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领导力
2022-06-06程昱华
程昱华
在幼儿群体中,有一些孩子往往能表现出较强的组织和领导才能。他们喜欢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承担主要角色。幼儿领导力指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幼儿群体中,由一个或几个幼儿组织、率领同伴共同完成某項活动或任务的具体方式和个性心理特征。
幼儿在同伴群体中领导地位的确立和领导力的体现与普通意义上成人群体中领导地位的确立和才能体现不同,它不是由权力因素,而是由非权力因素决定的。具有领导力的孩子比较果敢、自信,且思维、语言表达等能力也较其他孩子强﹐常常会令同伴对其产生亲切感、信赖感和佩服感。
爸爸妈妈经常遇到的问题
Q 1同伴交往中,孩子懦弱怎么办?
解决方法:教会孩子说理,克服懦弱心理。
一方面,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克服畏惧陌生人的心理,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孩子学会说理。
Q2 同伴交往中,孩子总是处于被动地位怎么办?
解决方法:在熟悉环境里学会主动。
建议孩子邀请小伙伴到家里玩。家是孩子熟悉的环境,孩子是主人。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策划怎么接待同伴,接待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还可以让孩子事先学一个游戏,组织大家玩游戏,慢慢培养孩子的领导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领导力
教孩子学会解决冲突的技能
同伴交往中难免会发生冲突。这时,家长要考虑如何进行适当干预。孩子和同伴之间因为抢玩具发生冲突时,有的家长生硬地拉走自己的孩子,阻止他和同伴继续玩;有的家长把其他孩子的玩具夺过来或者哄骗其他孩子,把玩具拿给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看对方家长不在场就责怪其他孩子……这些干预方式不仅会给孩子留下不公平的印象,还会使孩子形成胆小怕事或仗势欺人的过度保护心理。
家长正确的做法是:先了解冲突是怎样发生的,然后让孩子想出非暴力解决冲突的办法或给他提供几种解决办法。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化解矛盾的责任心和能力,又能使孩子在调解冲突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当孩子学会倾听多方面的意见和观点时,就掌握了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的能力。
帮助孩子提高组织能力
要把小伙伴们组织起来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家长除了要教孩子掌握协商沟通的技能之外,还要给孩子提供组织活动的机会,如组织家庭生日宴会、公园一日游等。家长应尊重孩子在兴趣选择、价值判断等方面享有的权利,以最大的信任、必要的指导和最低限度的帮助促进他们独立自主性的发展。
当然,任何―种能力的培养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不妨先让孩子在家里扮演一些组织者的角色,如让孩子负责安排全家大扫除时的分工,组织小型的家庭娱乐活动,如猜谜语、生日派对等。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孩子将逐渐获得组织其他活动的勇气与自信。同时,父母还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告诉孩子“我知道你能行""你是最棒的”。
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潜藏在每个孩子身上,家长及时、科学地开发与培养能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首先,家长可以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种多角度、多方位探索的思考方式,是孩子创造潜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孩子根据故事开头编结尾,对事物的颜色和形状进行改变等来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其次,家长可以放手让孩子大胆探索。孩子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尝试,我们应该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技巧,放手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机会,让孩子追随自己的兴趣、爱好,获得经验。懂得多、做得好的孩子,往往能获得同伴的认同,领导力也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
对爸爸妈妈说
群体意识的形成
群体意识是孩子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从2岁左右开始,孩子就喜欢和同龄伙伴游戏、玩耍;3、4岁时,孩子和伙伴的关系日渐亲密;5、6岁时,孩子开始有了朦胧的群体意识,渐渐开始寻求归属感。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领导力还包括其他一些关键特质,如高度的责任感、坚强的意志力以及替他人着想的能力等。爸爸妈妈应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勇于承担后果的决心。
克服优势地位的负面影响
有的孩子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要挟同伴,遇到同伴的不同意见以“我不跟你好了”“我不和你玩了”来要挟以达到目的。这样的行为会引起同伴的不满与反感,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失去同伴的认可。这时,爸爸妈妈必须告诉孩子“你和别的孩子都一样”,以免给孩子自身和同伴带来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