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性印痕在水印木刻中的应用

2022-06-06王帅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肌理材料

摘 要:水印木刻历史悠久,是最具东方特色的画种之一,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和演变,水印木刻形式与表现语言日新月异。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水印木刻也不断摆脱传统创作模式,以更多元化的面貌丰富版画艺术。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尝试在水印木刻中,探索薄膜类和油画底料类肌理材料在水印木版画制作过程中的独特应用方式,从而推动水印木刻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水印木刻;木版画;材料;水印;肌理

中国的木版画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明代以前的木版画印刷基本上都是单色墨印,即使采取多版套色,仍然是以墨线版为主版,其他色版处为衬色。真正用多版彩色套印的,有明代胡正言在南京刊印的《十竹斋书画谱》。胡正言是中国明末著名出版家,徽州休宁人。《十竹斋书画谱》始刻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完成于崇祯六年(1633年),包含《书画谱》《竹谱》《梅谱》等8种类型的画谱,其中《书画谱》里较早使用分色、分版的“饾版”方式进行多版彩色套印。可以说,这种套色方式颠覆了之前单一的色彩印刷方式,极大地丰富了画面效果,开启了中国古代彩色版画印刷术的历史进程。这套画谱除套色之外,还创造性地使用了“拱花”技术。这种方式使平面的纸张产生凹凸立体效果,“拱花”效果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创作者对版上“痕迹”的思考。

版画是间接性绘画,是复制性艺术,按照制作材料的属性可以划分为木版、铜版、丝网、石版,如果按照其印刷属性又可以分为凸版、凹版、平版、漏版。

水印木刻属于木版画,其印制原理为凸版。在当代的艺术创作环境下,艺术家们在传统水印木刻技法的创作基础上,不仅尝试打破传统图式,而且不断深入研究新材料的发掘与应用。创作者们在刻印的技巧上充分发挥个人的艺术特点,同时更加注重利用木版或其他材料特有的肌理,创造出与刀刻、线描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使水印木刻作品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更强的感染力。

一、水印版画制作时用到的主要材料工具

第一,版材:木版、砖版、石版、石膏版、纸版、吹塑版、亚克力版、铝塑版、布版、塑料版、丝网版等。

第二,纸张:宣纸(生宣为主)、过滤纸、手工纸等。

第三,颜料:广告画、国画、水彩等。

第四,工具:马莲、喷壶等。

二、水印版画的常用印制方法

第一,凸版拓印,是指印版中凸起的部分,用于刷墨拓印。在制作时,要先将所用的纸张喷湿,使纸张的干湿程度适中,对好版子,然后在版子上涂上需要的颜色,把纸覆盖在印版上,再用马莲拓印。

第二,凹版拓印,就像铜版干刻印制方法,要在颜料中加入浆糊,将其调配到合适的稠度,用刮片把颜料刮入凹线内,把表面多余的颜料清理干净,然后用覆纸拓印。

三、常用的肌理材料

常用的肌理材料有纸张类、布艺类、薄膜类、塑型膏类、木屑类等。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水印木版创作,重点分析薄膜类和塑型膏类材质的肌理材料,将印痕的绘画性运用到水印作品的创作中。

木版水印一般都是在椴木版上进行刻制和印刷,主要运用刀和颜料来处理画面,表现水印版画的刀味和韵味。木版产生的水印效果与木版的施墨技法、纸张的干湿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种印刷条件和手段的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的水印效果。可以说,绝大部分水印木刻的画面效果都依赖于版的刻制、施墨的技法和纸张的干湿程度。因为材料的制约,水印木刻很少能够体现出绘画性。笔者在完成“大美新疆”系列水印木刻作品时,一直尝试将绘画性的肌理语言应用到画面中。经过大量的实验,笔者发现运用保鲜膜和油画底料,不仅可以塑造出多样的肌理纹路效果,还可以在这种材质上进行绘画性的表达,保鲜膜是一种可塑性非常强的材料。

