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集体“兜底种地”

2022-06-02何俊莫志超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人种修路种地

何俊 莫志超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659.3万亩”,这是今年中央交给江西省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要想稳住面积,挖掘潜力是关键。“对于一些实在没人种的田块,乡、村两级要兜底,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等方式把早稻种下去。”针对可能面临的撂荒压力,江西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在全省早稻生产推进会上作出工作部署。

“耕地之所以会出现撂荒,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田块分散,有些在山沟里,农民不愿意去種。”车溪乡罗坑村党支部书记肖香军告诉记者,罗坑村整治撂荒地的主要方法是织牢村集体兜底保障网。

有些田位置偏远,下田的路都是田埂,人和农机进去都不方便。“要想富先修路”,要想种地,也要修路,每发现一块“隐患田”,就同时把路修到。开沟、修路的工作从去年就已经开始,肖香军统计了一下,仅去年一年村里花在撂荒地基础设施整治上的费用就达到13万元。

地没人种,村集体来种,这便是罗坑村“兜底种地”的模式。在今年1200多亩的早稻中,除了农户自种的600多亩,有一半面积都是村集体负责,合作社统一种植。“兜底地”具体由谁来管理呢?罗坑村把这个位置让给了脱贫户,提供了水稻管理员这个公益性岗位,每月的工资补助为400元。

其实,兜底不仅兜住了面积,更兜住了种粮的收益。

(摘自《农民日报》5.24何俊、莫志超/文)

猜你喜欢

人种修路种地
种地钓鱼
智慧农业看“屏”种地
姐妹三人种芝麻
一斤干饭,九两苹果——“十六连丰”后,陕西人种啥?吃啥?
合伙种地
农民工月均收入超3000元,怪不得种地的农民少了
修路
修路
修路
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