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山东手造”
2022-06-06
商业化,『山东手造』第一站?
文李潇雨
从“泉城”济南到“鸢都”潍坊,从“瓷器之都”淄博到“黑陶之乡”日照,从“油墨书香”的菏泽再到“饽饽飘香”的青岛,钟灵毓秀的齐鲁大地,每一座城市都蕴藏着非遗珍宝。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86 项非遗入选国家级名录,县级名录达12758 项。
在庞大的非遗项目总量背后,有更多的数字和现象值得关注:莱芜传统糊香花生油有了专利技术加持,仅在2022 年春节期间就卖了一个亿;琅琊剪纸走进手工课堂,并乘电商东风进行线上运营,全年销售超3000 万元;远近闻名的“齐笔之乡”广饶县大王镇由家庭作坊式的单干变为“抱团式”成立公司,通过电商、展会等形式将齐笔远销全国各地……
但,“山东手造”商业化之路是否尽是坦途呢?我们欣喜地看到,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企业正想方设法地增加“山东手造”附加值,助力相关产业提升。而不少手造本身,也正以创新求变的新姿态,撬动新消费、创造新市场。当然,与此同时,“山东手造”的商业化任重且道远,当追求消费、开拓市场成为“山东手造”的必选项,商业化会是“山东手造”活下去的金钥匙吗?
盘活非遗财富
今年3 月初,山东正式启动“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并首次对其进行了定义。不难看出,“非遗”是“山东手造”的底色。谈到传统非遗,这种自古依托口口相传与代际传承的“传家宝”,已有不少陷入了无人继承、无人问津的窘境。
但“山东手造”与“非遗”又有所不同。它为传统非遗注入了“创意”与“新造”,是传统与创新的兼容并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他理想中的“山东手造”品牌,是一种兼具文化和经济价值的特色品牌。
如何赋予传统非遗以“创意与新造”,其“经济价值”又该如何实现?对此,潘鲁生特别提到了当前大热的博物馆类文创产业:“‘故宫淘宝’‘敦煌文创’等形成突出优势,国家博物馆及各地博物馆的文创也异军突起。”在他看来,“只有融入今天的生产生活才能有持续的发展载体、发展空间和发展活力”。在保护传承的前提下,将“非遗”化为现代理念的文创产品,以物化形式表达“非遗”魅力,使其适应现代节奏并“活在当下”,才是“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途径。
当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少、管理机制不全、师生比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就是校企合作,可以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与企业合作层次及合作成效的影响。所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深化校企合作非常重要。
作为文化资源丰厚、传统工艺品类齐全的“非遗”大省,“作为孔子故里、儒家文化诞生地的山东,发展好具有世界文化标识度的文创产品,有基础,有潜力,也有空间”。发扬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生产性,“使之在今天的文创经济、制造经济中找到衔接点和发力点,也是发展的需要和必然”。可见,若是告别了束之高阁的“收藏”属性,更多为美好生活服务,“山东手造”的背后将是一个广阔的消费市场。对此,潘鲁生信心满满。
深耕产业蓝海
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国劳动人民靠一双巧手闯出了手工类、工艺类劳动的致富路,如今,这些经久不衰的优秀传统手工艺也成为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优势和根本动力。据公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山东共有各类传统工艺类企业和经营业户超119万个,直接从业人员超350 万人。
在“鸢都”潍坊,全市共有400 多家风筝生产企业,累计解决就业超2 万人;有着“柳编之乡”美誉的临沂市临沭县,拥有372 家柳编企业,形成众多专业村镇。还有章丘的铁锅产业、曲阜的印章企业、青岛的小提琴企业等等,都为“山东手造”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被称为“网红”城市的曹县,汉服厂超2000 个,汉服产业从业者近10 万名,是全国最大的汉服生产基地。这得益于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得益于当地建立的由物流中心、包装中心、产业孵化园等组成的完备汉服产业链。“汉服不是一般的文化产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国货国潮的蓬勃兴起,为手造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山东文旅景区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爱军说。
