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校园研学旅行设计

2022-06-01邹学春

师道·教研 2022年5期
关键词:分布图校园植物

邹学春

校园内有大小不同、形色各异的树木、石头,以及树石组合现象,我们称之为“树石”。研学这些校园“活教材”,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的地理事象,还有利于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进而使学生具有“地理眼”和“地理脑”,培养他们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绘制校园树石分布,培养认知情感

教师可布置绘制校园树石分布图的作业,让学生记录校园里树和石头的种类、数目,以及树石组合的数目、位置,接着再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收集素材,将对树石分布有主导影响的校园地形、气候、土壤等地理要素也绘制在该校园树石分布图中,为接下来研学该校园树石提供工具。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培养学生的地图绘制能力,还能让他们对区域时空特征(地点、方向、方位、距离、分布、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等)和地理要素的结构特征(数量、组成、比例等)认知更加清晰。

二、制作校园树木吊牌,培养实践能力

植物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同时也改造着地理环境。根据新课标地理必修一课程中关于“植被”内容提出的教学要求,植物的实践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宏观角度植物的识别,即植物的分类;二是理解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怎样进行植物分类和理解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地理学科的视角和学生安全的角度,最佳的办法就是根据校园树石分布图,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校园树木吊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校园树木的主要特点,从而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力。

例如,桂花树是一种深受大家喜爱的植物,很多校园中栽种最多的树木就是桂花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从地理视角为桂花树撰写吊牌。

科属:木犀科、木犀属植物;习性:生于海拔500~1000米、排水良好地带的地形;喜光树种,深根性,适应于亚热带气候,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较耐荫,稍耐寒,但在阴处生长枝叶稀疏、花稀少;特征:常绿小乔木,质坚皮薄,叶片革质,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分布:原产我国西南、华南及华东地区,印度、尼泊尔、柬埔寨均有栽培。

三、探究校园景观石,培养协调观念

在对校园景观石进行探究分析时,教师引导学生遵循“人地协调观念培育载体”和“人地协调观念的育人价值”原则,悟出相关精神文化地理原理,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例如,在该校园主干道上植立着一块巨大的“敏学明德”景观石,学生仔细观察,将发现此景观石质重而坚硬,粒径大,通体有明显的结晶构造,是由地下炽热、沸腾、黏稠、鲜红的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浆岩,而景观石的“今生”是在文人的凝炼提淬、匠人的斧凿刀刻下定格自己,成为学校精神文化的源泉,开启“敏学明德”传奇的一生。寒往暑来,风化、侵蚀、搬运、堆积,该校园景观石分解着自己坚硬的外壳,生成养分,滋补着四周簇拥自己的常绿灌木。

通过这个活动,不仅将教材内容与实践活动密切结合,还增强学生对校园景观石环境的关注,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四、分析校园树石组合,培养综合思维

分析和推理校园树石关系需要运用地理要素综合思维、地理空间思维、地理联系思维和地理整体性思维。首先,引导学生结合该校园树石分布图并实地调查找到一处典型的位于该校园后山小树林里的树石组合现象。接着,让学生运用上述地理思维进行深度分析和推理校园树石关系。最后,小组合作运用地理因果关系思维分析树石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延展思维链条,交叉思维触角,同步制作校园树石关系思维导图,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增强学生爱护花木、保护校园环境的意识。

责任编辑 王思靜

猜你喜欢

分布图校园植物
贵州十大地质公园分布图
中国癌症分布图
左右江水冲石器采集分布图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人生真相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