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农村生态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构建

2022-06-02肖如斐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康养养老生态

肖如斐

闽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0030

0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与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人们对卫生健康的高度关注,生态养老产业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已成为社会共识。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生态养老集“医、食、住、学、养、娱”为一体,构建生态产业集群,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服务力、凝聚力和辐射力,能发挥福建省的生态优势,实现乡村闲置资源高效整合,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是对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最好的诠释。

1 文献综述

传统的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模式涵盖的服务内容比较狭窄、存在多种弊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养老需求。老年人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物质需求。据有关部门调查,中国有相当大一部分老人希望自己的晚年时光可以回归田园。生态养老是通过亲近自然,在与自然、人文环境和谐相处中,保持身心健康的一种积极地、可持续的养老方式。国内对生态养老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两个方面:①生态养老产业模式研究。俆会芳提出“近郊模式”,通过分析郊区生态养老案例,认为郊区模式发挥了郊区生态环境优势,为养老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方向。 卢布等提出“54321养老产业模式”,他在介绍养老产业模式产业布局和体系构架的基础上,指出了该模式的特点、优势和困境,并提出产业发展策略。王姝涵提出“森林康养模式”,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提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策略。蒋迪刚等详细介绍了高端养老社区、候鸟式养老公寓、养老休闲农庄、养老旅游度假区4种模式,为社会养老模式的创新及产业化养老的发展提供借鉴。②生态养老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研究。金锡顺提出在城郊区建立生态养老村,可以凭借农村的资源优势发展养老产业,同时,城市老人能在农村获得绿色养老服务。吴宏洛认为把养老产业植入“富美乡村”建设可以打造福建省田园休闲养老新业态。刘芳等梳理了生态养老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相关文献,认为在该领域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冯仕亮认为在后疫情时代,乡村旅游业与康养产业的共建共生会成为产业新的增长点,并提出发展策略。

学者们对生态养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养老产业模式、生态养老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等方面,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和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原则,从福建省龙岩永定中华客家生态养老园、漳州芗城区生态康养小镇、三明市泰宁境元森林康养基地三个福建省内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养老模式试点出发,深入实地调研,分析生态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剖析“旅居养老模式”“近郊模式”“森林康养模式”的困境,提出构建生态养老产业发展模式的策略。

2 福建省生态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实践探索

随着福建省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传统的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许多老年人,尤其是经济独立性较高、文化水平较高的低龄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在精神、文化、康养方面都有较高要求,生态养老产业发展为缓解城市中心养老压力提供了探索空间和解决方案。福建省自然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随着经济发展转型和消费市场结构升级,福建省域内有多个城镇正在发展生态养老产业。永定中华客家生态养老园是以客家养生、农耕度假为体验的文化养生养老度假地,是以“文化+农耕+康疗+旅居”为特色的“旅居养老模式”。漳州芗城区生态康养小镇的建设是依托其城郊地区区位基础设施优势,以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为目标,以“医养结合、休闲宜居、健康管理”为特色的健康生态养老产业发展基地,是典型的“近郊模式”。三明市泰宁境元森林康养基地依托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在基地推出“医养结合”服务,开设健康小屋,配备专业医生,是以提供康养服务为特色的“森林康养模式”。本文从生态养老产业模式的承担主体、规模、定位、实施路径、保障措施等层面对以上3个有代表性的试点进行深入分析(表1)。

表1 福建省生态养老产业模式比较分析

2.1 “旅居养老模式”——永定中华客家生态养老园

永定是客家祖地、中国土楼之乡、红色旅游之地。永定中华客家生态养生园是中国首个客家生态养生庄园,位于永定县陈东乡政府旁,长途汽车站对面,是通往周边8个乡镇10多万人口的必经之地,周边地质资源丰富。园内谷地丘陵交错共生,有独立的山泉水系,田园谷地内果树、烟草、芋田、蔬菜自然成畦,形成了丰富的田园游憩空间,与周边的南华山、岩太村等景区形成互补。规划区内的村落保留着土楼风韵,与田园融合,民风淳朴。生态园内分区规划,功能齐全。围绕药泉溪谷休闲景观带,配套生活服务区、客家寻根游憩区、生态农林产业示范区、客家农耕养生体验区、客家高端运动养生区,全方位构筑多功能的健康养生产业链,顺应了市场对养生、高端养老、旅居等需求。当地政府大力支持永定中华客家生态养生园建设,为保证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整合社会力量,招标地产企业进入,建造半山药泉养生公馆,开发不同结构的温泉独墅。地产开发商采取委托管理收益、固定回报等多种营销模式,将各类养生、养老、康疗等服务项目作为业主权益来吸引全国各地中、高端消费者。

