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园林专业景观生态学教学改革探讨
2022-06-06邢肖毅杨贤均张亚丽倪绯何丽霞
邢肖毅 杨贤均 张亚丽 倪绯 何丽霞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人与自然和社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园林专业学生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是新时代园林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然而目前园林专业学生缺乏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景观规划设计的意识和能力。景观生态学的核心理念是构建生态和谐,与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一致,因此是培养园林专业学生生态素养的主要载体。通过实践探索,可采取以下途径提高学生生态素养:首先,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自觉提高通过合理景观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其次,充分挖掘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依托典型生态问题增设专题内容;最后,通过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综合运用翻转课堂、主题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实现对生态文明的深刻理解,使学生将生态学理论更好地应用于景观设计中。
关键词 生态文明;园林专业;景观生态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0-028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0.066
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Landscape Ecolog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XING Xiao-yi, YANG Xian-jun, ZHANG Ya-li et al (College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Hunan 422000)
Abstract The basic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o promote the virtuous cycl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practice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student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 of the new era. However, most students are lack of the senses and ability to apply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their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scheme. The core concept of landscape ecology is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harmony,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entral no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refore, which is of vital in developing students’ ecological literacy. Through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students’ ecological literacy can be improved by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Firstly, the reform should guide students to concern the ecological problems, to enhance their responsibility sens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econdly, we fully explore the internal combination between landscape ecology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n enrich teaching content based on the typical ecological problems. Lastly,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is constructed, and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including flipped classroom, topic discussion, case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are employed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bou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Ultimately, the ecological theory can be rationally applied to their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 Landscape ecology;Teaching reform
基金項目 邵阳学院教改课题(2020JG58);湖南省教育厅新农科课题(湘教通〔2020〕94号);湖南省教育厅线下一流本科课程(湘教通〔2020〕322号);湖南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湘教通〔2018〕380号)。
作者简介 邢肖毅(1988—),女,陕西西安人,讲师,博士,从事农业生态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8-08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经济发展以及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的生存。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重要组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生活境域的学科[1]。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对园林专业人才的生态景观设计意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许。而在其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设计而轻生态。景观生态学是其专业课程中唯一一门与生态学相关的课程,但目前的教学体系缺少对生态文明的诠释。因此,急需革新景观生态学教学内容和模式,帮助学生成为生态文明的合格践行者。笔者以邵阳学院园林专业景观生态学本科教学为例,分析了景观生态学对于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作用,探讨培养具备生态思维理念、社会担当和实践能力的园林新人才的景观生态学教学体系,以期为园林专业的景观生态学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1 生态文明理念与景观生态学内涵一致
为了应对快速的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重大战略目标,呼吁人们树立尊重、顺应以及保护自然的理念,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尽可能地恢复自然原有的生态面貌和功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于景观格局及其生态效应,旨在通过塑造理想景观格局,实现人与自然长久繁荣昌盛。其明确提出景观生态规划需遵从自然优先原则、持续性原则,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知识和原理经营管理景观以达到既要维持景观的结构和功能,又要满足土地持续利用的目的[3]。由此可见,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一致的。要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理解生态文明的丰富内涵[4],将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融入景观规划设计中。而现实是,我国的很多景观规划,更多的是非生态的景观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制造”,而非寻求一切生命和谐共存的生态化的景观设计[5]。