如今,我省相当一部分老手艺都进入了产业化、规模化生产轨道。“但目前,省内手造产业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资源分散、品牌不强、竞争力较弱等问题,未来要着力在培养重点企业、优势企业上下功夫,夯实‘山东手造’发展基础。”朱爱军表示。
追赶前沿科技
其实:年轻的一代对市场的了解超乎想象
持续火爆的短视频平台上,“五金电焊手工鬼才”手工耿、“复古田园手工女神”李子柒等视频作品的热播,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手工手造内容足以引发大家的关注和共鸣。对此,潘鲁生表示:“如果说以往机械化的工业生产对传统手工艺造成剧烈冲击的话,那么,数字技术带来的无所不在的虚拟体验恰恰引发了人们对手工的、自然的、慢节奏的生活和物品的追求。可以说,数字化的虚拟体验极大程度上唤起了人们对手工、手造的重视。”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学界也正探索数字化空间中手工艺活态传承的可能。从保护技术来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存储、数据库建立进入到了VR、AR 开发的时代。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利用动画的形式将杨家埠木版年画进行动态化设计与制作,实现了年画的静态数字化展示向动态展示传播的转换。
潘鲁生始终认为,无论从研发端角度、生产供应端角度亦或是营销端的角度,数字技术的加持都能为“山东手造”的发展带来助力:“借助数字动画与游戏的交互应用传播,激活传统手工艺感官体验;借助短视频平台建构高效的传播渠道,打通传播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运用智能技术平台与算法技术,提升传统手工艺传播效能;借助区块链技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培育适应新媒体平台的原创品牌。”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我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里这样形容能工巧匠。
从总体上来看,女性农民工在体育参与程度与精神文化方面与城市女性有着比较大的差距,文化生活相对来说没有内涵,极为简单,整体状态较差。此外,女性农民工的情感生活状态也令人堪忧,精神极度空虚,这种情况下我们十分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加大体育参与力度的方式,来提升女性农民工的精神文化世界和生活质量。
手艺新生从改变刻板印象开始
文崔秀娜
今年73 岁的张效东,精神矍铄,说话声音洪亮。“我从8 岁起就跟着爷爷学做风筝,至今都65 年了。年轻时靠它吃饭,现在更多的是热爱。”张效东家的小屋里,抬头是各式各样的风筝,桌上摆的是正在做的风筝。在没采访他之前,你或许会想,他是不是只会跟你“老生常谈”,谈谈风筝的起源、做风筝的步骤。但当你抬头看到他做的长达2 米的中国空间站的风筝、致敬建党100 周年的红船精神的风筝,你会惊叹,这位老爷爷还这么创新!
本文所选择的三个代表性老手艺是:潍坊风筝、淄博博山琉璃、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采访的手艺人是:潍坊风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效东、淄博徐月柱文化传媒公司经理徐磊、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市级非遗传承人杨志滨。
刻板印象1:你以为他们都是日复一日做着同样的工作
其实:他们每天都在创新,因为创新才是这门手艺存活下去的关键
坦诚地说,在本次专题之前,笔者对于老手艺的了解并不深入。印象一直停留在“它们都是非遗,底蕴都很深厚”中,对它们的市场发展前景并不了解。但有句俗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笔者真正深入地选择了山东省两个地市的三个老手艺作为代表,与手艺人们坦诚地聊天,才发现,其实手艺人们一直都在创新,也一直在吸纳年轻人的加入,它们早就拥抱了新春天,只不过我对它们一直都是“刻板印象”。
“风筝是一门手艺,更是一门文化。是文化就要创新,要不然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吗?”对于张效东来说,创新从来都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1984 年,潍坊举办第一届国际风筝会,张效东精心扎制了一只雷锋风筝,并以精美的画工获得了当年的放飞绘画一等奖。至此,每年的潍坊国际风筝节他都参加,已经连续参加了38 届。
张效东的创作题材从来不受限制,而且一直在与时俱进。每年的国家大事,几乎都会成为他创作的题材。
动物低氧培养箱(美国Biospherix公司),氧气控制器设定氧气为5%(体积分数)培养箱为透明有机玻璃制成以便观察箱内情况。培养箱一侧装有氮气进气阀门,此阀门与箱外的氮气瓶相连,打开氮气阀门使箱内气体出去从而使箱内氧浓度降低。培养箱内一侧安装氧气控制器探头,此探头与箱外氧气控制器相连。箱内装有风扇保持空气流动同时不允许空气置换。培养箱壁有通风孔,仅留2个通风孔以控制通风量。低压生成装置,包括真空抽滤泵(LabTech),密闭瓶,气体流量计。用胶管将密闭瓶与真空抽滤泵相连接,将压力调至0.75 MPa,气体流量计控制气体流量为0.15 m3/h。
