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劳动力的转型是中国现代化转型时期的必然趋势

2022-06-06熊美芝

科学与财富 2022年2期

熊美芝

摘 要:目前,中国已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路,在实现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农业劳动力转型。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期间,工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大量发展,农村劳动力转型也将迎来一波高潮。因此,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传统、僵化的农业劳动力发展模式,牢固树立和践行农业劳动力新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农业劳动力的转型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追求更加协调的高质量发展。普遍认为,农业劳动力的转型是中国现代化转型时期的必然流行趋势,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本质问题!基于此,本文详细阐述农业劳动力的转型本质、具体表现、挑战与问题、实际举措等,以冀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业劳动力;劳动力转型;必然趋势;中国现代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效率的提高、经济的结构其实在不断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一直都是未来要进一步优化的重点,尤其是农业劳动力的转型。我国的工业化道路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看似和农业毫无关系,但其实是离不开农业的,认清中国农民问题是基本的出发点,农业劳动力进入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就是转型的表现,这也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必然趋势[1]。当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农村人口的代际分化,这也意味着社会亟需一个新的突破点来满足新的变化形势,谋求突破转型,“不破不立”成为产业行动和努力的方向。推进现代化,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人民幸福安康意义深远,现代化的根基在基层,也就是在农业!

一、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本质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已经是我国的主基调,农业现代化转型主要指的是利用现代工业与现代科技装备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标,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2]。实际上,我们要如何在扬长避短的过程中去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转型,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其中,农业劳动力的转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要认清其本质是产业振兴的必然要求,是顺应现代化新趋势、也是促进提质增效的重大举措。当前,重要任务是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目标,更是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本质。

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劳动力转移道路,解决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挑战,关系现代化全局战略[3]。实际上,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需求已从到城市谋生转变为到城市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我们可以来看三层变化,农业劳动力第一代的生命周期是离土、进城、返乡、务农,农业劳动力第一代的生命周期是离村、进城、择城、留城,农业劳动力第一代的生命周期不少是生在城市、长在城市,最大障碍是在城市接受教育和公平就业。三代农业劳动力的核心利益能否实现也是一、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本质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劳动力市场运行平稳,就业形势总体向好,但劳动力市场新出现的结构性矛盾需引起关注。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构建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体系和服务体系,有助于释放农业劳动力的潜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农业劳动力转型的具体表现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发展,农业劳动力逐步向第二、第三产业和城镇转移,新型劳动力大军活跃,走出了中国特色农业劳动力转移之路,在此过程中认清中国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仍然是基本出发点[4]。

第一,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和就业增收作为首要任务。许多地方以脱贫劳动力为重点,积极推动就业帮扶车间转型升级。认真落实“以工代训”等奖补扶持政策,引导帮扶车间逐步向“乡村就业工厂”发展。推动扶贫车间转型升级,可以带动更多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第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不断更新与调整,产业与时俱进升级,因此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但是,我们都清楚地知道,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技工类人才缺口一直都很大。而2021年人社部发布的“最缺工”100个职业中有58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成为了“香饽饽”,引起了一波农业劳动力转型的浪潮,劳动力技能素质提高,劳动力队伍壮大。

第三,新型劳动力也积极转變发展观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生态资源发展茶,结合发展实际,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一大批人摆脱了转型困惑,找准了转化路径,实现了向绿色经济的成功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樱花,茶叶、猴头菇、平菇、草莓、养蜂等绿色产业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让生态更美、百姓更富。

第四,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产业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其实加强职业教育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这种战略布局无疑使得我国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大幅攀升,促进其转型升级!2021以来,国家政策层面积极向职业教育发展倾斜,鼓励及支持政策不断推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也逐渐提高,也将进一步带动需求的增长。

三、农业劳动力的转型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众所周知,农民工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其中在建筑业、采矿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据了主体地位。我国飞速发展的高铁、公路、港口、水利、都凝结着农业劳动力的辛勤付出。

虽然,农业劳动力正在转型,但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农业劳动力还需要进一步转型,但是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问题!首先是供需矛盾突出,其次是结构不优,最后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5]。其实,农民工问题不仅是农民工群体的问题, 而且是我国的战略性问题,农民进入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融入城市文明、生态文明的过程,生产生活式转型的过程都面临着艰巨的挑战,我们在农业劳动力转型中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催生了大量的新机遇,但同时也要看到较多的不确定性,农业劳动力转型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就业形势面临一定风险和不确定性。当前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症结,在于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不匹配,部分劳动者技能不足。而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6]。总之,探索现代化之路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治理全过程。人民群众是城市的主人,城市化发展是为了人民,当然也包括农业劳动力,要积极回应农业劳动力对城市发展的新期待,着力解决超大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进一步优化转移!896B24FD-4613-405E-AB77-C755AE2E895D

四、促进农业劳动力转型的举措

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7]。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因此,促进农业劳动力转型的举措,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需要打出“组合拳”[8]。

