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照射联合康复训练对骨折患者术后患处肿胀及康复的影响
2022-06-03江罕珍余干县人民医院外科江西余干335100
江罕珍(余干县人民医院外科,江西 余干 335100)
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骨折发生率急剧上升,通常以患处肿胀、疼痛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 同时,持续长时间胀痛会延缓骨折愈合速度,加重患者生理、心理应激反应,不利于预后。 既往研究指出,骨折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使下肢静脉流血不畅,在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的同时,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2]。 目前,临床多采用康复训练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肢体功能,但对于消除肿胀、减轻痛感仍有局限性[3]。 红外线治疗仪照射骨折部位,加快血液流通,改善血液循环,对于减轻肿胀、促进患处部位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4]。 本研究就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联合康复训练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6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龄62~77(67.43±3.18)岁;骨折部位:上肢14 例、下肢16 例;病程1~5(3.75±1.04)h。 观察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61~78(67.54±3.26)岁;骨折部位:上肢13 例、下肢17 例;病程1~5(3.61±1.02)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实用骨科学》[5]诊断标准;符合手术指征;患者同意本研究;发生骨折至就诊时间≤12 h;保证依从治疗和护理,且善于沟通,能及时对医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具体反馈。排除标准:血液循环较差者;出血倾向者;患免疫功能紊乱疾病;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精神疾病者;无法住院治疗,且常居地址离本院距离较远。 剔除标准:(1)中途退出研究;(2)干预一段时间后不想继续接受原方案。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使用红外线治疗仪(广州康哲医疗器械有限公司,CQ-61 型)照射,对于四肢骨折者可取平卧位,将患肢抬高15 cm,对于脊柱骨折者可取侧卧位,以舒适为宜,灯头功率250~1 000 W,根据患处部位调整灯头功率,针对上肢骨折者选择250 W 功率灯头,对于下肢骨折者选择600~1 000 W 的灯头,照射距离35~65 cm,以患者有舒适热感为宜,照射时间20~30 min,1~2 次/d;将温度计置于照射部位,控制温度在40~50℃之间,以免灼伤患者皮肤;对于局部发红者可采用聚维酮碘乳胶外涂。 两组均持续干预1 个月。 康复训练内容如下:康复训练通常分为一期康复、二期康复、三期康复和四期康复,同时在康复训练阶段,需根据患者营养指标进行饮食护理。 (1)一期康复:通常在术后第1 周实施一期康复训练,重点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肌肉锻炼(除患肢外),需从旁监督,关注训练强度,预防患肢再次损伤,并使其快速适应训练内容,养成习惯。而常规肌肉训练包含肌肉绷紧练习、拉伸锻炼、关节活动、力量锻炼。肌肉绷紧练习:每日练习次数不限,要求每次保持肌肉紧绷,但无需活动,保证血液循环,从而促使骨愈合。每日查房询问患者肌肉紧绷练习次数和每次持续时间,及时鼓励患者,增强练习自信心。 拉伸锻炼主要针对非患肢,保持正常肢体的运动功能,预防长时间不运动出现运动障碍情况,但不可过量使用健肢,预防出现健肢损伤,影响康复效果,增长住院时间。 关节活动与力量锻炼:患肢和健肢皆可实施,但在一期康复环节,此练习侧重点为健肢,而可将患肢用专业医疗器械固定(高度略高于心脏,保持正常静脉回流,促使血液循环,保证骨愈合),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适度活动患肢。(2)二期康复:通常在术后第2~4 周实施,重点实施关节训练,并时常与患者交流,转移注意力,促使患者适应愈合阶段患肢异常变化。而关节训练重点针对患肢,健肢保持正常活动即可,但不可及早实施负重练习,减少重力对患者的对抗作用,促使骨折端纤维正常连接。关节练习以伸屈为主,如踝关节内外伸展、屈曲等,在每次关节活动后,需对四肢进行按摩。 之后询问患者感受,若适应较快,可适当增加活动强度,并鼓励其主动完成每日训练,但患肢不可进行内外旋运动,预防对骨折固定产生影响。(3)三期康复:通常在术后第5~6 周实施,需增强日常活动,指导其主动练习,实施健康知识宣教,并将健康训练内容拍摄为视频,上传至交流平台或社交软件中,拓宽训练知识学习渠道,保证规范且有效练习。 另外,可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但需陪护人员或护理人员从旁保护,预防危险情况发生。下床之前,需将双拐使用原理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说明,并告知不可过量运动,同时远离走廊,避免碰撞危险。