创作手法也别具一格。他是“折叠风筝”的首创者,近2 平方米的蝴蝶平板风筝,可折叠装进大号信封里;1 米长的老鹰立式风筝,可以放进一个砖头大小的盒子里。他还尝试创作了带有声、光、电科技元素的大型立体风筝,利用齿轮和杠杆原理,让风筝发出光影和声音。一个大型的会发声的风筝,在他这里的卖价近1 万元。虽然价格贵,但深得风筝发烧友的喜爱。
刻板印象2:你以为他们都是埋头创作,不研究市场需求
顺应数字经济的发展,“山东手造”已进入善为且有为的阶段。网店、直播、网络带货等都为传统手工艺传播创造了新的空间和渠道。但在潘鲁生看来,更为前沿的数字化技术将为传统手工艺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今年33 岁的徐磊出生在琉璃世家,父亲徐月柱是琉璃艺术大师。徐磊用一段话讲述了他从小的生活环境:“幼儿园8 点才上学,我6 点就到学校了。因为我父亲、母亲、爷爷、奶奶,乃至姑姑、小叔、二姨、三姨都要到博山美术琉璃厂上班。放学后,我就在琉璃厂各个岗位上辗转,谁有空谁带我。姑姑干雕刻、小叔做鼻烟壶、爷爷贴花纸、二姨做玻璃管、三姨做注射器……这些岗位我都门清。”
徐磊毫不掩饰自己从小其实对琉璃是没什么好感的,因为太熟了,熟到自己都“熟视无睹”了。考上大学后,心想终于逃离这个环境了。但一次展会让他意识到琉璃的市场需求是很广阔的。
那是2014 年,徐磊的老师愿意出借自己在国贸的展位,让徐磊和同学去试试,挣了钱再分账。同学们想来想去该展览什么,后来想到徐磊家的琉璃,大家一拍即合。徐磊雇了一辆五米四长的白色翻斗车,装着满满一箱外贸甩单,从博山一路开进了北京国贸。原定三天半的展销会,第三天上午,徐磊他们的摊位就已经被“洗劫”一空。
正是这次展览,让徐磊充分认识到琉璃的市场价值。他放弃读研,投身市场,利用几年时间,与同学一起参加各种展会,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用这笔钱,在2018 年,与父亲一起盖了徐月柱琉璃艺术馆。
如今,徐磊开始从事文创。因为他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喜欢。很多国潮的文创产品一经推出市场,立马被抢购。与普通的文创相比,琉璃与文创相结合更具卖点。“打造一个IP、定好一个价位、选择一条销售渠道”是徐磊给自己定的“三个一”。也就是品牌、价格、销售渠道都是他所考虑的。经过对市场的研究,他推出了生肖系列。一经推出,立马受到消费者的抢购。
“生肖系列都是我和专业的设计师一起设计的。因为我熟悉琉璃行业的每个环节,了解设计的产品在琉璃的工艺上能不能实现,这是我的优势。”徐磊眼中光芒闪烁。
刻板印象3:你以为老手艺就是通过手艺传承
其实:手艺是一门文化,凡是有这个文化符号的,都是传承
5.并发症:PERT的不良反应少见且多数较轻,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胃肠胀气、痛性痉挛、便秘和腹泻等。其他罕见并发症有纤维化大肠病和过敏反应。
生于1974 年的杨志滨是杨家埠西长兴画店的第13 代传人。“杨家埠木版年画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了。我们杨家埠几乎家家都做木版年画,一些大的画店都传承很多年了。”
杨志滨讲话很有条理,对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历史、传承、手法、工艺娓娓道来。一问才知,原来他经常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宣传杨家埠木版年画。大中小学校,他都经常去给学生们讲课。“这也是美育教育的一种,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1995 年毕业后,杨志滨到杨家埠木版年画社工作,从事木版年画的发掘与整理。“很多优秀的木版我们都经过了抢救式挖掘。恢复传统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创新也要借鉴优秀的文化积累。”
杨志滨将对年画的创新放在首要位置。日常生活、国家发展的大事都是他创作的源泉。作品《甜蜜果儿》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作品《美丽乡村收获忙》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但杨志滨从来不觉得传承木版年画只是靠几个传承人就能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的。
“如果说手艺的传承是一棵大树,那么我们这些非遗传承人只是根系,那些利用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符号进行再创作的人则是大树的枝叶,他们才是真正让大众了解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人。”在杨志滨的眼里,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一门艺术,通过各种形式对这门艺术的符号进行再创作的人都是对这门手艺的传承。
为了研究地震波输入方向对钢管塔地震响应的影响,本文对前述钢管塔模型在地震烈度为8度,I类场地条件下进行了不同角度输入地震波的地震反应谱分析,地震波输入角度分别为0°(垂直线路方向),30°,45°,60°,90°(顺线路方向).分析中使用Block Lanczos法提取钢管塔有限元模型的前12阶频率和模态振型,各阶模态组合方式选择完全二次组合法.
