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折有致 形象丰满

2022-06-02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22年8期
关键词:曾祖母曾祖父外公

作者简介

丁锋,江苏省南通市学科带头人,现任教于南通市刘桥中学。

技法指点

学写故事是对七(上)学会叙事的升格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讲,学写故事接近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学们的故事写作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故事性。要么一望而知,要么平铺直叙,了无情趣。二是缺乏指向性。讲述故事不能为有效表现人物服务,人物在叙述中显得特点不彰、个性不显、形象不丰。三是缺乏想象力。同学们在关注人物之“行”的基础上,不能着眼于人物之“心”展开叙事。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增添波澜,曲折有致。在叙事完整的基础上,重构讲述方式。如,开篇设置悬念,以“误会”“巧合”“意外”等方式,让过程一波三折,结局出人意料,又耐人寻味。二是聚焦人物,丰富形象。在矛盾发生、发展过程中,让人物形象逐渐鲜明、丰满;在具体情境中,多角度展示人物言行及其多面性。三是发挥想象,寄情蕴思。在叙述过程中,灌注作者的情感与思考,深入人物内心,丰富故事情味。

原  文  呈  现

外曾祖父的故事

1949年正月的一天,从早晨开始,天就阴沉沉的,寒风呼啸着。这时,一阵嘈杂声打破了乡村的祥和,不知谁高喊一声:“国民党抓壮丁啦——”

于是,各家各户的男人满世界地奔跑起来,然后都躲起来了。

当时我的外曾祖父正在门前的菜田里松土。他长得白白净净的,读过私塾,非常爱好读书。当他反应过来的时候,一群衣冠不整的国民党军人已站在他的面前。那帮人不由分说地拉起他就走。等外曾祖母闻声赶过去,外曾祖父已经被抓走了。

后來,外曾祖母还找人想救回外曾祖父,怎奈世道黑暗,没有办法。

那年,外曾祖母23岁,我的外公只有4岁。

从此,他们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为了赎人,钱花光了,外曾祖母一家的生活更加艰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外公很小就跟着大人去海边拾螺卖钱。

日子一天天过去,新中国成立了!外曾祖母与外公在政府的帮扶下,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然而外曾祖父还是杳无音信。

外公长大后,从没放弃寻找自己的父亲。直到有一天,他听说村里有一个曾被抓壮丁的老人,从台湾回来探亲了。外公急忙找到他家里,向他打听自己父亲的下落。

那位老人告诉外公,当年他在福建被逼着上船去台湾的时候,曾经看到外曾祖父在另一条船上。他们没敢打招呼,船就各自开走了。他在台湾再没见过我的外曾祖父。

那位老人后来又回来探过几次亲。每次他回来的时候,外公总会满怀希望地去找他,指望从他那儿了解一些外曾祖父的信息,可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时间飞逝,到了21世纪,那位老人在台湾去世了……

这几年,外公常在我们耳边唠叨——算算外曾祖父的年纪,他已是百岁开外的老人了,如今又叶落何方呢?

开篇交代较为清楚,但对紧张氛围的营造不够充分。

当时外曾祖父、外曾祖母有什么反应,未具体写出来。

缺少曲折过程的叙写。

停留于对事情的叙述,缺少对人物心理的想象。

对家人及那位老人的情况交代,需要更完整一些。

以问句作结尾,突出情味,留有余韵。但小作者可以想得更多一些,更深刻一些。

综合点评

小作者叙写了家族史上一段痛苦的往事。这段往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历史的演变。在故事的写作中,有以下问题:1.叙事相对完整,但情节的曲折性不够,交代不清,写得不具体。2.人物形象欠丰满。这个故事主要表现外曾祖母、外公对外曾祖父的牵挂,渴望其回归,但无论是叙事,还是对特定情境中人物的描摹,都略显不足。3.联想、想象不多。对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心理活动把握不准,使得叙述被事情牵着走,而不是源于“人物动机”。

升格指津

1.增添波折。开篇可直入情境设置悬念,中间围绕“救人”“找人”可多设一些坎儿,体现起伏和变化。

2.丰富人物的言行。多方面写一写外曾祖母、外公的具体表现。

3.调动想象。既要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地写出人物的心理与行为,又要在叙事中表达更深广的内容。

佳  作  出  炉

外曾祖父的故事

一阵嘈杂声打破了乡村的祥和,不知哪里传来喊声:“快跑啊!快跑啊!国民党又来抓壮丁了——”