2.2 “近郊模式”——漳州芗城区生态康养小镇

漳州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中国的“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生态城市竞争力位居福建之首。漳州芗城区生态康养小镇项目位于北环城路以南、金峰中路以东、西洋坪路以西、大学路以北。这里被誉为黄金土地,小镇内有多所职业院校、廉政中心等知名机构,环境、人才、设施比邻,配套完善。芗城区生态康养小镇的建设依托周边的优势资源,构建以“医养结合、休闲宜居、健康管理”为特色的福建省生态养老产业发展示范基地。福建省国资委、省属企业与漳州芗城区市政府在基地建设中达成深度合作,总投资约80亿元。加强顶层设计,以提供高质量的生态康养服务和实现高标准、高效能的管理为目标,以康养产业为主体,建设内容主要是以医院、养护院、老年大学、康养住宅为主线辐射其他生态产业,特色鲜明。注重品牌意识,以打造国内领先的养老领域城市名片—“五福城”为目标。

2.3 “森林康养模式”—三明市泰宁境元森林康养基地

三明市有着“中国绿都”“海西绿野明珠”的美誉,森林覆盖率高达78.73%、负氧离子含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境元森林康养基地位于大金湖核心景区,背靠巍峨青山,湖光山色尽在其中,具备良好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自然资源;距离县城12 km,交通便利,具有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基地内生态茶园最具特色,由世外茶园、油茶文化园、观赏植物园、果蔬采摘园、中草药园、茶文化交流中心、康养民宿、食养中心、养生木屋区、园艺疗养园等功能区组成,构筑集生产、文旅、养老、度假、康疗、教育、养生等多功能的康养产业园。境元森林康养基地还针对老龄化群体创新“医养结合”模式,开设健康小屋、食养山房,由中医把脉问诊,根据访客体质量身定制康养“私方”、药膳、食谱等,访客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更能体验各种个性化康养服务。在产品设计方面,重点放在预防和康复疗养的服务项目上,辅以特色项目如园艺疗法、茶园瑜伽、森林冥想、药膳食疗,为消费群体提供高端的养生养老度假平台。

3 福建省生态养老产业发展模式面临的困境

福建省多地依托良好的生态自然资源和区域优势,已初步形成能承载生态养老产业的基地,康养产业已初具规模,总体势头良好,但也面临一些困境。

3.1 康养地产项目容易变成烂尾工程

旅居养老模式、近郊模式和森林康养模式中的生态养老功能都离不开住房,农村地区存在大量闲置空房和空地,地产商开发时,容易造成重形式、轻内容,打着康养的旗号销售而不注重后期服务,最终导致其变成烂尾工程,造成生态养老产业发展失败,老年群体利益受损。在康养地产项目中要着力体现康养理念,保证康养服务的实质内容。房屋出售后,保障康养服务的后期管理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3.2 生态养老产业发展程度不高,产业链之间融合度低

康养服务的最主要消费群体是老年群体,生态养老产业是康养产业链的主体部分,但具有养老功能的产品设计还不完善,缺乏老年护理服务、精神慰藉、老年大学、医养结合层次低,与其他康养型产业内部融合较低,生态养老产业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

3.3 缺乏生态养老行业标准细则,存在安全隐患

养老问题关乎人的生命健康,但生态养老模式由市场作为运营主体的占多数,而作为新兴产业,市场运作还不成熟,目前的行业标准大多是一些原则性、方向性的指导,缺乏可操作性的具体细则。生态养老产业的发展需要开放合作,亟须建立一套行业准则、评价指标体系和严格的管理机制。

3.4 生态养老领域专业人才短缺

就养老领域而言,专业人才尤其是专业技能型护理人才短缺,加之生态养老产业模式的构建还需要养老专业人才有意愿前往城郊、农村地区提供专业服务,这是发展生态养老产业的一大难题。生态养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如何培育、留住专业护理人才、医疗保健人才和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