四是注重心理素质健康教育培训。针对监狱戒毒警察工作生活中面临的监管安全压力、执法安全压力等导致的心理问题,河南省司法厅联合高校举办由政工干部和基层业务骨干参加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引导政工干部把心理矫治的手段运用到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导基层一线警察掌握释放自我、缓解压力的手段和方法。各直属单位也把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定期邀请社会心理咨询专家或利用单位内部心理咨询师对警察开展心理辅导、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咨询、心理拓展、心理矫治等心理素质培训,使队伍掌握应对压力和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技巧,有效缓解工作生活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深刻思考,你会发现杨志滨这句话的意义。的确如此。画一幅含有木版年画的油画、设计有木版年画的文创产品、举办体验木版年画的活动,不都是对木版年画的传承?当你把眼界打开,会发现,其实老手艺并不仅仅只是一门老手艺,而是一门文化,它正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走进你,让你更深地去体会它的内涵。
放眼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已经启动,潍坊国际风筝节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来到博山,依托古窑村及周边的古建筑群落建立的颜神古镇已连续举办两届陶琉双年展,开启了陶琉文化与世界对话的窗口;放眼山东,依托老手艺的文化创新活动早已遍地开花。
设脉压过程中的环境噪声是功率谱密度为N0/2 W/Hz的高斯白噪声,输出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为(N0/2)·|H0(jω)|2 W/Hz。假设脉压输出信号在t=td时刻得到峰值,则多相位分段调制干扰信号经过匹配滤波器后的输出信号表达式为
也许,细心的你早已发现,我们这三个“刻板印象”,分别针对的是老手艺的内容创新、老手艺的市场前景、老手艺与各种活动的结合。读后,是不是发现,为何老手艺早已拥抱了新春天?因为他们本身就在跟随时代而不断进步、发展,而从事老手艺的现代人对创新、对市场、对参与文化活动等行业持续发展要素的探索早已开始,他们就是手艺新生最宝贵的财富。
(未署名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手艺千百 匠心如一
文张媛媛
2022 年4 月,由山东文旅集团承办的“山东手造·优选 100”遴选活动结束了企业申报和网络投票工作。活动受到全省各界的热切关注和广泛参与,共有2000 余家手造单位参与申报。历时七天的网络投票截止时,400 家入围单位累计获得 559.6 万票。接下来,活动还会进行专家评审,最终形成“山东手造·优选 100”单位名录。“山东手造”的品牌塑造,正从提升公众对山东手艺的关注和认知出发,开启产业化、商业化之路。
这本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详细记载了春秋末期战国初期齐地官营手造的技术规范和生产规模,是古代齐鲁工艺手造的重要典籍。齐鲁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说起“山东手造”的历史,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民艺研究所所长、教授唐家路的眼中,那是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
追根溯源一陶一丝藏着文明故事
“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先后出现红陶、黑陶的烧制,出现了陶鬶等大量器皿。特别是黑陶的出现,陶器由实用器皿逐渐走向礼器,成为远古礼制文明出现的重要见证。”唐家路说。黑陶是我国古老的制陶艺术,取之泥土,淬火而生,距今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山东陶瓷的生产发展,贯穿古今。据唐家路介绍:“汉代出现铅釉瓷。唐代人掌握了黑釉瓷制作技术,淄川磁村生产的黑釉瓷晶莹润泽、色黑如漆。宋代制瓷工艺有了新突破,采用化妆土生产白瓷,开创了煤炭烧窑的先例。元代以粗陶为主。鸦片战争后博山开办官营陶瓷工艺传习所,研究改良陶瓷生产技术……”
不止陶瓷,很多手工业的发展都与时代的发展密不可分。《汉书·卷二十八》:太公以齐地负海舃,少五谷,而人民寡,乃劝以女工之业,通鱼盐之利而人物辐凑……齐地“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齐(济)阴之缣”“亢父之缣”都是当时知名的丝织产品。山东是古代蚕桑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植桑养蚕成风,齐地的丝织品名扬天下。
如今齐地的丝织品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求踪迹,但山东的鲁绣像当年的齐地丝织品一样蜚声中外。唐家路说:“受民族融合助推,鲁绣在元明时期出现了一个发展高峰。”明代鲁绣珍品《芙蓉双鸭图轴》《荷花鸳鸯图轴》,十分精美,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从明代到近代,山东的丝织业在波折中前行。1949 年10 月1 日,开国大典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制作者,是百年老字号“瑞蚨祥”绸缎庄。这家老店创始于1862 年,由山东章丘旧军孟氏家族所创立。从丝织品到“第一面五星红旗”,山东人用一双巧手“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惊世之作。
