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书香门第 追随心中理想
2022-06-06何炳英童水奎
何炳英 童水奎
高醒华,一位享有革命军人和人民教师光荣称号的95岁老人,健在的离休老干部。他追求革命信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高醒华祖籍浙江温州,1928年8月12日出生在上海。父亲高觉敷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总编室主任编辑、多所大学心理学教授。高家在上海优渥的生活被一·二八事变中断。商务印书馆被炸毁,高父被迫离开上海到四川大学任教,高醒华与兄弟姐妹们随母回到温州老家。
高醒华舅舅的儿女们大都在抗战初期投身革命。四表姐陈西乔到苏北参加了新四军,五表姐陈碧如担任中共温州妇女特支书记。五表姐在温州工作期间,经常生活在高家,有时半夜三更把装满宣传标语口号的麻袋悄悄地扛回家。高醒华还帮五表姐送过一些秘件,五表姐成了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启蒙人。
1947年,高醒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南京金陵大学。革命烈火在他心底熊熊燃烧,他决心参加革命,“找五表姐,送我去革命根据地”。
1948年暑假,高醒华赴上海,终于与五表姐联系上了。一天,突然来了一辆轿车,把高醒华接到一个大饭店,接着又有人带他来到一幢高楼下,对他说:“你姐在三楼,上去吧。”高醒华径直上了三楼,过了一道又一道门,直到最后一道,门一开,一个身着艳丽的绸缎旗袍,脚穿高跟鞋,戴着墨镜的贵妇出现在眼前。高醒华正纳闷眼前的人是谁时,“阿醒,你来啦!人长高了,样子没变……”亲切熟悉的声音,原来眼前的阔太太竟然是多年未见的五表姐。高醒华又惊又喜,连忙向她说明了来意。“你真的不想读书了,未来的社会需要读书人,读书也是革命……”五表姐像长辈一样劝告着。“不,我要到根据地去,我要参加游击队……”高醒华坚定地说。五表姐思考后,果断地说:“那你去找表兄陈渭生,带你进山。这里你不能待太久……全国胜利后再见。”短短的几分钟便结束了谈话,五表姐手一挥,微笑着与高醒华握别。
高醒华回到温州后,按照五表姐说的联系方法,通过表兄,终于找到了永嘉县委书记曾绍文。高醒华如愿以偿地参加了人民武装,成为永嘉县委警卫队的一名文化教员。
当时部队士兵绝大多数没念过书,而高醒华不仅文化功底厚而且说、拉、弹、唱等文艺表演也是强项。他给战士们上文化课,教唱革命歌曲,编墙报。
1949年2月23日夜晚,中共永嘉县委机关从底心坳移驻田塘头。24日上午11点,在大家吃中饭时,交通员突然送来了一份紧急情报:永嘉县委机关驻地遭到10倍于我的敌军包围。队长邵光荣吹响了紧急集合的哨子,大家立即放下碗筷,迅速站队待命。县委书记曾绍文下达了作战命令:“敌人来得十分迅猛,我们要立即上山阻击敌人,掩护县委机关安全撤离……”高醒华与战友们飞也似地向田塘头后山跑去,敌军的子弹从头顶飞过,大家立即开火应战。高醒华与一部分战友还是第一次上阵,心里不免紧张。而恰恰这时,那支30年代老马枪出了故障,子弹紧紧卡在枪栓口,推不进,拉不出,高醒华急得满头大汗,不知所措。老兵定旺把自己的三八式步枪换给高醒华使用,迅速地排除老马枪的故障后又还给高醒华。战场上枪就是战士的第二条生命,高醒华为战友生死相依的情谊而感动,倍增战斗意志。
来犯敌人有近千人,装备精良,不仅有轻重机枪而且还配有六0炮。而警卫队仅有49人,除步枪外,每班只有1挺轻机枪,处于敌众我寡的态势。为保存力量延缓阻击时间,给县委机关争取更多的撤退时间,高醒华向指挥二三班作战的朱大翠建议:“敌人的炮火厉害,应利用大雾掩护,我们向后山制高点运动转移,敌人的重武器上不来,以避开敌人猛烈的炮火。”朱大翠采纳了这个意见,警卫队战士在大雾迷漫中成功转移至后山高地。
激战一直持续到下午3时左右,就在浓雾渐渐散去时,警卫队员们惊喜地发现赶来增援的十三区队与老区的民兵出现在周围多处山头高地,他们居高临下,火力猛烈直逼敌阵。傍晚5时左右,县委机关已安全转移。
此时,天开始下起大雨,高醒华与战友们艰难地进行雨夜行军,25日早上9点终于安全抵达目的地——石榜山。
1949年5月7日,浙南游击纵队解放了温州全境,高醒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破格提拔为浙南游击纵队二支队一大队三中队政治指导员。接着,部队奉命马不停蹄地开赴文成山区剿匪。当年8月,浙南游击纵队整编为浙江军区警备旅,高醒华所在的三中队,按序列整编为警备旅一团二营六连。休整一月后,即胜利解放了瓯江口的灵昆岛。
1950年初,高醒华亲历了灵江口、北带门、北江山等战斗。由于高醒华擅长于部队政治工作,被调任团政治处宣传干事、师政治部文化干事。他勤于动笔,时时在师政治部《战友报》上发表文章。有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实际成绩》,发表在1951年9月浙江军區政治部《华东前线》的副刊《军中文艺》上。
1953年5月,高醒华从部队转业至浙江省教育厅工作,1959年调任桐庐中学任教,后担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离休后,出任浙江西湖琴社副社长。著名古琴演奏家、音乐学博士吴文光先生这样评价他:他并没有虚度他的一生。除了追随心中的理想而在文教事业中奉献了他的力量,他还在古琴音乐的普及方面做出了扎扎实实的成绩。他是一位为弘扬中华传统音乐做出杰出贡献的德艺双馨的琴师。
(责任编辑 孙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