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仰望高山

2022-06-02施崇伟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科举制一座座余秋雨

施崇伟

書 名:《中国文脉》

作 者:余秋雨

I S B N:978-7-5354-6196-4

装 帧:精装

定 价:68元

出 版 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5月

读《中国文脉》,被余秋雨先生的文笔深深吸引。那些远去的人物,栩栩如生,就在眼前;那些历史风尘,宛在昨天,尚闻风啸马嘶。

《中国文脉》,是余先生梳理的中国文学的脉络。而我,把“文脉”解之为文化的山脉。跟随余先生的引领,从5 000年的古国,一步一步,走过一个个朝代,翻越一座座文化筑成的高山。途中,有跋涉的泥泞,有切肤的荆棘,有问鼎的喜悦,有登高远望的豪迈。

从“猜测黄帝”到“感悟神话”,从夜行的“黑色光亮”到彻空的“魏晋绝响”,从“唐诗几男子”到挤满历史长廊的“十万进士”,一声声长吁短叹,一座座高山仰止。而其中,有两座险峰,犹让我攀爬艰难,长久停留。

一座是由唐朝诗歌耸立起的巍峨峻岭、文学巅峰。

余秋雨评价唐朝诗坛是中国文脉的高贵主宰。那个繁华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时代,涌现出许多伟大的诗人。余秋雨在文中写道:“一步也不停滞,一步也不重复,一路繁花,一路云霓。”“一群男子,一路辛苦,成了一个民族迈向美的天域的里程碑。”而李白、杜甫、王维,必然是这座文学高地上最夺目的巅峰。这3个男人的文字造诣几乎占去唐诗的大半灵气。牙牙学语时的“床前明月光”,开始我文学的启蒙;爱上了写作后,是他们的诗句“润物细无声”地给予我文学的营养;在生活的历程中,是他们教会了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激励我不息奋斗和从容豁达的人生宝典。

他们因生于骄傲的唐朝而豪情满怀、潇洒倜傥;他们又都遭遇郁郁不得志的失意,或处于如飞蓬般飘摇动乱的世间,而受尽了苦难;或孤傲,或华贵,或清冽天真,却也都弥足珍贵。他们的人生都经历了相同的历史拐点——安史之乱,这场逼得唐玄宗仓皇出逃、唐王朝元气大损的浩劫动乱,险些断送了这3位伟大诗人的性命。“噫吁嚱,危乎高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们就像他们的诗歌,是一座座中国文化的高峰,足够我,用一生来学习和仰望。

另一座让我深深思索又反复徘徊的山脉,是“十万进士”筑成的层峦叠嶂。

“科举像一面巨大的筛子,本想用力地颠簸几下,在一大堆颗粒间筛选良种,可是实在颠簸得太狠太久,把一切上筛的种子全给颠蔫了,颠坏了。科举像一个精致的闸口,本想汇聚散逸处处的溪流,可是坡度挖得过于险峻,把一切水流都翻卷得又浑又脏。”为千年大国带来了“十万进士”浩浩人才大军的科举制,这个富丽堂皇的名字背后隐匿了多少“假语村言”;多少人终身的追求,只为金榜题名。在表面的坚韧背后,是整个社会的病入膏肓。

科举制在清末与封建王朝一起被封埋了。而今的社会,需要当下教育体系中培养出来的青年去建设、去奋斗。

“一个人面对一种宏大的文化,就像一个小孩面对一座大山。尽管住在山脚下,天天看见它,但要真正了解它,几乎不可能。这是因为,它的悠久历史,与小孩的年岁构不成平等的对话;它的惊人体量,与小孩的躯体形不成合理的互视。”中国那么大,历史那么长,文化的版图峰峦起伏、巍峨绵延。拜读《中国文脉》,我就是那个大山脚下的小孩。

(编辑 汪愉翔)

猜你喜欢

科举制一座座余秋雨
古代的考试
余秋雨投其所好
城与国
余秋雨投其所好
“科举”
那些年被洗脑的歌曲,竟满满的都是错误
瑞雪仙山
晚清科举制度变革考
余秋雨究竟捐了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