能工巧匠一招一式彰显大家风范
山东有五岳之尊的泰山、有蜿蜒千里的黄河、有波澜壮阔的海岸线……丰富的自然风貌孕育了风格各异的美景。因地域自然环境和文化的差异,各区域的手工业发展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
墨子最擅长制造的要数军事器械,他与鲁班还有一段特别的故事。公元前440 年,墨子出使楚国,当着楚王的面和鲁班进行了一场“模拟大战”,在这场“模拟大战”中,楚国用上了鲁班制造的云梯等军事器械。最终,墨子用自己的智慧说服楚王和鲁班放弃意欲侵略宋国的企图。
据说鲁班在墨子的影响下,此后不再发明建造那些用于攻城掠地的战争工具,而是转为发明那些有助于人民百姓、能够帮助他们生产的工具。他创造了我国著名的榫卯结构,这种建筑方式在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及实用价值。
岱青海蓝一城一艺诉说区域变迁
山东人的手到底有多巧,穿越千年而来的纸鸢、鲁班锁等,至今还被人们称道。说起纸鸢,就不得不提墨子。在我们的印象中,他是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军事家,但其实他还是一名“手工达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工匠鲁班在墨子设计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墨子·鲁问》记载,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可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
据唐家路介绍,鲁东地区,因为受海洋文化、海外贸易等影响,近代草编业、花边业以及当代贝壳工艺品,多呈现中外结合的特点;鲁中地区,受青岱文化影响,有博山陶瓷工艺、琉璃工艺、鲁砚工艺、泰山玉、莱芜锡器工艺等手工业;鲁西地区,受运河文化影响,南北交流频繁,出现了东昌府年画业、曹州年画业等手工业;鲁南地区,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石雕业、桐杨木工艺、杞柳编织工艺产业蓬勃发展;鲁北地区,因多滩涂盐碱之地,多种棉花,衍生出了手织土布工艺。
首先,我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了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包括:思想、操作方法、技术方案和实用功能、事实及对事实无独创性的汇编、官方文件和正式译文等。⑰ 王迁著:《著作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9-74页。因此,只要未经许可演绎成果不属于上述情形即可。
这些手工业中蕴藏着山东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是大众了解山东风俗人情、文化理念最鲜活的方式。济南的皮影戏历史悠久,一块白布、一个棚子、一盏泛黄的油灯,让皮影诉说动人的故事、演绎世间的百态。青岛的特色草编,在德占期时就曾一度畅销海内外,就连当时的取引所股票上都留有它的身影。即墨花边传统手工技艺的基础技艺源于鲁绣,又融汇了欧洲织绣技法和图案风格,在国际上素有“抽纱瑰珍”之称。博山的琉璃采取传统制作技艺,工匠将琉璃原料在千余度高温中熔融后,通过吹制、拉伸、打捏等技法,制成各种工艺品,呈现出流光溢彩的美……
路在何方一心一意打造精品手造
如今许多手工艺如同流散在风中的落英,虽能见其踪迹,却已难觅其来源。但究其根本,手造制品大都是为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寄托美好情思而产生的。
水库上游没有水文站,难以获取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水化学等水文要素资料。水雨情观测只能依靠大坝站观测,洪水预报能力差。大坝观测站只能观测本站区域内水雨情,无法知道流域内水雨情。水库流域内75%的面积为石山区,产汇流速度快,水库防汛很被动,无法主动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
“有一些手造融入当代生活中进行产业化运作了,还有一些手造走上礼品式发展的道路。”唐家路认为,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是“山东手造”急需适应的现状。“传统手造产品的现代开发与运用不足。当前的手造类旅游产品较多,实用性较弱,审美性有待提升。”
唐家路和他所在的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一直在积极为山东手工艺发展寻找出路:他们成立博物馆,建立传统工艺生态档案,还原传统生产方式研究,保留传统手造的种子;他们开设工艺手造课程,帮助学生建立手造文化与工艺生态、社会民生的系统思维;他们以手造实践课程为契机,积极推动学院与设计机构、企业合作开展手造实践创新。
师生们都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创新与融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现代手工艺术学院副院长惠岩有一次看到一名教师提交的课题是围绕鲁班枕开展的,觉得很是欣喜。“我们一直致力于传统工艺上的创新,我们的定位就是为手工业发展提供创新型人才。”据惠岩介绍,他们采取了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他们在守正中进行创新。提及学院培养出的学生,他满是骄傲:“周边地区在传统手工与创新融合方面做得好的匠人,很多都是从我们学校出来的。”
