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丰盈的内心世界,是疫情下最生动的标注
2022-06-01邹孝听
记者 邹孝听
一副小小的眼镜,一双大大的眼睛,几缕翘起的头发,似乎在宣示着浑身上下使不完的钻研劲头。如果用漫画笔法来勾勒侯逸凡,这恐怕是最形象的写照。热心环保,热爱书法,热衷学习。如果用关键词来概括侯逸凡,这三个词恐怕是最生动的标注。
热心环保垃圾分类五星小区的环保小卫士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侯逸凡的父亲是一位环保工作者,在这种特殊缘分的影响下,侯逸凡从小就对环境保护的知识尤为感兴趣。幼儿园期间,在老师的指导下,他经常利用报纸、纸盒、卷筒纸芯和矿泉水瓶等废旧物品制作班级小玩具,为同学们提供快乐的同时,也让大家了解到:原来可回收垃圾也能华丽变身,变废为宝。
自从小区实行垃圾分类以来,侯逸凡就主动承担起了家中垃圾分类任务。每天下午放学回到家,他都会第一时间将家中的垃圾分门别类地装在不同的垃圾桶中。为了能够精确地区分各种垃圾,他平时就经常捣鼓自己的垃圾分类玩具,对各种垃圾分类的知识倒背如流:“消毒液的瓶子是有害垃圾;用过的口罩可以扔到小区的废弃口罩专用桶;用过的草稿纸都可以投放到可回收桶里……”
“每天晚上小区垃圾投递的时间一到,他就会带上在家里分好的垃圾,前往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把家中的垃圾按要求投递在各垃圾桶内。有时,看到小区中负责垃圾分类的老爷爷忙不过来,他还会主动留下来,帮助老爷爷一起分垃圾。”侯逸凡的父亲对此感到欣慰,他说:“暖黄的灯光下,一老一少有条不紊地拆分、归类、投放,简简单单的动作,似乎又萌生出了不一样的意义,垃圾分类需要这一代人的坚守,更要下一代人的传承。”
得知自己所在的桐仁小区获评“垃圾分类五星小区”后,侯逸凡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因为他知道,这份荣誉是属于他的,也属于小区里每一位垃圾分类的参与者。
热爱书法以汗为墨的传统文化爱好者
别看侯逸凡今年才8岁,在练习书法的道路上也已经走过了3个年头了。这3年里,侯逸凡每天坚持练习,笔耕不辍,从启蒙阶段稚嫩的一笔一划,到如今骨力遒劲的横竖撇捺,在千载传承的笔墨中徜徉,于翰墨书香中恣意挥洒,日复一日的浸润,让侯逸凡多次在全国中小学优秀书法作品大赛、“引力播”杯书法比赛中获奖。多年的坚持,不仅磨炼了他的意志,锻炼了心志,也让侯逸凡渐渐迷上了传统文化。
《西游记》《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史记》《资治通鉴》……书橱里的这些国学经典被侯逸凡翻了一遍又一遍,对书中的历史典故和圣贤故事更是如数家珍,有时甚至看得入迷到吃饭也不愿意放下。
侯逸凡的父亲告诉记者,传统经典中所承载的“仁、义、忠、孝、礼、信”也在默默地滋养着孩子的成长,让他变得更谦和、更孝顺。在学校里,他尊重老师,见到每一位老师都会问好。作为副班长的他还热心帮助同学,愿意为同学们服务,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在家里,他会照顾一天工作回家的父母,帮助父母洗碗筷、叠衣服、擦桌凳,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每逢春节,他总会写上好几十副对联,亲自给小区里的爷爷奶奶送去,并同他们一同贴春联,迎新年。
热衷学习居家学习期间的自律小达人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侯逸凡的父亲每日忙于医疗危废垃圾的转运,经常早出晚归,侯逸凡的母亲是一位初三教师,每日朝七晚七更是工作常态。父母忙碌的工作状态,让他更独立、更自律。
每天晚上,他都会按照时间顺序列出自己第二天要完成的各项任务:上线上课、完成课后练习、练毛笔字、练小提琴、体育锻炼、自主阅读……满满当当的计划表,将居家学习的每一天都安排地充实丰盈。“不仅计划表井井有条,他还会不折不扣对照执行,自主预习当天要学的内容,对不懂的知识点做标记;上课时专心听老师讲解每个知识点,并做课堂笔记;课后勤于复习,善于思考,认真完成当天的课后作业;每日练习毛笔字和小提琴,用兴趣爱好充实课余生活;定时体育锻炼,保持强健体魄。”侯逸凡自律、严谨的学习、生活习惯得到了家长、老师的肯定。
居家学习期间,每日下楼做核酸也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看到小区里的医护人员昼夜奋战在抗疫一线,从早到晚核酸采样上千次,胳膊累得红肿酸痛却依然保持稳健的双手,侯逸凡联想到,自己的父亲承担着医疗废物的调度清运工作,每天披星戴月而归。在他眼中,疫情之下,正是因为他们的负重坚守,才换来了我们的岁月安好。他说:“身为少先队员,虽然不能直接参与到疫情防控的战斗中,但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抗疫加油。”为了感谢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付出,每次做完核酸,他都会给工作人员送上一张自己亲手绘画的感谢卡片,用感恩的心和饱含温暖的一笔一划向医务人员致敬致谢。
相信,这样一位拥有丰盈内心世界的好少年,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会越走越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