景观生态学的很多理论可用于指导生态化景观设计。如带状廊道的宽度、曲度及生态效应是设置生态廊道、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参考[6];岛屿生物地理学和复合种群理论可用于指导自然保护区的设计;景观生态学可为恢复生态学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目标,指导退化、受损或毁坏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景观格局与干扰的关系可指导评估景观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因此,景观生态学的深入学习是园林专业背景学生找准自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位置和切入点的关键所在。
2 景观生态学教学中缺乏对生态文明的诠释
虽然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一致,但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很少将其基本理论与生态文明相联系。据调研,园林专业学生往往将景观生态学视为边缘课程,对景观的理解多停留在景观造型设计和精神内涵上,而很少提及生態效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园林专业人才具备较高的生态素养,而景观生态学作为该专业唯一与生态学相关的课程,应承担起培养学生生态素养的责任。
生态文明建设呼吁的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都蕴含着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但学生很难理解其本质,不能将学到的景观生态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态文明实践中。如斑块、廊道是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斑块的面积、形状、连接度、连通性、廊道的宽度、长度等均会显著影响物种流动。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城市不仅为人类所服务,也能接纳其他生命如野生动物,加入城市景观之中。而高度城市化的地区,适合野生动物生存的栖息地日益减少,导致其种类和数量急剧下降[7]。斑块及廊道的相关理论对于指导城市野生动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如城市景观规划过程中,需要设置不同大小、数量的绿地斑块,并合理布局,如采用“绿心+生态跳岛+生态廊道”的基本模式,其中绿心为大型生态斑块,可作为城市中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生态跳岛为小斑块,可作为野生动物移动的踏脚石,增加景观连接度,为物种的保留、迁移、再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生态廊道为动物在绿心和生态跳岛之间迁移的通道,根据保护目标物种的形态大小和迁移能力,廊道需要设置不同的宽度和长度。目前景观生态学的教学内容中,虽对斑块、廊道的生态效应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是并未明确指出如何运用相关理论解决生物多样性锐减的现实问题,如何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
综上所述,景观生态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而目前的教学中缺乏对二者关系的直接论述,既影响了学生将景观生态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又导致学生不认同景观生态学对于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因此,急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对园林专业景观生态学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3 生态文明视域下景观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3.1 加强思想引导,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雾霾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巨灾风险增加等,严重影响了人类福祉。而合理的景观规划,可实现人地系统时空格局的优化,以应对甚至遏制上述问题[8]。如通过构建“楔形绿地+线形绿地”的复合城市通风廊道空间结构,可有效降低城市热岛强度[9];推进紧凑型城市建设,有助于实现城市低碳发展[10]。据调研,目前园林专业学生对影响国计民生的生态问题关注不够,积极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的意识不强。因此,在景观生态学的教学过程中,需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生态问题,明确其对人类生存的影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园林专业正在成为生态文明和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提升自身生态学知识储备,提高景观设计责任感,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最终获得更好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荣誉感。
3.2 革新教学内容,紧扣生态文明建设热点领域
我国景观生态学本科教育起步较晚,本科教材较为有限,且多侧重于基础理论介绍[11],对生态文明并未涉及。而近些年,随着国家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景观生态学的教学内容也应与时俱进,追踪生态文明建设热点领域,实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根据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湖南突出问题,包括生物多样性锐减、全球变暖、农村人口流失及环境脏乱差、矿区污染等,结合景观生态学知识体系,在景观生态学基本课程体系之外,新增了5个专题,包括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低碳城市、美丽乡村建设、污染场地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课程讲授过程中,针对上述每个主题将与之相关的景观生态学理论进行串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景观生态学知识。
以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例,绿地系统是城市中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但城市中土地资源有限,限制了大规模绿地的分布,如何使有限的绿地容纳最大的生物多样性,是保护城市中野生动物的关键问题。景观生态学可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一些参考。生态安全格局是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景观中存在一些关键性的局部、点及位置关系共同构成的某种潜在的空间格局,对生态过程维护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完整的生态安全格局包含源、缓冲区、源间连接、辐射道和战略点5个要素,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关键性格局[12]。而上述关键要素的确定,需要综合分析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破碎度、斑块、廊道、景观阻力、动物运动模式等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最后,以某个城市为例,分析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案。该专题的教学内容框架见图1。通过以上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景观生态学的知识理论融会贯通。
3.3 丰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生态景观设计能力