(2)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对DICSSAC方案实施效果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是能够反映方案实施的直接技术和经济指标,如汽轮机背压降、汽轮机背压波动和冷凝器传热端差,而方案实施所带来的间接影响对方案实施效果的整体评价影响不大,如汽轮机排气阻力损失、机组增发电量和系统煤耗降。
关于“山东手造”的未来,专注于民俗、民艺研究的唐家路有自己的思考。他希望将“山东手造”列入中小学教学课程教育教学,同时可以加强“山东手造”品质评鉴,从传统技艺挖掘、创意与形态、功能文献、材质与技艺、市场接受程度五个基本维度来衡量,从而加强手造品质引导,拓展市场潜力及其与民众生活的关系。
让传统国风更潮更时尚
图杨超 文李潇雨
二龙戏珠、九凤神鸟、祥云蝙蝠……再配以“奉天诰命”的字样,宝光熠熠,华美非常。本应是世间难得一见的“文物”,此刻却正放在“手造人”吕纪凯的手中,让人确有种穿越千年之感。
吕纪凯,一位新式国风首饰设计师,经营着自己的工作室,其最擅长运用的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他手中的那顶凤冠,正是荣获了山东工艺美术金奖的二龙九凤一品诰命冠。
说起来,我们与这顶凤冠是有些许缘分的——在目睹其真容的第二天,它就要被寄往武汉,此番远去,不为别的,正是为与一套诰命夫人服饰的复制品相逢。“汉服和首饰本就为一体,配成一套才是最好。”吕纪凯说。
1.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AHP法,提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关键因素,并理清彼此之间的制约关系,构建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评价法确定评价标准,如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
生态文明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激发师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内在动力。从生态文明的全新视角和崭新高度孕育具有生态特征的高校校园文化,对教学、科研、管理等运作机制充分融入生态文明新元素,构建出人与人在有序规则中和谐相处的生动局面,使师生在绿色校园文化中创新创业、成长成才。
从2020 年底开始设计,到2021 年底制作完成,这顶二龙九凤一品诰命冠共耗时一年左右。“制作可以熟能生巧,难的是设计。”在无实物参考的情况下,吕纪凯先是翻阅了大量资料,做好案头工作;再是通过关系,打听到收藏有类似藏品的朋友,直接前往拜访;或是去往有展出古董原件的博物馆,现场临摹、熟记于心。为一睹凤冠真颜,真切地感受其“气场”,吕纪凯辗转多座城市,乐在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这顶凤冠并不完全是复刻于“古董原件”的。吕纪凯解释说:“二龙九凤一品诰命冠的形制是固定的,纹样的数量和等级是固定的,但图形和搭配组合方式都是由自己设计决定的。”
在吕纪凯工作室展柜的最上层,摆放着一顶区别与其他精美绝伦的成品首饰的凤冠纸膜——铁丝盘出凤冠的骨骼,铅笔在纸上绘出龙、凤、祥云等图案的小稿,再以拼贴的方式构造出凤冠的基本样貌。“前期的设计图纸推翻了一次又一次,光是纸膜都做了七八顶。” 吕纪凯回忆说。
为了尽快完成作品,曾有两个月的时间里,吕纪凯一天只有三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我不能只做凤冠,我还要工作,要维持日常花销,所以客户的订单必须要完成。”
从大学专攻珠宝设计专业开始,到2018 年开起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吕纪凯身边钟爱首饰的人不在少数,自然也有不少乐于消费的“老客户”,他也坦诚说道:“仅是自己朋友圈里的客户都消化不及,所以即便是开了直播平台的账号,也很少直播,一是不缺订单,二是首饰的设计和制作周期较长,三是自己的产品成本较高、售价较高,面对的客户群体有限。”
吕纪凯的“老客户”大都是些爱好汉服或是旗袍的“30+”女性,他的工作室也更像是一家私人定制工坊。“比如客户手中有绿松石等石料或彩宝,并想要佩戴它们的话,我们就会根据材料和客户喜好进行一对一设计。”毕竟,凤冠、发簪等多运用到花丝镶嵌工艺的首饰并不完全符合现代人的佩戴需求,所以,“做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首饰,才是当前最大的盈利点”。而这些运用到镶嵌、铸造、压模、冲模等相对简单的制作工艺的银质首饰也摆脱了四五位数的价格,来到了千元以内。“当然,不忙的时候,我也会抽出半个月的时间来开设一些关于花丝镶嵌的课程。”赚取培训费用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门传统工艺。
“康朴(中国)公司在中国政府提倡的减肥增效、耕地质量保护、农产品品质提升等领域拥有先进的理念、制造工艺与卓越的产品。”康朴(中国)副总经理李玉晓介绍说。会上,康朴(中国)针对不同领域推出多种高端产品。在减肥增效方面,根据中国的土壤与种植现状,推出了含有第二代DMPP、NPI氮磷增效技术的稳定性复合肥料、稳定性硝基复合肥料、稳定性尿素等产品,在耕地质量保护领域推出了硅基中微量元素肥,在农产品品质提升领域推出了养分聚拢技术、靶向供肥养分传输技术的液体肥、叶面肥。
