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2022-06-04翟枢

当代体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思政高职

翟枢

在新时代倡导课程思政创新模式实践教学的趋势下,对高职医学院校实施体育课程思政教学,需要对教学目标再定义、教学内容再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再更新以及教学评价体系再调整等,还需要统筹多方面的教育资源,深度发掘德育元素,使体育与德育紧密结合,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其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大力发展,加强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行与掌握相关的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样重要,思政教育不单单依靠思政课程,还是要充分利用和发展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公共体育课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目的不仅仅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锻炼和培养优秀品质,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教育的不足的有效补充。

1 体育课程思政的优势

1.1 领会奥运精神,后植文化自信

奥运会是一项影响较大的国际性体育盛会,其融合了体育精神、民族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于一身,增进各国运动员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国际交流,倡导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强调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理解和差异的容忍,让世界公民去认识和理解自己民族以外的事物,以博大的胸怀吸收和学习外来文化优秀的部分,丰富自己。

而奥林匹克激烈的竞技比赛能够锻炼和培养运动员良好的身体、心理和道德品质,观众也能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而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有机地融入体育课堂教学,将这种精神扎根于他们心中,培养他们艰苦奋斗、奋力拼搏、团结协作、坚韧顽强、勇攀高峰的优良品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自强不息,不断发展壮大。传承、发展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强化全民文化素养,增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

开展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对教育引导学生们认识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脉络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中国传统武术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内外兼修、谦和有礼、互相尊重,提升文明修养,天人合一。体育课中植入中华传统文化,可教育学生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

1.2 竞赛规则树立自律意识

体育运动项目大都是从游戏不断的演化而产生的,这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规则会一直约束参与者,并伴随着体育运动项目的诞生的整个过程。规则有明确的标准和量化,使体育运动项目规范。

这些规则它们基本都具有规范性和道德性两个社会属性,例如,排球场地会有边界、游泳有规定泳姿等;足球红牌会被罚下、篮球有违反体育道德犯规等。人们在参与体育运动项目时,裁判的制裁和观众们的舆论影响,都会让参与者约束自己的举止言行和动作规范,自觉建立遵守规则的意识,使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比赛场上不知不觉的接受规则的规范教育和约束,同时也会接受规则的道德洗礼。因此,体育运动项目的规则就是最好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元素。

1.3 充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中国明确了价值目标;为中华民族明确了价值追求;为中国人民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国民教育要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传播的引领作用。高校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培养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强化思政课程的正确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转化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分别体现了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身强则民强,民强则国昌,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人民拥有强健的体魄;在体育运动竞赛中不分种族和国界,坚持公平、公开、公正,遵守道德和法制,体现了“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社会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主义与体育精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体育精神是爱国主义的承载和体现,爱国主义是体育精神核心和源泉。敬业更要精业,业精于勤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种勤奋拼搏的体育精神是将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升华,诠释了最高层次的内容。奥运精神的中国版叫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诚信、友善”则是中国体育精神的精髓,在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4 学生参与人数多,影响面广

按照国家教育部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开满开足108学时,时间为3学期;同时体育教学活动还包括课外阳光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与竞赛、校园体育赛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校园各类体育社团活动、校外体育实践活动、体育选修课等;高职院校体育课是课内、课外与校内、校外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其参与人数多、影响面积广、活动项目多、参与时间长的优势,恰当合理地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及教育内容,能更好地持续和发挥育人功能。

2 高职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录用标准是既要有健康的体魄,又要有良好的品行,这样才能更好的奉献社会。尤其是对即将走出校门从事相关医务工作的医学生们,在高职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既能增强医学生的体质,又能培养医学生的爱国、敬业、诚信和医学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九大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而医务工作者承担着人民生命健康最后一道防线的保障工作,新时代的医学生要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些都对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在校生都是00后学生,自我意识强,集体意识差,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他们的价值观正处在成长筑牢期,思想不够稳定,存在波动性。而当今社会科技进步伴随着许多电子产品兴起,导致学生过度沉迷于各种手机、电脑等网络电子产品不可自拔,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此时,体育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性就显现出来了。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升学生坚强的耐性和强大的毅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学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困难,在逆境中成长;还因体育课通常在室外进行,课堂氛围比较轻松活泼,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们更容易打开自我,与他人亲近的沟通交流,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善人际关系;在参加一些群体性的体育活动与比赛中,需要多人集体参与及良好配合才能完成好此类比赛,大家都会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培养团结意识和互帮互助的品德,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另外,观看我国运动健儿的精彩赛事,可以进一步激发和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因此,在医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之前,不仅要锻炼强健的体魄,更要在体育锻炼中对医学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思想教育,使他们从思想上重视医德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成为具备“医者仁心”的专业技术人才。

