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框架下服装精益生产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6-01李蔚
李 蔚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拥有17万家制造企业、826万从业人员、约712亿服装总产量的服装行业,是从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和内涵拓展转变的践行者。以智能装备和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应用为支撑,服装产业链中各环节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变,生产方式更加精益化、柔性化,产业组织更加网络化、平台化,“科技、时尚、绿色”正成为行业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1]。
人才是创新的主要载体,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而能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职业人才培养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进一步指明了“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的重要性。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积淀深厚,具有产业链自主配套能力强、产业链完整的集群发展优势[2]。江苏省作为纺织品及其延伸行业的生产和贸易大省,在长三角地区服装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江苏服装以龙头企业带动,如江阴的阳光和海澜之家、无锡的红豆、常熟的波司登等,形成了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外销品牌经过不断调整,与国际品牌强强联合,如晨风集团、华利达、常州老三集团等,在成长为高品质服装供应商的过程中,成为国际品牌价值链中的重要环节。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打造世界级的高端纺织产业集群”成为江苏纺织“十四五”规划的首要目标。高职服装专业要想真正实现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必须主动适应国家和地区的需要,树立紧跟意识,把握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对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以及江苏省高端纺织集群培育目标。
1 服装精益生产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精益生产通过准时生产、全面质量管理(TQM)、现场5S管理等手段,实现高生产率、高质量、高柔性、低成本及双零目标[3]。为进一步了解专业所处区域服装行业发展形势,需科学制定服装精益生产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对省内百强服装企业开展系列调研,掌握当前智能成衣企业设立的精益生产管理方向所有关键岗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详见表1。
表1 服装精益生产管理类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素质要求分析
服装精益生产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服装品类在款式、色彩、结构、工艺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要掌握服装制版和工艺制作步骤、服装设备(基础设备、特种设备以及智能化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为实现服装企业精益化、柔性化生产模式,还需要掌握精益生产和标准作业方面的基础知识、服装模板的基本概念以及服装现场管理基本方法。
在能力方面,服装精益生产管理人才首先要“懂制版、会工艺”,必须具备根据客供资料独立进行数字化纸样设计、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制作工业样板并实现工业推板与排料、生产工艺文件编制和技术资料管理的职业基础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精益生产管理方面的能力,具体包括制定生产计划、设计生产线排布、掌握现场并控制生产平衡的能力;研究分析工序,结合生产流程实施工艺改善的能力;结合企业生产任务独立开发与制作服装模板的能力;结合企业生产任务开展作业流程指导并实施流程改善的能力;结合企业生产任务开展精益生产系统培训并主导推行的能力。
2 产教融合框架下构建服装精益生产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为实现服装精益生产管理人才培养精准靶向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高端产业,实现服务纺织服装企业精益化、自动化、智慧化、智能化建设的目标,面向智能成衣企业的技术与管理类关键岗位,基于服装精益生产管理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可构建“底层夯实技能、中层强化管理、高层拓展营销”的课程体系,递进式培养服装制版与工艺技术技能、服装生产现场管理能力、服装精益生产管理技能,赋能高职服装类专业毕业生职业岗位向高端迁移,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服装精益生产管理人才课程体系
管理能力是一种在实践中习得的心智技能,要想使高职教育培养的服装精益生产管理人才与企业岗位高度匹配、无缝衔接、充分认同,学习模式应该脱离原有教育模式,应充分发挥企业和院校的双主体作用,在产教融合框架下,对接院校紧密合作企业,实践“岗位学徒、双责育人”的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开展工学交替,构建“双线四阶递进”的分段式教学,如图2所示。大一第二学期,安排学生赴院校合作企业完成“流水线生产见习职业技能基础课”,帮助学生尽早、尽快融入智能化、数字化服装行业工作场景;大二第四学期,分批次赴服装类企业完成“岗位学徒企业综合实训职业技能课”,在企业导师的带领下,在不同项目中尽早熟悉服装企业精益化生产管理模式,参与现场管理;大三第六学期,完成半年的顶岗实习。通过阶段性实践、校企双向培养,助力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新通道,实现服装精益生产管理知识的自主构建、快速集成、能力复合擢升。
图2 服装精益生产管理人才工学交替教学方式
3 结语
基于上述内容,服装精益生产管理人才培养应该尝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联合省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探索高职、本科共建精益化生产管理方向人才培养,建议采用“‘4+0’分段培养”,保持“双线四阶递进”的分段式教学方式,对这类人才进行更充分、务实的培养,真正匹配高端纺织集群下新型服装人才的供给侧需求,助力江苏实现“打造世界级的高端纺织产业集群”的“十四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