奄病人;文章之无韵,则庸俗鄙人而已。
行书四条屏
草书横幅
行书对联
篆书对联
行书扇面
以上皆言人之品格对于艺术之影响,孰不知艺术作品又反作用于人之品格。丰子恺评论弘一法师人生三个层次: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其中,精神生活即学术与文艺。弘一法师在音乐、戏剧、美术、书法、篆刻等作品的创作和对真善美的追求中完成了自己精神世界的不断升华,最终进入灵魂生活的境界。可以说,人在艺术的审美活动中完善了自己。
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宗白华在论及艺术与中国社会时说,“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艺术以其审美情思、节奏、境界作用于人,推动实用型人格向审美型人格的转化,从而使人的品格境界不断提升。
艺品与人品不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而是相互作用、相互生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