以云南省例来看,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按照“稳存量、调结构、提质量、促增收”的工作思路,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第一,务工情况大排查,摸清农村劳动力、脱贫劳动力就业和培训意愿、规模、分布和个人信息等情况,及时提供针对性就业服务;第二,省外稳岗大走访,为省外务工群众送服务、送政策、送保障等活动,力争把省外务工人员稳在当地、稳在企业;第三,岗位信息大推送,全面归集岗位信息,及时向有就业意愿未就业的劳动力推送针对性的岗位信息;第四,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宣传省外务工成功事例和先进典型,用群众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引导群众,激发农村劳动力主动就业的内生动力。第五,转移就业输送。为外出务工群众和用人单位搭建精准对接平台,协调组织“务工专列”“务工班车”“务工包机”等多种方式输出,推动全省农村劳动力组织化、规模化转移就业[9]。

总而言之,利用人口普查信息、公安户籍信息、医保信息为基数进行调查,集中开展农村劳动力信息大排查,摸清农村劳动力和脱贫劳动力的就业培训意愿、规模、分布和个人信息等具体情况,形成农村劳动力清单、有就业意愿人员清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无遗漏,都是促进农业劳动力转型的举措。

另外,要创造出良好的转移条件,稳住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基本盘,完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立就业联动的激励机制,加快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型的养老、托育、物业、快递业的融合发展。发挥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带动作用;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融合以及返乡创业作为释放农村就业潜力的抓手。加快农业与旅游、康养、休闲产业融合发展。加大电商平台投入吸引农村劳动力就业。大力支持返乡创业是较为重要的举措,实施乡村创业人才引进,出台市场准入、财政扶持、用地用电、税收优惠、税费减免、子女教育的优惠政策,最大程度的提供创业环境和条件,搭建返乡创业平台;大力提高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的效率。优化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精准地提供以农村劳动力为服务对象的技能培训标准和课程体系,进行专业、实用的技能培训,解决实际就业困难[10]。统筹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流动均衡,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创造激发流动动力,高质量建设一批创业培训(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农村创业创新园。促进广大农村劳动力技术和技能的提升,进一步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五、农业劳动力的转型是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阶段

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11]。农业劳动力的转型是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阶段。

城乡分裂的经济结构是产生中国农业劳动力转型的根本原因,传统的农业正在不断缩小,保持着非常小的占比,而现代化产业不断扩大直至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结构的极端性是转变的根源,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快速期的集中释放也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

近年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也为农业劳动力转型创造了合适的条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为农业劳动力转型创造了先决条件。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兴起,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科技进步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动力,科技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把“利刃”,随着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科技进步对农业劳动力转型是具有深刻影响的。科技进步使得第二、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劳动力转移、转型,这也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坚定不移地推动农业劳动力的转型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实现城乡区域融合协调、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12]。

六、结束语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农业转型、农业劳动力转型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农业劳动力转型存在着产业结构层次低、要素投入效率不高、科技研发能力较弱以及配套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13]。但是仍然县要和中心大城市形成高低互补、错位发展的垂直分工格局,也要立足自身优势,加快创新步伐,在高端制造等产业的升级换代进程中担当排头兵,农业劳动力的转型是中国现代化转型时期的必然趋势[14]。

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优做强特色产业,从而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构建出结构合理、优势明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支撑起县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15]。制约农业劳动力的转型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存在体制机制的障碍,因此,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改革要动力,靠改革解难题,把改革和发展统一起来[16]。

参考文献:

[1]李一粟,夏素霞. 农业转型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的启示——以北京延庆区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21(16).

[2] 宁波. 农业劳动力的转型是中国现代化转型时期的必然趋势[J]. 商场现代化,2008(22).

[3] 朱丽莉,沈红. 农村劳动力流动背景下生产技术转型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21(3).

[4]胡景北. 当今世界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和人类大历史中的非农化转型[J]. 学术月刊,2018(1).

[5]刘清芝. 农业劳动力素质和技能优化的思路——基于我国农业经济转型期[J]. 农机化研究,2010(8).

[6]贾湘琳,赵碧波.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湘潭市农业劳动力的职业转型研究[J]. 产业与科技論坛,2015(11).

[7]涂洪强. 基于产业转型的农业经济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4(23).

[8]宋冬燕. 我国农业劳动力转型理论问题的若干思考[J]. 科技创业家,2011(7).

[9]郑良友,胡金波. 转型时期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及出路[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10]张军,李睿,于鸿宝. 交通设施改善、农业劳动力转移与结构转型[J]. 中国农村经济,2021(6).

[11]司伟. 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

[12]钟成林,周峰,胡雪萍. 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变迁对农业生产效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 ——基于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J]. 商业研究,2019(12).

[13]吴业苗. 农业转型及其当下问题:基于"人的城镇化"的考察[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7(3).

[14]张艳虹. 转型时期非农就业对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基于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D]. 2017.

[15]刘书增. 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J]. 历史教学,2006(12).

[16]郭剑雄. 工业化、人口转型与长期农业增长的差异化路径[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2).896B24FD-4613-405E-AB77-C755AE2E89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