在下文中,笔者将围绕自身的创作实践,重点介绍将保鲜膜和油画底料作为肌理材料进行水印木刻创作的具体方法。

(一)保鮮膜印制方式

保鲜膜为塑料制品,具有较好的排水性和可塑性。在水印木刻的制作过程中,要把保鲜膜用白乳胶贴到刻好的木版上,然后根据画面中的形体,确定纹路走向,等到乳胶干后,就可以进行印制。印制时可以采用凸印和凹印的方法。凸印就是直接在薄膜上上色,由于薄膜具有排水性,刷完墨后,薄膜上面就会出现清晰的纹路,产生平整的小水珠,拓印后,画面会带有斑点的肌理效果。如果不需要这种肌理效果,可以用底纹刷把多余的水珠擦拭掉,让墨积蓄在纹路里面,画面就会直接呈现为薄膜纹路所产生的印痕图案。如在笔者的水印作品《大美新疆——月亮湾》(图1)中,为了表现远山的虚实变化关系,笔者采用了保鲜膜印制方式,利用薄膜的特性,表现远山与雾的关系,经过多种版面的交替重叠,使画面中呈现出木版印制效果和薄膜印制的特殊视觉反差。利用保鲜膜的肌理印制出来的印痕,不仅可以表现山的空灵、雄劲、有力,而且可以用这些偶然的肌理概括山上的物体,使山体形成错落有致、虚实相融的交叠状态,增加了画面的视觉可读性和趣味性。画面中近处的水,笔者采用了木版平印和保鲜膜覆盖相结合的方法,用保鲜膜制作出水的波浪效果,再用白色颜料干印,使水的光影效果更加柔美,将水的柔美与山的苍劲美交织在一起,互相衬托,整张画面充满水印版画的柔和之美。

使用保鲜膜进行印制时,也可以采用渲染的方法,拓印出带有肌理效果的渐变关系。图2是在木版上用保鲜膜贴出的造型,为了体现山峦的连绵不绝,笔者尝试运用保鲜膜使作品呈现出晕染的效果。首先,宣纸水分的含量要比平常印刷时高一些,让颜料先在宣纸上晕化出去,然后在保鲜膜上上色,将宣纸放在做好的保鲜膜造型上进行印制,画面就会具有多个层次的效果。按照相同的方式重复几遍印制,就可以达到通透、厚实的水印画面效果(图3)。

除了上文使用的凸印方法外,还可以利用保险膜本身的可塑性,采取凹印的方法进行印制。由于水印木刻所使用的颜料为水性颜料,而水性颜料不易固定,所以在使用凹印法时,首先要解决颜料稀薄、易流淌的特质。笔者尝试用浆糊调和颜料,使颜料达到一定的饱和度,增强了水性颜料可塑性。其次,将颜料刮拭到保鲜膜上,刮掉多余的墨色,再用潮湿的棉布擦拭,尽可能地使颜料附着在保鲜膜的纹路上,将不需要的颜色用笔轻轻地带出,保留保鲜膜纹路中需要印制出的色彩,这样线条周围的墨色就具有多样性。最后,覆盖正常湿度的宣纸,用马莲拓印出来,这样画面就会出现和凸印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图4)。使用这种方法,从画面效果可以看到印刷出的色彩不同于凹印法的润泽感,而是更具有造型的质感和肌理的触感。

以上使用的凸印法和凹印法,是使用保鲜膜进行印刷最基本的方式,创作者可以根据画面需要,通过调整版、纸、墨的关系,创造出更为多样的画面效果,如版干墨干纸干、版干墨湿纸干、版干墨湿纸湿、版湿墨干纸干、版湿墨湿纸干、版湿墨湿纸湿等多种表现方式。