4 福建省生态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构建的策略

4.1 明确责任主体,规范康养地产项目

一方面,老年群体的居住、生活、休闲、康疗、养生的目的性较强,发展生态养老产业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尤其住房必不可少;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加剧,农村人口的输出,福建省许多离城中心偏远的地区存在大量空置房,其中有许多历史悠久、各具地方文化特色,有很高的旅游观光价值,通过适老化设计、改造可用于民宿、养老和看护服务。许多知名房地产企业发现商机并进入这一领域。但康养房地产的发展中有许多失败案例,为避免乱象,康养地产项目必须要明确是由政府主导还是由市场主导。养老产业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虽然生态养老产业涵盖了多个行业、构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但政府应在养老事业上承担主要责任,以养生养老为主体的康养地产项目不应由地产商主导。政府一方面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养老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规范康养地产项目。各级地方政府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情况细化国家有关的产业用地、金融等政策,进行康养地产项目的规划与招标。根据康养服务的要求,在提供康养服务实质内容、康养专业人才、适老化设计等方面设置相应的条件和门槛,满足多层次的消费群体养生、养老的需求。

4.2 构建生态养老产业的产品体系,培育特色

生态养老产业是以良好的生态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规模化发展后,集聚了与此相关的产业链,如地产、文旅、医疗、养生、体育、休闲、娱乐等产业形态。构建生态养老产业模式应建立功能齐全、协同合作、特色鲜明的产品体系。各地应遵循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抱团发展的原则,开发各具特色的生态养老产品。如“旅居养老模式”可构建以“特色文旅+农耕+康养+民宿”为主线,其他相关产品为辅的产品体系;“近郊模式”可以依托区位优势,借助周边的基础设施,提供较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构建以“医疗+康复+娱乐+居住”为主线的产品体系;“森林康养模式”可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培育“自然观光+森林疗养+山地运动+休闲旅居+养生食疗”为主线的特色康养产品。生态养老产业发展涉及生态环境、文旅、卫健、民政、农业农村等多个政府部门,需要打破传统的在规划、政策方面条块分割的状态,树立整体、系统的理念,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只有将相关产业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加强各产业间的紧密合作、优势互补,才能共同开发特色生态养老产品,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从而增强生态养老产业区域的吸引力,不断扩大客源市场。

4.3 建立行业标准体系和动态管理机制

生态养老产业关乎民生问题,又与多种产业联动发展,其涉及面广,亟须政府加强引导和监督。生态养老产业相关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的建立还处于探索阶段,为避免行业内乱象,促进生态养老产业的开放合作,需不断对其完善。一是完善生态养老基地、康养旅游基地、森林康养基地等各种类型的养老基地评价指标体系、行业进入标准、配套设施和专业服务行业标准,如环境、卫生、步道、无障碍设施、康养类产品设计、便民服务设施、从业人员、风险评估等,将各项指标体系和标准细化、具体化。二是鼓励各地组建多级生态养老产业发展协会,充分发挥其在标准认证、沟通协作、生态养老产品监管的积极作用。行业协会能有效搭建地方政府与市场主体沟通的桥梁,政府要在资金、用地、标准方面给予支持,与行业协会共同处理好跨区域协作的问题。三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品牌认证登记保护制度,相关质量检测部门要将定期开展检测、评价与不定期抽查、评定相结合,建立竞争与淘汰机制,对存在服务质量差、违法违规行为的主体取消其经营资质。

4.4 强化生态养老产业人才支撑

生态养老产业发展需要大量护理人才、医疗保健人才和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生态养老发展基地大多分布在城郊和农村地区,当地养老服务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生态养老产业发展的需要。国家层面出台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政策强调产学研并重,支持高校和职业院校进行相关的学科建设,并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人才培训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福建省还需要针对生态养老产业发展的需要对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以下几方面规划:一是出台人才补贴政策,鼓励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二是完善职业鉴定标准,提高养老服务人才待遇,畅通晋升渠道,吸引更多的低龄人才加入养老服务队伍。三是支持生态养老基地周边的高等院校、中职学校开展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管理、智慧养老等特色专业,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培育本地生态养老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康养养老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