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竞赛时代”,如何评鉴“特长”

2022-06-06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22年4期
关键词:特长入学中考

近日,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新修订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规定,任何学校、学生及家长坚持自愿原则参加竞赛活动,竞赛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严禁收取任何费用。

其实,早在2018年,教育部就曾印发相关试行办法,明确规定竞赛及竞赛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现在,原试行办法经过修订“转正”,正式固定下来。

家长和孩子苦竞赛久矣。将竞赛与中小学招生入学脱钩,正是斩断竞赛利益链的关键之举。不过,从试行的情况来看,在一些地方的中小学招生入学中,仍存在“或明或暗”凭竞赛及竞赛成绩为据的问题。眼下,落实“管理办法”,必须彻底清理各地中考奖励加分政策,进而推动高中自主招生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那些转向地下的“幼升小”“小升初”选拔也应一并严查。

2016年,教育部啟动中考招生改革,要求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对本地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清理、规范中,各地落实情况不一,有的明确要求取消,还有的有所保留。而就算是在明确取消中考奖励性质加分的地区,科技、艺术、体育竞赛获奖情况也没有与高中学校招生入学完全脱钩。在一些示范性高中、重点高中的自主招生中,科技竞赛获奖仍被作为入围自主招生以及评价学生的指标之一。另外,这些高中还招一定比例的艺术、体育特长生,而竞赛获奖与考级证明也多被作为验证其“特长”资质的重要依据。

高中进行自主招生改革,意在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这一方向当然是正确的,而如何不依据竞赛获奖来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学科特长,对高中、初中学校来说都是一大考验。

对此,笔者认为,初中学校必须要完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的个性及特长表现客观记录在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而对高中学校来说,在招生时需建立基于统一中考成绩基础上的多元评价体系,让考生和家长彻底打消靠竞赛降分录取的侥幸心理。对于后者,我国从2020年开始实施的“强基计划”的经验值得借鉴。在“强基计划”的录取中,高校根据高考成绩和校测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录取,并在校测中参考高中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有力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看待参加竞赛与发展特长的关系,摒弃功利的“参赛”态度。

(来源:《光明日报》 熊丙奇/文)8169F456-A204-4EEF-AE96-8D77C076E83E

猜你喜欢

特长入学中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特长,亦是一种成长
入学面试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入学第一天
让女儿快乐学“特长”
LED照明在井冈山特长隧道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