各家各户的男人满世界地奔跑起来,有的躲到茅草堆里,有的躲到河边芦苇荡中,有的索性趴在田沟里。这样一番场景,不由让人想起杜甫的《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这是1949年正月的一天,从早晨开始,天就阴沉沉的,寒风呼啸着。我的外曾祖父当时正在门前的菜田里松土。他长得白白净净的,读过私塾,非常爱好读书。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一群衣冠不整的军人已站在他的面前。那帮人不由分说地拉起他就走。外曾祖父当然不肯,他拼命地挣扎,嘴里叫喊着:“孩子他妈!孩子他妈!”怎奈对方人多势众,还拿起枪来威胁他。最终,外曾祖父还是被他们拖走了。等外曾祖母闻声赶过去,她只能望见外曾祖父踉跄的背影。她绝望地哭着,喊着,追赶着……

第二天,外曾祖母从乡里一个熟人那里得知:只要出钱或物,就可以把人赎回来。于是,她含泪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包括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拜托那个熟人把外曾祖父赎回来。

可是,外曾祖母在家里忐忑不安地等了好几天,外曾祖父还是没有回来。外曾祖母就去问那位熟人。那人才说,钱太少了,赎不回来。外曾祖母听到这个消息,悲痛欲绝,当天就病倒在床上。可是为了儿子,她只能坚强地活下去。

那年,外曾祖母23岁,我的外公只有4岁。

从此,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为了赎人,钱花光了,外曾祖母一家的生活更加艰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外公很小就跟着大人去海边拾螺卖钱。外曾祖母一生未再嫁!

日子一天天过去,新中国成立了!外曾祖母与外公在政府的帮扶下,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然而外曾祖父还是杳无音信。

外公长大后,从没放弃寻找自己的父亲。直到有一天,他听说村里有一个曾被抓壮丁的老人,从台湾回来探亲了。外公急忙找到他家里,向他打听自己父亲的下落。

那位老人告诉外公,当年他在福建被逼着上船去台湾的时候,曾经看到外曾祖父在另一条船上。他们没敢打招呼,船就各自开走了。他在台湾再没见过我的外曾祖父。听了这些话,外公心里涌起了无限的希望。他经常对我说:“要是有一天,你外曾祖父也能忽然出现在我们面前,那该多好啊……”

那位老人后来又回来探过几次亲。每次他回来的时候,外公总会满怀希望地去找他,指望从他那儿了解一些外曾祖父的信息,可每次都是失望而归。外曾祖父到底是生是死,对我们家人来说一直是个谜。可怜我的外曾祖母,一直到离开人世,也没能等回她的丈夫!

时间飞逝,到了21世纪,那位老人也在台湾去世了。他的子女打电话给家乡的亲人说:老人在弥留之际,还始终牵挂着家乡的一草一木……

这几年,外公常在我们耳边唠叨——算算外曾祖父的年纪,他已是百岁开外的老人了,如今又叶落何方呢?

愿天下所有游子都能回到故乡!

从紧急处起笔,语言、行动更具体,富有悬念和画面感。对《石壕吏》的联想,突出了对乱世中的百姓痛苦生活的同情。

提示时代背景,揭开悬念,便于读者理解。

以外曾祖母的视角进行想象。人物外在的挣扎、内心的痛苦,都展现于言行。

一起一落的情节与人物心理,写出了外曾祖母的绝望与世态的炎凉。

对外公的心理进行想象——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令读者揪心。

交代得完整。通过那位老人的临终情况,从侧面表达了家人对外曾祖父的牵挂。

结尾丰富了故事的意旨,耐人寻味。

综合点评

小作者在故事的曲折性、形象的丰满性及发挥联想、想象等方面,对初稿进行了较多的修改与润色。故事一开篇就陡生悬念,在发展中无论是“救人”还是“找人”,都写出了起伏和变化,牵动着读者的心。对外曾祖母和外公两个人物,小作者在关键情节处和特定情境里,对他们的语言、动作等进行了具体描摹,想象人物心理,突出血浓于水的亲情与牵挂。同时,小作者通过联想《石壕吏》中的诗句,深化了故事的悲剧性;通过结尾的美好祝愿,升华了情感,丰富了文章的意旨。

小試牛刀

在你的身边或社会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以某一件事为素材,展开合理的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不少于600字。

猜你喜欢

曾祖母曾祖父外公
外曾祖母
曾祖母的雨伞
我的外公
我的曾祖父
外公做的门
外公是个象棋迷
装傻的曾祖父
我的曾祖母
黑暗之光
黑暗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