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平顶山”
2022-06-02马志飞
马志飞
如果说,地球是一幅美丽的画卷,那画中最美处莫过于各式各样的山峰。它们拔地而起,或雄伟壮观,或秀丽挺拔,姿态万千。其中,就有一种被人们称为“桌状山”“方山”或“平顶山”的,因四周陡峭、山顶却平如桌面而得名。它们都分布在世界的哪些地方?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委内瑞拉罗赖马山
1912年,英国著名小说家柯南·道尔写了一本名为《失落的世界》的科幻小说。小说讲述了探险人员到南美洲的一座高原上去探险,这个高原上依然存在一些史前生物,比如恐龙和其他已经灭绝的生物。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地方吗?有人说,柯南·道尔的创作灵感就源于南美洲的罗赖马山,因为那里依旧保留着史前模样,正是现实生活中“失落的世界”。
罗赖马山位于巴西、委内瑞拉和圭亚那三国的交界处,长约14千米,宽5千米,海拔2810米。罗赖马山山势陡峭,顶部却十分平坦。当我们走进它的时候,可以发现它如同一座与世隔绝的“空中花园”,有人称它是“天空浮岛”。这里几乎每天都在下雨,潮湿的气候和“孤立”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它较为特殊的生态系统。在这里还生长着一些食肉类植物,比如“捕虫高手”猪笼草,弱小的昆虫常常会沦为它们的盘中餐。
1962年,委内瑞拉南部的玻利瓦尔州在这里建立了卡奈马国家公园,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卡奈马国家公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卡奈马国家公园里大约65%的地方都被平顶的山峰覆盖,这些桌状山深部的地质是将近30亿年历史的古老火成岩,上面覆盖着沉积而成的砂岩。早期的地壳运动造成地面抬升形成高大而平坦的高原,风化和侵蚀作用不断在高原上切割出裂缝,并逐渐扩大成为峡谷,最终就仅剩下桌状山了。
卡奈马国家公园内还有一座更大的桌状山——奥扬特普伊山。它的山顶面积大约是666.9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桌状山。陡峭的崖壁是形成瀑布的最佳条件,在奥扬特普伊山上就有一道落差达979米的瀑布,名为安赫尔瀑布。这道瀑布在陡崖边飞流直下,极为壮观。
美国著名地质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哈雷·赫斯,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海军,成为“约翰逊岬角”号运输舰上的一名军官。在战争中,哈雷·赫斯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地质专业,只要舰船在海上航行,他就命令船员打开船上装载的回声探测仪,不停地记录着海底的深度。有一次,当他在分析北太平洋海底测深剖面时,发现在大洋的底部居然存在许多山峰,有独立的,也有成列分布的。令人困惑的是,这些圆锥形的山峰都没有山尖,仿佛是被刀削平了顶一样。后来,他用19世纪地理学家阿诺德·亨利·盖奥特之名将这些海底山命名为“guyot”,音译为“盖奥特”。
海底平顶山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海底平顶山的顶部一般位于海面以下200多米处,顶面上有玄武质的巨大砾石及浅水生物礁。哈雷·赫斯认为,这些海底平顶山曾是古代火山岛,之所以都被“削平”,是因为它们长期受海水侵蚀。再后来,随着地壳运动,它们被海水淹没,就变成了水下的平顶山。但也有学者认为,是冰川时代的海平面大幅下降造成海底火山露出海面,并被风浪“削”去了顶部。
迄今为止,地质学家在除北冰洋之外的各个大洋里都发现了海底平顶山,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比如著名的“大流星海山”,位于北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以南约1000千米处,山顶位于海面之下约270米。它与周围海底地形的相对高差达4500米,山顶区域的面积达1465平方千米,堪称世界之最。
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交汇处的冰岛,是一片被冰雪覆盖的极寒之地,然而,在冰雪之下却还有另外一番景象,厚厚的冰川下掩盖着山脉和峡谷,甚至还有一些活火山,所以人们称这里是“冰与火之地”。
火山喷发时,会在冰川下形成火山口、熔岩流和热湖。寒冷的冰川与炽热的岩浆相互交融,造就了许多自然奇观。比如冰下桌状山,就是产生于冰盖之下的玄武岩盾状火山。玄武岩是地下深处富含镁和铁的岩浆喷发至地表快速冷却形成的一种火成岩,这种岩浆的温度高达1000~1200摄氏度,黏度较小,流动时受到的阻力也较小,所以玄武岩浆从火山口喷出之后能够迅速流淌到很远的地方,冷却之后会形成坡度十分平缓的盾形熔岩锥,或者面积广阔的熔岩台地。地质学家研究发现,自第四纪冰期后期以来,冰岛出现了20多个盾状火山,高50~1000米不等,坡角仅为 1~5度,火山口为圆形,直径小于1千米,形似一口平底锅。
关于冰岛桌状山的形成过程,地质学家认为它历经了五个阶段。首先是冰盖之下的玄武岩浆喷发,第二阶段是迫使上覆的冰盖受热融化,第三阶段是火山口不断上升直至超过冰盖融化的水位,第四阶段是在下伏碎屑岩之上形成一坚硬的玄武岩帽,最后待冰完全融化之后桌状山就显露出来了。
冰岛盾状火山
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东南部有一座海拔584米的山峰,四周陡峻,顶部平坦,以雄奇险秀而著称。山顶有可耕地30余亩。很久以前,人们只能通过绳索攀岩而上,如果要开垦山顶的耕地,需要在耕牛为幼犢时将其抱上山顶,养大以后方能拉犁耕田,所以人们称这座山为抱犊崮。所谓“崮”,《辞海》中的解释为:四周陡峭、顶端较平的山。距离抱犊崮不远处是著名的熊耳山,这里以岩溶地貌和崮形地貌为特色建成了国家地质公园,其中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崮多达40余座,组成山体的岩石主要为寒武系灰岩及下伏页岩。在长期的风化、侵蚀以及重力崩塌等多种地质作用的影响下,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岩溶桌状山,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座“戴着帽子”的大山。
在山东沂蒙山区,有很多地名都带有“崮”字,有些以外形命名,如香炉崮、龙须崮;有些以村镇命名,如牛家崮、刘家崮;还有些是以历史典故或古迹命名,如纪王崮、吴王崮、孟良崮。后来,我国地理学家以这种地貌最集中的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之名将崮形地貌命名为“岱崮地貌”,它与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同属于我国典型的地貌类型。
在我国,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平顶山,仅从名字就能想象出它们的大概模样。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有一座因断层活动形成的断块山,名叫桌子山,山坡陡峻,急转直下,与相邻平地之间没有过渡地带,只有界限分明的断层崖。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境内的瓦屋山,因状若“瓦屋”而得名,山顶平台上纵横交错的溪流沿着陡峭的绝壁倾泻而下,形成了诸多壮观的瀑布,云雾缭绕,宛若仙境,被誉为“最美桌山”。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的方山,山体呈方形,孤耸绝立,四角方正,远望如一方印,故而又名“天印山”。浙江省台州温岭市的方山,周围石壁均在百米以上,顶部形如方盒……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山峰呢?
枣庄山亭抱犊崮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