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嫌性教育太早,坏人不会因孩子太小而住手
2022-06-06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是一个沉重又不能回避的话题。猥亵、性侵未成年人是极端恶劣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刑峻法、道德谴责之下,此类案件仍然高发。
11岁女孩遭强奸致怀孕
乐乐(化名)出生于2006年,父亲肢体残疾,常年在外打工。母亲有智力缺陷且无个人生活管理能力,多年来一直由大女儿打工照料。某天,母亲发现乐乐不对劲儿,在当地卫生院检查后被医生告知女儿已经怀孕五个月。
记者从乐乐的姐夫张军处了解到,乐乐一到四年级期间就读于河南省泌阳县马谷田镇的第二小学,四年级时,刘姓老师对她实施了第一次性侵,当时她只有九岁。
据张军表示,第一次被性侵前,乐乐和两个小伙伴在校园里玩耍,刘某撵走了其他两位同学,强行把她带至楼梯下,捂住她的嘴,对她实施侵犯,事后还威胁她如果她告诉别人或者是说出任何一个字的话,他都会知道,就杀了她全家。
“刘某在学校管理学校的学风和纪律问题,同学们都非常害怕他,乐乐也不例外。”
往后的两年里,刘某在校内多次强迫乐乐发生关系。
放假期间,刘某以借书为理由来到乐乐的家里。
“当时我母亲也在家。虽然有智力方面问题,但是还是察觉到了异常。觉得为什么他借书不去找别人,偏偏来到乐乐家里。那一次他没有得逞。不料后来在回家的途中刘某尾随乐乐,把她强行带至马古田镇街上的烂尾楼,对她实施了强奸。”张军说。
尤为令人心疼的是,在家人提供的照片中,乐乐一边撩起上衣露出微微隆起的孕肚,一边把头偏向一边,在看电视上的动画片。家属反映,开始被性侵时,乐乐什么都不懂,后来通过看各种书籍才明白,但她也不敢说。
教师涉嫌强奸猥亵8名小学生
28岁的乡村教师刘军红因涉嫌强奸、猥亵多名小学女生被当地检察机关批捕。
警方初步证实,在从2011年9月开始一年多的时间里,刘军红先后多次强奸、猥亵小学生数量多达8名,其中5名女学生被强奸,3名女学生遭到猥亵,年龄最小的仅10岁,年龄最大的也只有13岁。
采访中,受害女生们先后表达了类似的想法,案发后“怕丢人,怕家长打,不敢跟家长说”。
记者统计了接受采访的7位受害女生家庭情况发现,绝大多数为典型的留守儿童家庭,要么双亲都在外地打工,女孩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要么父母亲中的其中一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
事实上,如果不是越来越重的心理恐怖压垮了受害女生孙婷婷最后一道心理防线,将受伤害的事实哭诉给母亲董红艳,恐怕犯罪嫌疑人至今仍逍遥法外。
这些案子中的女孩,与乐乐有类似境遇,都居住在农村,大都是留守儿童,对性知识一无所知。
这些案例都在提醒着我们:童年时遭受性侵,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往往是不可挽回的,更有严重者甚至伴随一生。
而缺少正确的性教育,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使他们缺乏防范意识。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人性教育还需要推进和完善。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在校园中开展性教育成为关注的焦点。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性教育必须从孩子抓起,性教育课程要走进中小学课堂。不过,给孩子听的性教育课,到底该怎么上,需要科学的设计。
中小学性教育课不该“在尴尬中收场”
“现场人又多又杂,我也不好讲得太深太细,导致低年级的学生听得很懵懂,特别是女生又感到害羞,最终效果非常不好。”近日,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医生向记者讲述了一次尴尬的授课经历。她当时所讲的主题是中学生性教育,400多名不同年级的学生,加上家长、教师,全都坐在台下一起听课,课程最后只能“在尴尬中收场”。
近年来,青少年遭受性侵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小学性教育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对预防性侵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建议将防性侵课程列入中小学必修课,也有代表委员指出了当下学校性教育存在的问题。课程缺乏顶层设计,全国范围内没有统一教材,缺乏专业师资队伍等,都是当下中小学性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如何让青少年性教育课上得科学、有效,值得社会深入探讨。
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大人首先要对这一问题“脱敏”。如果授课老师在心理上仍觉得别扭,只是浅尝辄止、敷衍模糊地教学,孩子们自然只能听得云里雾里。如果家长脑中满是陈腐观念,一味将性问题神秘化,甚至“谈性色变”,过度敏感地干涉学校正常教学,科学的性教育同样无从谈起。
从人性规律上看,青少年对性知识产生好奇是很自然的事情,没必要太过紧张、讳莫如深。学校和家长要做的,应该是大方应对,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引导,帮助他们一步步解答成长中的疑问和困惑。如此一来,既能做好事前防范,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免受性侵“黑手”的伤害,也能避免孩子们自己暗中“找答案”,受到物化异性、性别羞耻等偏见的误导。
性教育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系统的课程设计和科学的讲授方法。正如惠燕医生的“尴尬”经历表明的,在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接受能力有所差别,若是不加辨别地向他们灌输性知识,会缺乏针对性,授课效果也难以保证。对此,首先要让性教育进校园常态化、系统化,为分阶段教学提供基本条件。学校应加强重视程度,配备专业的授课教师队伍,不能动不动就让其他学科老师“代讲”,把性教育视为一门“虚设”课程。
教材编纂也要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经得起专业推敲。此前,针对一些地方的性教育教材,不乏围绕内容是否“过于直白”、是否涉嫌性别歧视所产生的争议。2017年,杭州一位家长吐槽学校发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尺度太大”的新闻,就曾引发社会热议。家长心存疑虑、担心性教育教材的“尺度”问题,是关心孩子的正常表现。对此,教材编纂方还需和学校、家长保持沟通,及时了解一线教学反馈情况,针对合理意见进行内容调整,打消不必要的顾虑,从而增进各方理解,更好达成共识。
性教育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了基本的性知识和性道德,还包括与异性相处的适当方式,健康的婚姻观与情感观,树立性别权利意识等。当下,不少年轻人坦言,直至步入大学、进入社会,他们都不知道怎样自如、坦然地与异性交往,由此产生诸多烦扰。可见,一味回避问题只会导致孩子在思想和行动上的不成熟。如果他们从小就能接受科学引导,逐步形成对两性问题的科学认知,自然能为此后的成长扫清障碍。
不論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免遭侵害,还是为了更长远的考虑,青少年性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中小学性教育课不能“糊弄”,更不该“在尴尬中收场”,把课开足、上好,才能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来源:共青团中央公众号)1E1AA5C9-DBCA-4CB3-B312-2ACBBCC21D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