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村的“小不点”
2022-06-03陈玉平
家教世界 2022年13期
□陈玉平
我叫陈玉平,今年十岁,在大湾村小学读五年级。我小时候长得瘦小,妈妈就给我起了个外号,叫“小不点”。
我妈妈在村里的民宿上班,爸爸在上海打工,只有过年才回来。
姐姐今年刚考上大学,她是我的好榜样。姥姥今年82 岁了,每天早晨上学,她都要站在门口目送我离开。大湾村小学在山脚下,我喜欢学校食堂的午饭,喜欢下午的体育课。我和同学们一起练习篮球,打乒乓球是我的最爱。
习爷爷来到我们村那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那时的大湾村,还很落后。我们家是贫困户,因为姐姐从小患有慢性骨髓炎,为了治病,花了很多钱。
后来,大湾村慢慢发生着变化,盖起了饭店、民宿、新房子,建成了“十里漂流”。爸爸继续去外地打工,但姐姐看病可以报销,不用再花那么多钱,妈妈也在村里有了工作,生活慢慢好起来,妈妈主动申请退出贫困户。
她搂着我说:“好日子要靠自己干出来!”
脱贫之后的第二年,妈妈遭遇了人生中最困难的时刻。
那年,姐姐读高中,在学校晕倒,慢性骨髓炎复发;爸爸在上海出了车祸,伤得很重;姥姥胃出血,住进了医院……
接连的疾病和事故,令妈妈每天都愁容满面,我也变得沉默寡言。
妈妈搂着我说:“‘小不点’跟妈妈一起,坚强起来!”
爸爸、姐姐、姥姥看病的钱,政府给报销了很多。妈妈做公益性岗位,还种小香薯、玉米、花生、天麻,她还上山采茶,早出晚归。我放学回家给她做饭,一起渡过难关。
如今,妈妈在村里的民宿工作,一个月能挣三千多块。姐姐如愿考上了大学,别提有多开心。也许,疾病会伴随她一生,但她会勇敢地走下去。
妈妈心疼姐姐,从不让她干活。可我不一样,妈妈说:“你是个小男子汉,以后要照顾好姐姐。”
在我心里,姐姐一直是最优秀的。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就不会再陷入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