在迎合消费市场、适应消费群体上,吕纪凯做出的努力还有很多。“区别于大家印象中传统美学繁复的设计和呈现方式,简约、个性的饰品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也更适用于日常的佩戴场合。”仔细端详展柜里的饰品,几何图形的碰撞,宝石、钻石等闪耀夺目的元素的参与,甚至是新潮的AB 款耳饰,无不诉说着吕纪凯作为“90 后”新式国风首饰设计师的独到眼光与内心坚持。
最近一段时间,吕纪凯的工作室又开始与妆造店合作,为他们的走秀或婚礼提供配饰,他腼腆地说:“现在还谈不上收取租金,但能通过这种方式让业内人认识、认可,也是很好的一件事儿。”谈及未来,吕纪凯最想做的就是多看书、多看展、多接触古董文物,这样才能获取灵感,与时俱进。让花丝镶嵌为更多人知晓,让国风更新潮、更时尚,“我会一直坚持的。”吕纪凯说。
『九零后』夫妻的『活化石』手艺
图·文刘伟光
大明湖南岸,鸟语花香,林荫匆匆,一座红砖老建筑在其中显得格外雅致,颇具文化气息,这正是久负盛名的“奎虚书藏”,原为山东省图书馆藏书楼。据历史记载,清代时期济南曾有近三十间刻书房分布于此,足以见得此区域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走上“奎虚书藏”二楼,穿过一段柚木色装饰却极富年代感的走廊,一间雕版印刷工作室深藏于此。“90 后”夫妻李振豪、王鑫鑫与山东省图书馆合作开设的“皇华馆”,至今已经有八年时间。
雕版印刷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印刷形式,凝聚着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多种优秀的中国传统工艺,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2006 年,雕版印刷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 2009 年,又正式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国家对其不可替代价值的重视,雕版印刷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关注。
世间万事没有无缘无故的偶然性,对于所选择的行业更是如此。对于李振豪来说,从事雕版印刷,是内心的指引,也是被雕版文化的魅力所吸引。李振豪在家排行老三,因为家庭环境,他从小能接触到不少旧医书,虽然看不懂,但是对书里所散发出的古旧气息莫名喜欢。尤其在其长兄进入山东文献研究领域后,他经常跟着倒腾古书籍,顺理成章地对古书修复产生了兴趣。时间久了,李振豪渐渐好奇古书是怎么印刷出来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吸引着他继续深入。
开始时,李振豪根本找不到雕版印刷的师傅,觉得先学雕刻也可以,就跑去聊城学习雕刻年画。那段岁月,他竟用刻年画的方法,一个字一个字地刻出十几块板装,订成一册《郑康成集》。2013 年,李振豪又到扬州拜师学艺,其间拜访雕版印刷“杭集刻字坊”第三代传人陈义时,两人常常一聊就是一整天:楷书、行书、隶书怎么刻;草书飘逸的感觉怎么表现;如何通过刀锋看笔锋,又如何按照书法的规律走刀……
当兴趣变为一种职业时,李振豪需要面临相当大的考验。他说:“首先要忍受长时间久坐的枯燥,一刻就是一天,肯定头昏眼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慢慢将自己的性子磨得没有了棱角,这是一个坚持的过程,也是一个养心的过程,若心沉不下来,很难把作品刻得很完美。”也正是这种执着钻研的劲儿,打动了他的爱人王鑫鑫。李振豪有时开玩笑说,自己的爱情是用刻刀一点点刻出来的。
雕版印刷看似只是刻刻板,印刷几下,用线订书,感觉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其实整个环节相当繁琐,拥有其自身完整的行业生态链,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如何从一棵树变成一本书。李振豪对木料的选择十分考究,自从事这个行业至今,他已经将老家方圆百里的老梨树悉数收购。为了能使上浆环节所需要的浆糊更天然,王鑫鑫都是亲自制作,不添加半点防腐剂;对于所用墨汁李振豪也是自己研究熬制……夫妇二人为了能用上自己制作的手工纸,不惜在老家承包50亩林场种植青檀树等树种。
近几年,李振豪夫妇二人成为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课程合作教师,使雕版印刷走进大学课堂。疫情之前,每到周末,夫妻二人还为小学生开设雕版印刷公益课,让越来越多的孩子真正了解这门优秀的传统文化。李振豪说:“保护这些传统工艺,使其能更好地传承,很重要一点就是让更多人认识到它的独特魅力,在其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在延续原有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辅之更多更好的现代元素,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人的价值取向。”
一块块刻版,一幅幅雕版印刷品,一部部装订好的古样书……这一切无不在展示着他们独特的精神世界,也正是凭借那种坚忍不拔的韧劲和甘于寂寞的恒心才能创造出如此丰富的天地。
以心『焕新』让『破镜』重圆
图·文杨超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瓷器如此,玉器如此,不少久经沧桑的老物件更是如此。当一件器物破碎后,我们常是留之无用,弃之可惜,让人痛心不已。但在“手造人”马胜利的手里,碎裂的瓷器、玉器、银器等都可以通过巧手与匠心被赋予全新的生命。
马胜利,一位专注于器物修复再利用的“85 后”。经营着一家自己的工作室,最擅长的,是将红木嵌银工艺与一些破损的老物件进行结合,以延续器物的生命气息:以万历民窑瓷画碎片为主,辅以绿松石,一同镶嵌于紫檀木之上,便组成了项圈的坠子;破旧的和田玉簪经过重新打磨后,镶嵌在小叶紫檀的手柄上,再以银丝勾勒纹样,便变成了一把用于茶器上的壶挑……这些,都是他的作品。