(二)油画底料印制方式

线条在水印版画中举足轻重,线条可以用来体现物体的形体结构关系,还能够把画面所表现的物体串联在一起。在版画制作的过程中,线条一般都是在木版或梨木版上印制。木版水印中的线条分为:木版类阳刻、亚克力版的阴刻、油画底料阳刻。木版类阳刻是最常用的方法,用木刻刀或拳刀来刻制,就可以获得凸起的线条。木版是由木材加工而成,具有吸水功能,木版遇到水性墨色,会吸收水分,使颜料变干。在施印过程中,墨色变干,颜色印制出来后会变成枯色。亚克力是塑料成分,对水不具有吸附性,所以印制墨色不会干枯,完全取决于创作者的把握程度。因此,在水印木刻創作中,笔者也尝试了亚克力材料和油画底料相结合的绘画方式。

亚克力质地较硬且光滑,在刻制的时候最好用三角刀阴刻线,这样刻出的线条流畅,容易控制刀的深浅。首先,用木刻刀刻制出所需要的线条,这些线条呈凹陷状;其次,为了让水性颜料更好地嵌入凹痕里,要在颜料中加入适量浆糊,用刮片把墨刮入线条的凹槽里面;最后,把表面多余的颜料擦掉,用潮湿的布把版面擦拭干净,敷上打湿的宣纸,用马莲拓印出来,这样画面上的线条不仅会非常清晰,而且能够呈现出如铜版画的线条一样的立体感(图5)。

水印木刻如果想获得质感硬朗清晰的线条,可以在硬质木材(如梨木)上使用拳刀进行线条刻制,但是这样的材料又不适合表现其他画面效果。怎样才能在普通材质的木版上刻出高质量的线条成为一个难点,笔者尝试使用油画底料阳线刻制的方式进行刻制。在事先准备好的版面上刻制好线条,把油画底料装进大号注射器,然后沿着线条方向挤出来,要控制好线条的粗细程度,挤好颜料后把版面放平整,放在通风处自然晾干。由于油画底料具有自然收缩特质,油画底料线条风干就会形成锥的形状,顶部形成一条自然流畅的线条。油画底料收缩的不确定性,又会使线条具有自然的不规则性,呈现出随意流淌的效果,线条虚实有度。等到颜料完全干透后,可以稍微用木刻刀修整一下形体,尽量不要改变自然的形体。图6就是使用油画底料绘制的阳线条。由于不同材料具有差异性,在印制使用油画底料绘制的线条时,要特别注意在印制前面可以多刷一些颜料,让线条可以晕化出去,然后用干墨收形,也可以运用水印的其他印制效果来表现(图7)。除了使用油画底料制作阳刻线条外,还可以利用油画底料的可塑性制作出整排的肌理效果。首先,在版上涂上一层油画底料;其次,用梳子等坚硬、等距的工具刮制出整排效果;最后,等到颜料干透后,就可以采用平印法或是颜料浆糊法来印制。这样制作出来的水印效果会非常丰富,还可以根据画面的不同要求,调整印制方式,来达到想要的效果。

版画是印刷技术的衍生物,历史上印刷技术的每一次创新都为版画带来了新的面貌,可以说版画的诞生与印刷密切相关,其目的和方式最初也相当接近。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类在技术和精神层面上的不断开拓和多元化认知,印刷技术与版画艺术走向了不同的路径,版画逐渐脱离复制的技术手段,成为独立艺术形态。与铜版、丝网、综合版、石版相比,由于木版的限制,再加上使用水性颜料,水印木版在视觉效果的表达上会受到较多的制约,但是今天的水印版画创作者们在画面中融入了更多的观念,不断在水印木版的本体语言中融合新材料,尝试更多的可能性,这种探索精神将不断推动水印版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越.十竹斋书画谱研究回顾[J].文艺争鸣,2011(8):151-153.

[2]宋文文.《十竹斋书画谱》初版原貌的探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6):57-66,210.

作者简介:

王帅,启东版画院专职画家。研究方向:版画。

猜你喜欢

肌理材料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肌理元素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融合与表现
肌理在陶瓷地砖设计中的应用
肌理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感受肌理
可爱的小乌龟
住宅室内设计中材料肌理运用的思考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摇摇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