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百姓如何囤物资

2022-06-02徐飞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储备库防空洞饼干

二战后,核战争的阴影笼罩全球,各国政府为了稳定国民情绪,便鼓励民众为突如其来的核战后的生存做准备。那么冷战时期,美苏双方的民众是怎样囤积物资的?

美国人“深挖洞,广积粮”

1949年,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让美国政府对民防建设开始重视。1950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密歇根州巴特克里克创建了联邦民防局,以官方名义鼓励民众建造私人防空洞、储藏必备物资,用中国话来说,叫做“深挖洞、广积粮”。一时间,美国家庭兴起了建设“核弹庇护所”的热潮。很多美国人的房子都比较大,完全有条件把自家地下室改建成防空洞,还有人干脆直接在自家后院挖一个地下防空洞,并装上金属墙壁。如果你不想自己动工造防空洞,会有专门的商业建筑公司来帮你建造“核弹庇护所”。

二战中罐头食品行业的兴起,也为美国民众“广积粮”提供了条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不受罐头加工过程影响,能长期保持较高的营养水平。因此,美国人在冷战期间往往会购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罐头,存放在防空洞里,而不用担心食物变质。

美国联邦民防局还发起了一项名为“奶奶厨房”的倡议,喊出的口号就是”奶奶时刻准备着应对紧急情况”。因为貌似在一个大家庭中,其他人都抱着岁月静好的态度,只有奶奶有风险管理的意识,会在她掌管的厨房里储备着满满当当的物资。为此,美国政府还生产了1000个“祖母的食品储藏室”展品,可在商店和展览会中使用。

20世纪60年代初,柏林危机爆发,美国人对于世界核大战的紧张感再度被激起。美国农业部在这时宣布,他们开发出了理想的“末日食品”,即营养丰富、制备简单、价格便宜,且保质期较长的小麦饼干。小麦饼干被冠以“全能饼干”之名,并受到美国国防部的青睐。五角大楼对小麦饼干的高度重视,吸引了美国几个最大的谷物和饼干公司加入到小麦饼干的投资、生产中去。1964年,这些巨头公司总共生产了200亿块小麦饼干。这些饼干进入到美国的千家万户中,成为美国人储备紧急物资时最常规的选择之一。

当时,一个美国家庭最低标准的物资储备包括14天的水和罐头食品、一个电池供电的收音机、辅助光源和一些急救用品。不过实际上,很多人储藏的物资远远超过14天。

苏联人兴建国家物资储备库

跟美国人的囤货热情比起来,苏联人的热情只会更多,不会更少。这是因为,苏联国土地处高纬度,冬季漫长而寒冷,储备物资是这个民族早就养成的习惯。1700年,沙皇彼得大帝就下令组建军粮库。1931年,斯大林下令组建储备委员会,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战略储备体制。没有这些物资储备,估计苏联根本撑不住纳粹德国凶猛的攻击。

冷战期间,苏联政府主导社会一切事务,包括建设“核弹庇护所”。同时,苏联作为一个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一切物资都实行配给制,民众不可能像美国人那样涌进超市里自由购买。因此,苏联民众囤积物资,主要不是以家庭为单位,而是以城市为单位,主导囤积物资的也不是民众自己,而是政府来进行战略储备。

当时,苏联政府在全国各处建立了国家物资储备库,这些储备库一般都比较隐蔽,除了政府高层,极少有人知道它们的存在。

到底有多隐蔽?有的库房在距离100多米的地下超大洞穴里,储备的物资包罗万象,能够让一个中等城市的居民一起挨过“核冬天”。在洞里,有一眼望不到头的白糖袋子,有垒起来看不到头的一箱箱肉罐头和鱼罐头,还有各种其他的难以计数的物资。

苏联政府将国家物资储备库视为绝不会轻易动用的“家底”,除非爆发核战争。1963年,苏联经济出现负增长,国内连面包供应都难以为继,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甚至建议实行粮食凭卡供应制度。后来,苏联动用了860吨黄金——占总黄金储备三分之一以上,从美国和加拿大進口粮食,并动用了国家物资储备库里的粮食,这才度过难关。

在冷战期间,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后,苏联农业一蹶不振,国内面粉市场长期断供,即使如此,苏联也坚持从每年生产的粮食中划出一部分作为国家储备粮。1979年,苏联全年的粮食消费量为2.2亿吨,另有国家储备粮2500万吨~3000万吨。然而,苏联在整个上世纪70年代只有三年的粮食产量超过2亿吨,这三年的平均粮食产量只有2.05亿吨。这就导致苏联必须一方面满足国家粮食储备的需要,一方面还要满足民众吃饭的需要和畜牧业生产的需要。苏联只得大量从国际市场上购买粮食,这进一步导致了苏联外汇储备的大量流失。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国家物资储备库。现在的俄罗斯对国家物资储备库也极其重视。这一切,都是出于对可能发生的核战争的未雨绸缪的安全需求。(摘自《国家人文历史》徐飞/文)

猜你喜欢

储备库防空洞饼干
欧盟启动首个医疗物资储备库
送饼干
进防空洞纳凉有讲究
软塌塌的饼干
饼干喂鸟
俄批准建立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
东亚外汇储备库:参与动力与成本收益
《饼干拼图》等
防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