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床常见幼儿锁骨骨折的治疗
2022-06-06白伟
白伟
锁骨位置表浅,桥架于胸骨与肩峰之间,是肩胛带同上肢与躯干间的骨性联系。锁骨呈“S”形,内侧段前凸,且有胸锁乳突肌和胸大肌附着,外侧段后凸,有三角肌和斜方肌附着。锁骨骨折较常见,多发生在中1/3处,尤以幼儿多见。下面我们从幼儿锁骨骨折、锁骨骨折的中医药治疗及手术治疗三方面浅谈锁骨骨折。
锁骨位于皮下,骨折后局部肌肉痉挛、肿胀、疼痛、压痛均较明显,可摸到移位的骨折端,故不难诊断。患肩向内、下、前倾斜,常以健手托着患侧肘部,以减轻上肢重量牵拉,头向患侧倾斜,下颌偏向健侧,使胸锁乳突肌松弛而减少疼痛。幼年患者缺乏自诉能力,且锁骨部皮下脂肪丰厚,不易触摸,尤其是青枝骨折,临床表现不明显,易贻误诊断,但在穿衣、上提其手或从腋下托起时,会因疼痛加重而啼哭,常可提示诊断。 X 线正位照片可显示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根据受伤史、临床表现和×线检查即可作出诊断。
1.幼儿锁骨骨折的整复方法
幼儿无移位骨折或青枝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患侧上肢。有移位骨折,虽可设法使其复位,但实际上没有很好的方法维持复位,最终锁骨总要残留一定的畸形。外形虽不雅观,但一般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婴幼儿由于骨塑形能力强,因此一定的畸形在发育中可自行矫正。无必要为取得解剖复位而反复整复,不宜随意采用手术治疗,有移位骨折可按以下方法治疗。
整复方法:患者坐位,挺胸抬头,双手叉腰,术者将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侧徐徐牵引,使之挺胸伸肩,此时骨折移位即可复位或改善,如仍有侧方移位,可用提按手法矫正。固定方法:在两腋下各置棉垫,用绷带从患侧肩后经腋下,绕过肩前上方,横过肩,经对侧腋下,绕过对侧肩前上方,绕回背部至患侧腋下,包绕8~12层。包扎后,用叁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即为"8”字绷带固定法。一般需固定4周。大多数病例均可达骨折愈合。
2.锁骨骨折的中医药治疗
药物治疗初期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可内服活血止痛汤或肢伤一方加减,外敷接骨止痛膏或双柏散;中期宜接骨续筋,内服可选用新伤续断汤、续骨活血汤、肢伤二方,外敷接骨续筋药膏;中年以上患者,易因气血虚弱,血不荣筋,并发肩关节周围炎,故后期宜着重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可内服六味地黄丸或肢伤三方,外贴坚骨壮筋膏。儿童患者骨折愈合迅速,如无兼证,后期不必用药。
3.锁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锁骨骨折如果出现明显的移位或粉碎,通过手法复位无法恢复骨折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以及伴有神经血管的锁骨骨折都是需要行手术治疗的,并且手术的方式主要分为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和闭合复位弹性钉内固定手术。
对于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研究认为锁骨干粉碎性骨折造成的短缩得不到恢复话,病人会发生肩部塌陷,影响肩胛带美观。有些学者认为锁骨骨折短缩超过2cm有切开复位指征。早期治疗,达到解剖复位,减少并发症发生。随着技术发展对于锁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医生推崇,但是很多医生却忽略周围神经损害。由于锁骨上神经为皮神经,位置表浅且固定,术中易损伤该神经,造成伤口下永久性麻木及乳房、乳头处麻木感。故术中应小心分离,加以保护,避免切断该神经分支。
下面简单说一下锁骨上神经:锁骨上神经来自颈丛前支的浅支,发自颈3、4神经,其中为颈3神经后部,颈4神经大部分。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2处中斜角肌前方发出,分出内中外三支,进入颈后三角。进入颈后三角后位于深浅筋膜之间,依次穿过颈筋膜浅层和颈阔肌下部,向远端越过锁骨前侧。有文献报道,锁骨上神经三支的体表投影大致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分别至胸骨柄、锁骨中点及肩峰的三条引线。内侧支:在胸骨柄外缘外侧18mm左右;中间支:接近锁骨中点;外侧支:在肩峰外側缘内侧15mm左右。神经支配:肩部、胸上部及颈下部的感觉。注意:手术切口在远端2cm内侧、近端3cm之间的位置,要小心分离锁骨上神经。
术后功能锻炼:初期可作腕、肘关节屈伸活动,中后期逐渐做肩部练功活动,重点是肩外展和旋转运动,以防止肩关节因固定时间太长而致功能受限制。睡眠时需平卧免枕,肩胛间垫高,以保持双肩后仰,有利于维持骨折复位。固定期间如发现上肢神经或血管受压症状或绷带松动,应及时调整绷带松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