3 高职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有效措施

高职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就是要结合医学生特点,抓住自身内在优势,确立体育课程思政目标,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创新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加快体育课程思政德育教育,提高体育教师思政素质能力,建立和健全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3.1 建立基于医学生学情分析基础上的体育课程思政目标

“体育课程思政”是将思政课程与体育课程有效链接和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体育课程,是传统体育课程的补充与调整,是将体育课堂教育任务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紧密的结合起来,将思政教育理念与体育锻炼和运动技能学习的专业教育理念充分融合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调整。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规定: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方面目标,在这基础上“体育课程思政”要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特色,结合习总书记对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一系列讲话精神,结合医学生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常出现苦闷、焦虑、压抑等消极的心理状态等学情特点,再根据与学生代表以及实习单位等的座谈会,充分了解学生的所需,以及实习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等的调研结果,将这些需要需求与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相结合,制定出体育课程思政的专门教学目标,有效避免了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再利用好学校体育课程活动资源,深刻挖掘体育思政课程的关键要素,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社团、体育竞赛训练等多个课程资源,将不同的思政教育元素、理念、行动融入到体育课程的关键环节中去,发挥体育课程思政的教育功能,把思政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堂体育课程内。

3.2 挖掘思政元素,完善体育思政课程设计

体育课程思政的设计要符合国家体育教学相关政策要求,将体育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元素运用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有: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国情怀、民族情感、努力拼搏,艰苦奋斗、坚持不拔、集体主义精神、奋力拼搏、不畏艰难、永不言败精神等等方面。注重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确保课程设计合理,体育教师可从教学内容入手,分析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再将相关的思政元素素材整理在一起,要突出项目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掌握一项运动技术的同时,也对该运动项目的育人价值深度认识,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这样对学生体育课程思政素质的培养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3 提高体育课程思政的德育教育,运用好典型案例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另外,我国教育学家蔡元培也指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不难看出,体育与德育之间具有内在的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联系。

体育不只是强身健体的运动方式,同时也是促进人体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渠道。所以,更需要深度挖掘体育的德育元素,运用恰当案例教学,在目前的体育课程中运用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挖掘身边的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专题案例教学,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引入案例,充分引起学生对体育德育教育的思考,提升学生分析实事、了解时事的能力,增强对“体育课程思政”的政治敏感度,立足全体医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的发展。

3.4 建立立体培训体系,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整体政治素质和能力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方向已经非常明确,既要深挖体育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又要以体育人文精神感染和熏陶学生,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那么,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就成为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了。体育课程教学不是传统的理论文化课程,而是一门培养运动技能的课程,体育教师的身教重于言传,在课堂教学时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为确保体育教师的思政认知水平,有必要加强师德熏陶,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把“课程思政”的德育元素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接受思政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思政培训,借助网络平台,寻找各种资源,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将优秀的思想理论源源不断地灌输给他们,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可以请本校专业思政课教师对体育教师进行辅导和培训,建立帮扶制度,安排一定的思政课程学习任务,落实体育思政课程的建设工作。努力打造一支技能突出、业务精湛、师德高尚、教学能力优秀的体育教师队伍,通过广大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和熏陶学生,提高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3.5 建立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体育课程教学活动能够有效的开展,必须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效果评价体系,否则整个教学过程将毫无意义,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强调教育教学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因此,建立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评价标准,能够确保评价体系的实用性与有效性。评价体系的制定要结合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要结合《国家学生体质达标测试标准》及思政课程育人的特征,要将“知行合一”育人理念放到德育评价指标中去,重新设计德育评价指标,建立专门的“體育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多方面进行有效评价,通过对“体育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实际效果的检验,不断对体育课程思政进行完善和调整,使其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4 结语

“体育课程思政”是一种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国家发展“大思政”课程建设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医学院校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是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规律,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需要对教学目标再定义、教学内容再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再更新以及教学评价体系再调整等,还需要统筹多方面的教育资源,要求课程的所有建设者和参与者都能够提高认识、积极主动的思考如何建设合理的“体育思政课程”,深度发掘德育元素,使体育与德育紧密结合,完善高职体育教育的空缺,弥补教育发展的短缺,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其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作者单位: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思政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