3.3.1 打造线上教学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对其合理运用有助于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景观生态学每一章节课程内容学习前,要求学生先利用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进行预习,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更有目的地听教师讲解,并进行充分的讨论、互动,对不完全理解的内容,课后可以再次观看学习视频,进行复习、补缺。目前景观生态学的网络教学资源比较有限,因此利用超星学习通对景观生态学进行了建课,课堂上利用实时投屏等技术功能,进行在线提问、随堂测试,打造现代化信息教学课堂。另外,每个章节之后都设置了章节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讲解答疑,确保学生彻底理解。除景观生态学课程之外,上述网络平台中还有大量关于生态文明的课程,如国家精品课程“生态文明——撑起美丽中国梦”“自然保护与生态安全:拯救地球家园”等,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通过对上述课程的学习,了解制约我国发展的生态危机以及生态文明背景下城市、农业、林业等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景观设计实现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等。
3.3.2 应用翻转课堂。
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对于一些相对简单、容易理解的章节和内容,如景观分类、景观制图等,可以将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制作PPT,上课时进行讲解,教师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疑问。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组织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另外,也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简单易懂的小视频,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让学习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而将节省下来的课堂时间用于讲解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如尺度、等级、干扰等。
3.3.3 设置主题讨论。
对景观生态学的部分内容,通过文献阅读和主题討论的形式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对最新研究方向和成果的认识,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实际教学过程中,设置了3个主题,包括如何通过景观规划应对全球变暖、景观破碎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景观减排。以景观减排为例,学生通过文献学习,提出了多种减排措施,如立体绿化减排,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屋顶、墙体实施绿化,还可结合建筑造型,如阶梯式,形成良好的绿化效果;植物减排,选择具备较好碳吸收能力的植物,充分利用植物之间的相互促进生长的特性以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材料减排,使用低碳、耐受性好的材料,如以植物纤维或粉末为主要成分的塑木代替木材;另外还有可再生能源利用、打造自身产能的建筑等。实践发现,主题讨论教学法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
3.3.4 注重案例分析。
景观生态学中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增强感知度、可视度[13]。精选将景观生态学理论融入景观设计的经典案例进行讲解,如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蕴含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海淀绿心体现了城市中大型绿色斑块的重要性,上海张家浜楔形绿地展示了城市中生态廊道格局,巴黎凯布朗利博物馆呈现了高效的立体绿化等。除正面案例外,还引入了一些负面案例,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如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初期,由于未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导致小老树的出现。另外基于学生熟悉的校园景观,鼓励学生质疑现有景观规划的合理性并提出优化方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3.3.5 加强实践教学。
景观生态学多关注大尺度上的景观格局特征,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可通过对景观的实地观测加强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景观尺度意识和野外调查能力。如在讲解景观破碎度、连通性等概念时,可基于现实景观进行测算,增强直观性。另外,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尊重自然规律,创造可持续景观。尊重自然的前提是了解自然,因此可带领学生深入自然之中,了解自然生态规律,应用于景观设计。如矿区污染修复中,植被的选择需要考虑其重金属吸附能力,而对矿区自然生长的植物进行调查是寻找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有效途径之一;人工湿地是消纳城市污染的重要系统,对自然湿地的调查是确定人工湿地浮水、挺水、沉水植物类型和种植结构以及水流速度等因素的关键。因此,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自然景观的调查,可让学生的设计作品更加顺应自然。
4 结语
经济快速发展诱发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城乡生态和人民生活环境,使得园林师所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国家倡导的生态文明理念成为我国园林规划设计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景观生态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学理论,是规划生态型景观的思想基础。因此,景观生态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该课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借助网络资源,运用翻转课堂、主题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途径主动融入生态文明思想,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设计能力,为当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展现担当。
参考文献
[1] 马旭峰.浅论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3):355-356.
[2] 孙一卉.生态文明视阈下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3.
[3] 佟耕.沈阳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4] 张树林.生态文明建设与风景园林发展[J].北京园林,2014,30(2):3-5.
[5] 安建国.生态景观设计:寻求一切生命的和谐共存关系[J].城市环境设计,2008(2):26-27.
[6] 邓金杰,陈柳新,杨成韫,等.高度城市化地区生态廊道重要性评价探索:以深圳为例[J].地理研究,2017,36(3):573-582.
[7] 张秩通,张恩迪.城市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模式探讨:以上海市为例[J].野生动物学报,2015,36(4):447-452.
[8] 叶笃正,符淙斌,季劲钧,等.有序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J].地球科学进展,2001,16(4):453-460.
[9] 张云路,李雄.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优化的城市通风廊道规划探索:以晋中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5):35-41.
[10] 李国庆,丁红卫.地方城市低碳发展:日本实践与经验镜鉴[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9(6):98-110.
[11] 巩杰,徐当会.新时期景观生态学本科教学模式革新:理论讲授+案例剖析+实践与探究性学习[J].高等理科教育,2019(2):103-107.
[12] 杨辉.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慈溪市坎墩街道绿地系统规划[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2.
[13] 高枫,章芸,楼大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职《园林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探索[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0(7):12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