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医辨证实护理论的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6-01武建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慢性病服药常规

武建梅

全球范围内超过4.5亿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病人的并发症发病率并不低,甚至可达到50%以上,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典型特征的代谢紊乱性慢性疾病,80%以上为2型糖尿病,老年糖尿病病人由于基础疾病等原因,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较高,肺部感染是造成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较差,未按常规剂量服药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1-2]。常规管理可监督病人入院后的服药规范性,但无法改善病人对于疾病的正确认知,出院后仍存在停药或漏服药等情况。有研究显示,基于中医辨证施护理论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干预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而改善病人的服药行为[3-4],但在病人的血糖控制方面的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观察基于中医辨证施护理论的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诊的86例糖尿病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45~81(49.85±2.16)岁;糖尿病病程(10.24±2.00)年。研究组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44~81(53.24±5.95)岁;糖尿病病程(11.25±2.11)年。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5];②病人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年龄>44岁者。

1.3 排除标准 ①精神疾病或严重意识障碍;②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等药物者;③心脏系统疾病;④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⑤伴有严重免疫缺陷、传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⑥妊娠期、哺乳期者;⑦近期出现急性感染者。

1.4 方法

1.4.1 常规组 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包括基本生命体征监测、卫生管理、健康教育等。注意心理健康,告知病人只有通过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才能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找到病人焦虑的原因,确定应该注意的问题。

1.4.2 研究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基于中医辨证施护理论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干预。①中医辨证:结合糖尿病病人个人症状、分类,分为胃热炽盛证、阴阳两虚证、肺燥津伤证、肾阴亏虚证。②饮食管理:糖尿病阴阳两虚病人的主要症状为腰背酸软,可结合实际情况基于中医辨证施护理论,给予枸杞子、核桃、动物肾脏等食物;糖尿病肾阴虚病人主要症状为尿频尿多,基于中医辨证施护理论可以适当使用山药以及枸杞子等补肾食物;糖尿病胃阴虚病人的症状主要为便秘、烦热以及消瘦,基于中医辨证施护理论可以多吃黄瓜、苦瓜、西红柿等食物,清淡为主;糖尿病肺阴虚病人的主要症状为口干舌燥、尿频多尿,建议多用天冬、麦冬等泡水。③情志管理:管理人员可在糖尿病病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与病人沟通,掌握病人情志状态,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施护干预措施,鼓励病人主动表达个人感受,有利于帮助病人解决情绪问题、保持良好心态。④运动管理:针对老年病人身体机能下降明显、抵抗力差的情况,为病人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减少血糖控制影响因素,选择散步等强度适宜的有氧运动,每次运动0.5 h,并且纠正病人不当行为。两组病人均于干预1个月后观察管理效果。

1.5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血糖水平:记录空腹血糖(FPG)、2 h血糖(2hPG)水平数值。②采用成人生活质量量表(GQOLI-74)[6]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③并发症:统计尿毒症、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FPG、2 hP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PG、2 hPG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 单位:mmol/L

2.2 两组干预前后GQOLI-74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GQOLI-74评分较干预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GQOLI-74评分比较(±s) 单位:分

2.3 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单位:例(%)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所引起。糖尿病病人需长期通过药物维持血糖及血压指标,常规管理可短时间内规范化病人的服药行为及饮食习惯,但缺乏转变病人服药行为的针对性管理措施,部分病人无法长时间坚持服药,出院后预后效果不佳[7-10]。基于中医辨证施护理论的慢性病管理模式是从中医辨证、饮食管理、情志管理、运动管理对病人进行管理,通过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建立病人的信心,改善病人的血糖控制水平,提升其生活质量。

本研究发现,干预后,两组FPG、2 hPG水平较干预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提示基于中医辨证施护理论的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效果好,基于中医辨证施护理论的慢性病管理结合糖尿病病人自身患病情况以及个体差异进行中医辨证个性化护理,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心理以及生理等诸多层面,从饮食管理、情志管理、运动管理等方面对病人血糖水平等情况进行有效协调。有研究指出,基于中医辨证施护理论可降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11-15]。本研究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基于中医辨证施护理论的慢性病管理,有利于降低病人的血糖。

本研究还发现,干预后,两组GQOLI-74评分较干预前均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提示基于中医辨证施护理论的慢性病管理应用于糖尿病病人,可改善生活质量。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病情迁延、服药时间长、身体状况差,加之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及对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的错误认知,导致病人的生活质量水平明显降低[16-18]。基于中医辨证施护理论的慢性病管理通过情志管理帮助病人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知观念,调整病人的正常作息时间,帮助病人进行饮食指导及运动锻炼,促进病人身体的康复,能够有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提升管理效果[19-20]。此外,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提示基于中医辨证施护理论的慢性病管理用于糖尿病病人,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良好。通过给予中医辨证施护理论的慢性病管理方案,监测并控制并发症发生情况,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1]。基于中医辨证施护理论的慢性病管理通过中医辨证、饮食管理,帮助病人建立对疾病及药物的正确认知,并指导病人家属对病人服药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有助于降低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病人采用基于中医辨证施护理论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控制血糖水平,降低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慢性病服药常规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常规之外
服药不能猛仰头
服药不能猛仰头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破常规 获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