当患者适应下床活动后,可主要实施下床训练和病房活动,减少一期康复训练内容,防止过量运动对患肢造成损伤,或训练环节过多导致不良情绪出现。(4)四期康复:通常在出院2 周前实施,此阶段患者患肢功能明显恢复,已然适应康复训练,能主动完成每日训练任务,此时便可实施加强训练。首先需告知此阶段保证训练依从性,并将这2 周的康复训练制作为表格,告知完成一项训练表格上打钩,保证康复效果。 基本的训练内容如下:指导患者进行用力握拳、手指最大限度屈伸,5~15 min/次,4~5 次/d;进行踝关节背屈运动,指导患者绷紧腿部肌肉,坚持3 s再放松,如此反复,15 次为1 组,5 组/d;指导患者平卧,患肢部位放松,由健肢支撑床面,双手拉紧吊环做引体向上,10 min/次,2 次/组,4 组/d;指导患者足跟离床20 cm 进行直腿抬高运动,抬高后停留3~8 s再放下,3 次/组,5 组/d;协助患者抬起上身时患肢离床,运用习步架等工具站立,5~8 min/次,2 次/d;下地缓慢行走6 m,5 min/次,3 次/d,并根据恢复情况逐渐进行上下楼梯训练,2 层/次,4 次/d。完成每阶段训练后,护理人员需对相关部位进行手法按摩,适当进行热敷,缓解训练后酸胀症状。此训练内容实施1 周后,出院前1 周需在此训练基础上进行负重训练,并加强关节的灵活度训练,若患者患肢出现运动过量反应,可适当为其实施理疗、针灸等,保证训练强度,同时缓解运动损伤。饮食指导:术后静养阶段需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严谨患者食用生冷刺激食物和影响骨质疏松的食物(如茶叶、饮料等),指导其少食多餐,减少日常活动。 之后在实施康复练习后,需加强营养摄入,适量食用蛋白质、水果和豆制品等。另外,间隔3~5 d,需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确保其体质明显好转,若发现仍存在营养不良情况,可根据营养指标结合专业营养师意见,制定饮食方案,针对性进行营养补充,增强体质,为康复训练做好保障工作。
1.4 临床观察指标 (1)康复效果:记录两组患处肿胀消退、骨痂生长及疼痛缓解时间。 (2)患处肿胀程度:Ⅰ级:轻度肿胀、存在皮纹;Ⅱ级:患处较正常部位的皮肤肿胀且皮纹消失;Ⅲ级:皮纹消失、局部疼痛明显、皮温明显升高且出现张力性水疱。 (3)微循环指标:采用微循环检测仪测定襻顶血管直径、管襻畸形率、白微栓率。(4)并发症:记录两组下肢静脉血栓等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处肿胀消退、骨痂生长及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s)
?
2.2 两组患处肿胀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处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处肿胀程度比较[n(%)]
2.3 两组微循环指标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襻顶血管直径高于对照组,管襻畸形率、白微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微循环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微循环指标比较(±s)
?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骨折一旦发生,其周围骨皮质、软组织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进而血液流动受阻,微循环障碍,局部逐渐形成血肿,患处出现肿胀、疼痛,延缓骨折愈合[6]。 研究发现,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良好的微循环能满足骨折部位血液供应,加快骨愈合速度[7]。 康复训练通过肌肉运动使骨折部位周围组织血液正常流通,可促进炎症消退,进而缓解骨折部位胀痛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处肿胀消退、骨痂生长及疼痛缓解时间较短,患处肿胀程度较轻,襻顶血管直径较高,管襻畸形率、白微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表明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联合康复训练在骨折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红外线穿透作用较强,当骨折部位吸收红外线后,可将红外线转化为热效应,使皮肤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扩张血管,使局部炎症反应消退,降低神经末梢兴奋性,从而起到消炎、镇痛、缓解骨折部位肿胀的作用,促进骨痂生长[8-9]。 在血肿吸收期,红外线照射可为骨折部位提供充足的营养,使钙、磷沉积,加强骨痂钙化[10]。骨折部位微循环障碍是导致其愈合速度减慢的重要因素,使用红外线照射可提高骨折部位温度,促进血液流通,降低管襻畸形率、白微栓率,为骨痂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改善微循环,加速骨折部位愈合[11-12]。 同时,红外线照射能改善患处组织新陈代谢功能,促进患处血液循环,配合康复训练能使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在保证患者早日恢复至正常生活状态的同时,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联合康复训练能缓解骨折患者术后患处肿胀,改善微循环,促进骨痂生长,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确保骨折部位尽快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