“任何传统的技艺都是有根可寻的。”马胜利说。清康熙年间,潍县的铜业已相当发达。工匠们为美化产品,扩大销路,便比照古代青铜器的金银错工艺,在一些铜器上镶嵌金银丝花纹,这就是最初的潍坊嵌银制品。经过不断改进发展,红木嵌银工艺愈加精湛,作品也越加精美。“在大学课堂上,我有幸接触到了红木嵌银,便从此喜欢上了这门技艺。”马胜利回忆说。
从起初只能做一些书签之类的小物件,到现在以纯熟的技艺实现脑中几乎所有的“所思所想”,马胜利说,他最该感谢的,是身边的朋友。“他们有做陶瓷的、有做老银的、还有做玉器的,灵感总会在大家一起聊天的不经意之间迸发。”
那把壶挑就是如此。“记得有一次和一位做老玉的朋友聊天,他那儿有支清代的和田玉发簪,只可惜是个残品。但我就是心生喜欢,当即把这个玉簪收了过来,并在玉簪本身造型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把和田玉紫檀嵌银壶挑。”正是通过这件事,马胜利开始尝试将所学技艺与有“残缺美”的老物件结合起来,并一发不可收拾。
马胜利的工作室位于济南近郊的一处僻静之地,极适合创作。工作室里摆满了他从各地收来的各种器物:明代的瓷器碎片、清代的和田玉器、各种老旧的银饰,还有一堆堆的红木,这些都是他创作的原材料。“我每年都要去两次景德镇,一是为了学习,再就是为了收一些可以为我所用的原料。”马胜利说。
在景德镇,马胜利也有了固定的客户群体。“一次活动中,我认识了一家连锁茶器品牌的负责人,他对我的作品很认可,我们也算得上是忘年交了。”
茶器、香器、首饰,这三类手工艺品是马胜利最经常、也最擅长设计定制的器物。香器就已经算得上是小众中的小众了,但我们前去采访的时候,他正在制作一枚印规(即钤印盖章时定位的工具,也叫印矩,为旧时官府和书法家们必备的物品),“再小众的东西也总有钟情于它的受众,但大部分都已经是‘叔叔’级别的了”。
印规小小,需要嵌银的“落款”部分就更是细微,但却依然要经过画图、开槽、镶嵌、过火、填丝、加固、抛光等步骤才能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已经是相比较于繁复、传统的工艺来讲,精炼、创新过了的流程了。”传统的手工开槽开出的槽比较粗,他用机器代替,“这样镶嵌的银丝才能更加细致精美”。为了对银丝进行加固,以前采用刷大漆的方法,现在则是用纯植物提取的胶水来替代。工具和工艺虽有更替,但留存已久的旧物与其中的旧事,依然为器物增添质感与温度。
“修复器物的手艺许多时候需要代入修复人的审美,以及对器物的理解,这就是修复师的一个艺术再创作。”在马胜利看,“再创作”的前提就是不断学习且始终保持敏感细腻的内心,因为“修复器物,修复的不仅是物件本身,更是人与物之间的情感,是人心”。
从传统面塑到时尚手办
图·文王鑫
在不少“80 后”“90 后”的儿时记忆里,街头那些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小面人,是他们共同的快乐回忆。每个人的家里都曾有过一个用面捏的“孙悟空”“黑猫警长”“猪八戒”,现在这些形象可能会变成“路飞”“钢铁侠”“樱木花道”,他们会有一个“二次元”的名字——手办……“90 后”小伙梁长乐于5 岁那年与面塑结缘,那时的他不曾想过,制作面塑将成为他的事业。
5 岁那年,别的小朋友都在家附近的公园,买上一个栩栩如生的面人回家玩,但是梁长乐却从大爷手中买来半成品回家自己捏。从此,他就喜欢上了面塑。三四年级的时候,一到美术课他就兴奋不已。材料包里的橡皮泥是他的最爱:飞机坦克,随手就能捏出来;三国人物张辽,捏得有模有样。12 岁时,父亲将面塑大师汤子博之子汤夙国所著的《面塑》送给梁长乐,他如获至宝。正是这本书带领他走进了真正的面塑世界。2008 年,烹饪专业毕业后,梁长乐在济南从事了6 年餐饮行业,业余时间没放下自己的爱好,越做越精。
2014 年,上海一家五星级酒店希望能有面塑手艺人在酒店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在朋友的引荐下,梁长乐辞去厨师的工作来到上海,终于将爱好变为职业。他的作品从古籍里的钟馗、关羽、寿星到现代时尚的樱木花道、路飞、绿巨人,面部神态各异,肌肉线条清晰,肤色逼真。大到与人等高,小到几毫米,最绝的要数核桃壳里的“十八罗汉斗悟空”,十年前卖出了6000 元的高价,后来他想以1 万元回收被拒。面塑需要掌握“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但是要做到形神兼备却并非易事,需要经过多年日积月累地不断创作和练习才能完成。
在上海做面塑的时间里,梁长乐小有名气,还曾为六小龄童的广告片制作过猴子形象的面塑作品。作品虽好,但面塑易碎难运输的特点,让不少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略有遗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梁长乐没少花费心思改良配方。“有一次嚼口香糖突然发现,口香糖的韧性特别好,可塑性还高。”他尝试着把口香糖与面和在一起,作品一周后还能保持一定的韧性。这让梁长乐有了不小的收获,他上网查询资料,了解到保持韧性的秘密是口香糖中的胶基。但苦于国内找不到胶基,面塑易碎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终于在一次与妻子去国外度蜜月时,梁长乐发现了苦寻不得的胶基,赶紧买回来后反复试验、调整配方,最终研制出了“柔韧性好、可塑性强、不开裂不褪色”的新一代面塑材料。
2017 年年初,梁长乐为了妻子放弃上海的工作回到故乡济南,创立工作室。2019 年下半年,梁长乐拜中国面塑大师董凤岐为师,在其指点下,手艺再次得到提升。今年,梁长乐成为面塑非遗传承人。几年来,他带过学员,也到学校的传统文化课堂讲过课。依靠面塑作品销售,以及开培训课,他每月都能有不错收入。下一步,他希望在作品中融入更多的山东元素,创新思路,把作品年轻化、实用化,从而让更多人了解面塑、接受面塑,把传统文化继续传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